天天看点

“二月二、龙抬头”,这一天龙为什么要抬头?历史上,有什么说法?

在民间,有“二月二,龙抬头”的谚语。也有不少关于“二月二”的习俗,如:理发剃发、祭祀龙神、祈求降雨、打囤填仓等。

这些习俗,大约从唐朝时候就有了。到了明清时期,这一天更成了春耕节,帝王和百官都要象征性地到农田去劳作。

“二月二、龙抬头”,这一天龙为什么要抬头?历史上,有什么说法?

那么,二月二,为何称为龙抬头呢?主要有三种说法:

一、二月二,位于惊蛰前后,春季来临,万物复苏,蛰龙开始活动,预示一年的农事活动即将开始。

二、与古代天文学和星辰运行有关。古代将恒星分为“三垣”和“四象”。在“三垣”外围分布着“四象”:东苍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每到冬春之交的傍晚,苍龙显现,称为“龙抬头”。

“二月二、龙抬头”,这一天龙为什么要抬头?历史上,有什么说法?

三、唐朝时,有一个传说。武则天当上皇帝后,玉帝震怒,为了惩罚她,不让龙王给民间下雨。后来龙王不忍心看到人间惨状,就偷偷下了一场雨。

玉帝知道后非常生气,将龙王逐出天庭压在一座山下,并写道:“龙王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种罪,要想重登灵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

人们为了救龙王,到处寻找“金豆开花”。后来,有个人突然发现玉米就像金豆,玉米爆花就好似“金豆开花”。

“二月二、龙抬头”,这一天龙为什么要抬头?历史上,有什么说法?

于是,千家万户都做爆米花。玉帝看到人间到处都是金豆开花,于是兑现了承诺,将龙王召回天庭。

恰好这一天是二月初二,人们就将这一天称作龙抬头,并留下了二月二爆米花的习俗。

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点赞、评论。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