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吴建国:我在华为的成长经历及任正非给予我的三大自我提升启示

作者:老吴才经吴建国

口服|吴建国(原华为人力资源副总裁)

采访,作者|新月

源|插座学院

春节前,华为原人力资源副总裁吴建国接受了奥特莱斯学院的采访。1996年,34岁的吴建国从西安的一家研究所飞往华为,2003年离开公司创业。在他的六年中,他曾担任产品战略总监,人力资源副总裁,总裁助理等。

在这次对话中,吴建国与我们分享了他在华为工作期间的成长经历,自2003年成立以来,他逐渐成为组织建设和人力资源管理自修之路的专家,希望本文能启发和帮助您。

吴建国:我在华为的成长经历及任正非给予我的三大自我提升启示

华为深圳盐田基地(原机器+中心)

以下是吴建国的自传:

34岁,华为人力资源副总裁

这位37岁的男子被降级为销售员

基层经验可以颠覆成长观念

华为是我唯一的企业经验。在1996年加入华为之前,我在西安的一家研究所设计光学仪器,但我开发的几种"产品"往往无法获得。一天晚上加班后,我和其他几位研究人员一起喝了一杯闷热的酒,突然有人说:听说华为的产品在开发前收到了客户的定金,不如过去偷老师,有了华为的销售能力,我们也可以经营一家像样的公司。

于是在1996年10月20日,我进入了"华为",没想到这是六年。

我是一名空降兵,我不做基层职位。当时华为成立了产品战略规划办公室,我是华为负责人的第2任郑宝助理。一年来,我主要负责的事情之一就是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成立华为信息技术研究所。

我以为这是华为的技术战略,但实际上,任正非将是人才战略。华为不仅是一家运营通信网络解决方案的公司,更是一家运营人才的公司,进而通过人才的持续增值来支持企业的长期健康发展。

因为华为99%的招工都是优秀院校的新生,任正非觉得我和这些年轻人很熟悉,所以在1997年底,他把我调到了人力资源部。

当我问及工作职责时,任正非只说了一句话:"让你负责人力资源管理,就是在3到5年内,选拔和培养100个李一南(26岁时任华为执行副总裁)、李两人,李三南,100郑宝,郑狗,郑屁用。"

2000年,李先生离开华为创业,2001年,郑先生前往美国接受脑癌治疗。任正非失去了左臂后右臂,华为的军舰还在破浪,我理解他老人的善意。

在担任人力资源副总裁两年后,我被派往前线,到内蒙古乌海,阿拉善担任销售员。当时我37岁,比其他负责销售的同事大很多,虽然一开始心理上不可避免地会跌倒,但没想到这成为我的优势。

在谈论合作时,我更有可能获得当地电信局局长的信任。更重要的是,我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可以帮助客户提高管理效率,从而更容易与这些专业知识建立关系。

五个月后,我在一个业绩相对困难的地区赚了数千万美元的收入,我成为了该地区表现最好的人。同时,我也更了解华为为什么要从一线开始培养干部。

因为没有基层工作经验,管理者根本不知道在将军面前需要什么,或者真正的客户需要什么。

因此,正是这段经历完全颠覆了我对增长的看法。

这位40岁的年轻人辞去了他在华为的工作

只要目标坚定,难点是否也无所谓

我们首先选择创业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在大约2000年,在埃德加·谢恩(Edgar Shain)的职业锚理论(职业定位工具)审查后,我发现我更适合管理咨询和员工咨询,而不是决策和执行。比如说,我的表达能力和结构化思维能力特别强,但是我不够强,执行力不够强,引导别人去做会更好。

另一方面,因为我在华为的管理实践中意识到,人才管理对企业来说比企业管理更重要、更困难,很多中小企业都面临着人力资源管理的困境,所以在2003年刚过40岁的时候,我就决定从华为创业。

事实证明,我的选择是明智的。

对于人们来说,为他们选择合适的职业,找到自己的优势,从工作中获得快乐,这真的很重要。只要你选择了正确的一个,就很容易赚钱。我现在觉得赚钱越来越容易,因为这个行业的竞争对手很少,在变革的时代加速增长是关键。

但是,首先创业存在一些困难。由于商业模式过于手动化,效率特别低。所以有三年我挣扎着继续前进。

于是,我碰巧读到了刘强东的一句话,他说:"当你发现这个行业困难但很有价值时,那就是你的机会。

这在当时给了我很大的信心。而作为前华为,勇于面对困难的勇气已经刻在了骨子里,已经成为一种职业习惯。我经常想,如果他是对的还是错的,他会选择什么,如果华为不能做到这一点,我们就会放弃。比如,如果我们想杀一个非常有能力的人,但与公司的价值观特别不一致,我想华为会怎么做吗?

在华为的经验中,一个人越强大、越麻烦,就越难(比如李一楠,最初被推测为任正非的接班人,后来又是华为的竞争对手),会毫不犹豫地"杀"他,我会觉得决策并不难,把握原则是简化决策的关键。

在我成长至今的成长过程中,父亲教我认识知识的价值,我学习时的导师帮助我建立了开放包容的思维方式,任正非让我明白了什么是生意,以及如何认真做事,脚踏实地的基本真理。

在任正非眼中,没有困难,他从来不谈这件事做不到,只要梦想和使命还在,困难就不存在。这让我觉得能够与他一起工作是我最大的荣耀和生活中最大的资产。

所以现在经常被问到为什么华为今天在这里,我的快速回答是:有一个大目标,无论过程有多困难,永不放弃。

任正非3点成长路径

归根结底,做事要用心去做

在华为的6年里,任正非不仅让我从技术研发到人力资源管理做出了正确的尝试和转型,而且在自我完善中,包括我在内的很多华为人都树立了一个优秀的榜样。

总而言之,有三点值得学习:

1、不断重新盘

任正非经常在内部邮件中强调退货的重要性,每天完成工作后,一定要看看到底哪里做得好,哪些方面做得不好,不断反思自己的缺点,时间长了,能力提高。

比如今天我接受采访时,回去我会马上恢复得失,想想下次怎么回答会更到位。

你會慢慢發現,成長最快的人特別有能力恢復,因為他很能總結和反思,並且確保自己每次都比上一次更進步,從不犯同樣的錯誤。

2、任总特别喜欢跨界学习,从不同领域吸收新事物

记得有一天早上刚下班,我听到总统办公室发出了很多"噪音",走近时知道任正非正在读英语。当时他58岁,还在学习一门外语,不禁让他的后代对他非凡的学习能力有了由衷的敬意。

其实,人们在自己已知的领域总是容易治愈的,当你出去的时候,会吸引更多的能量。

在过去的一年里,任正非被媒体誉为"最佳辩手",从他对各位记者提问的回答中,可以感受到他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不仅是商业,还有哲学、文化、历史等,清晰的思维,并排的介绍,这是他跨界学习的结果。

3、任正非不善于寻找人生导师

华为的管理系统基于百年历史的IBM(国际商业机器公司)。自从2003年我创办了一家管理咨询公司以来,我一直在寻找我的人生导师。我的人生导师大致分为两类,分别叫"天顶"和"站地",你是什么意思?

现在我正在做管理咨询,我正在寻找管理界最优秀的人,比如埃德加·谢恩(Edgar Shain),他是企业文化中最牛逼的人,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和拉姆·查兰(Ram Charan),他们在管理实践方面做得最多,詹姆斯·马奇(James March)是最有见识的管理理论学者,他们是各个领域的世界级大师。它们加起来有几十本经典,当你通读它们时,你不必读那些乱七八糟的书。

我读的国内管理书籍不多,因为如果你不得不在有限和宝贵的时间内看最有价值的东西,这些东西对你帮助最大。这被称为"天空之巅"。

而"站稳脚跟"是,我做管理咨询也会找那些牛企业家,他们能给我带来新的想法,如果我只是帮助他,我并没有获得多少价值。因此,如果这个企业家不够好,无法产生价值交换,我宁愿不这样做。

交朋友也是一样,任正非的朋友是强力纽带,能给自己带来最大价值的朋友,可以互相学习,交换价值,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最大的收获。

此外,"用心做事"这四个字对于自我提升来说太重要了。比如,人们常说,什么选择比努力更重要,我觉得两者都很重要,为什么?如果你不努力工作,你怎么知道你的选择是正确的?我的职业方向也是通过用心做事来选择的。

奋斗是华为的核心理念之一。这不仅指努力做事,更是指不断探索方向、目标,不断完善自己的专业。这说起来简单,但大多数人都很难做到,因为很多人想中大运气,中彩票,这是不对的,能否克服环境给你的障碍才是真正的考验。

因此,只有用心做事,扔掉浮躁、不稳定的东西,才有可能把事情做到极致,对自己所期望的成功有更深刻的把握。

—— 完 ——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