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孟繁华:写人世间就是写平常心

孟繁华:写人世间就是写平常心

孟繁华

小说《人世间》为电视剧改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小说改编影视,是艺术形式转换最常见的现象。很多优秀影视作品从小说改编而来。但是,小说和影视毕竟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小说的文字叙述,决定了小说必须有读者的参与才能最后完成。读者的想象和再创作,是小说最后完成的一部分,当然也包括批评家的专业阅读和评论。阅读用文字作为材料构建的小说,关键的是读者的感受,特点是接受过程是主动的,因此才有“诗无达诂”的说法。读者是参与小说创作的。影视是满足窥秘的艺术,是一览无余的艺术。两种艺术形式各自有自己的规律。因此,这里有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就是小说改编影视,是否要“尊重原著”。我认为,所谓“忠实原著”“尊重原著”,关键要看怎么去理解。我们知道,即便是严格的历史著作,“尊重历史”也只是一个具有形容词意义的说法。历史是不能还原的,历史是历史学家讲述历史的一种方式,历史就是历史学家的历史。历史是被不同的历史学家建构出来的。同理,影视改编中“尊重原著”的说法,也是不可能的。每一个改编者对原著的理解一定存在差异,这个不可避免的差异性,就使“尊重原著”落空了。或者说,我们尊重谁理解的那个“原著”。这是一个不可能完全实现的说法。但是另一方面,这不是可以任意改编原著的理由。改编原著,变化是绝对的,因为是一种艺术形式向另外一种艺术形式的转换,这一转换决定了两个不同差异的存在。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宿命。我赞成的是改编的创造性,改编要使原作增辉而不是因不同的诉求,使原著受到损害。

《人世间》规模巨大,煌煌三大卷,115万字。小说以周氏三兄妹的人生经历为主线,写出了城市平民近五十年来生活的巨大变迁。这一规模从一个方面表达了梁晓声超强的叙事能力和耐心。这是一部近半个世纪中国城市平民的生活史,是半个世纪中国社会的变迁史,是底层青年不懈奋斗的成长史,也是一部书写“好人文化”的向善史。小说强烈的人文关怀和平民意识,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人世间》不是以人物情节大开大阖、跌宕起伏取胜,它像一条润物无声的溪流,让读者看到近半个世纪间中国社会究竟发生了什么,让我们感受到普通人生活和命运的巨变。《人世间》以周家两代人的生活及其变迁作为核心内容。先后写到了知青插队、三线建设、工农兵大学生、知青返城、恢复高考、文艺界80年代中后期的走穴、国企改革、“下海” 、职工下岗、棚户区改造, 一直写到今天的反腐。20世纪70年代是一个特殊的年代,也是物资极度匮乏的年代。小说中出现的一些事物比如购粮证、户口本、粮票、洗澡票以及过年时的鸡鸭鱼肉票等,对今天年轻人来说不仅陌生甚至会不解。那个年代的生活的确如此。社会生活的混乱,必然使周家的生活破碎不堪。周家人出现的时候,只有周秉昆和其老母亲两个人,父亲周志刚在贵州,其他孩子下乡。20岁的周秉昆待业在家。就算母子两人,家里也不得安宁。一方面,姐姐与诗人冯化成的恋爱让母亲愁肠百结寝食难安。另一方面,那个年代的物质生活异常艰难,大年三十群众还买不上肉。即便如此,人心还是善的。因为洗澡要澡票,秉昆母亲好像从来没去浴室洗过澡。秉昆带母亲去浴室洗澡,他出来时,看见一个年轻人露着胸脯穿着棉袄,下面穿着裤衩就出来了。原来一个五十多岁的老爷子在浴室滑倒了,他给送去了医院;周志刚到贵州去看女儿,看见一个女孩要卖一只小狗没有成交要弃之不顾时,周志刚将小狗放在怀中收留了它;蔡晓光是一个普通人,他深爱着周蓉,但周蓉已经名花有主。他为了不让其他青年骚扰周蓉,便枉担虚名地假作周蓉男友。这些细节并不惊天动地,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但确实从一个方面展现了那个年代普通人的善良和朴素。

《人世间》展现了那一时代青年的成长史。父亲周志刚虽然是个老工人,但对子女读书求学一直有要求,他坚信知识改变命运。周秉昆有文学才能,主要是因为大量的阅读。他后来借调到了群众文艺馆,成了编辑部代主任。但父亲对他没有考大学的事还是耿耿于怀颇为失望;而周秉义、周蓉都考上了北大。周秉义从知青干部调到沈阳军区,走了另一条道路。

对青年爱情婚姻的书写,是小说重要的也是比较精彩的部分。周家兄妹三个,谈情说爱、男婚女嫁是迟早的事情。但是娶什么人家的女嫁什么人家的郎,那个时代并不全是当事人自己的事情。哈尔滨虽然是大城市甚至是比较西化的城市,但是,市民的前现代思想与城市发展并不同步。父母对孩子恋爱婚姻的操心或干预,应该是家庭生活中的核心内容之一。于是,以周蓉恋爱、婚姻为核心的周氏三兄妹的情事与婚事,便是周家父母主要关心的对象。但事实上,每个人的情感婚姻最后还是要个人承担和处理。周家兄妹在这方面最复杂的还是周蓉。虽然蔡晓光一往情深,但她偏偏爱上了诗人冯化成。事实上冯化成除了能写几句诗几乎一无是处,而且生活作风极为混乱。周蓉离婚后同蔡晓光结成了夫妻;周秉昆与郑娟的感情一波三折,但秉昆最后还是娶了她,显示了秉昆对爱情生活理解的不流俗,他们日常生活艰窘但情感生活却平和美好。另一方面,小说虽然写的是平民百姓的生活,但时代的大环境仍然影响着每一个人。比如周蓉经常发一些惊人之语,哥哥秉义和嫂子冬梅都很谨慎。时代性在个人性格中仍可以见微知著。小说写的不是天堂,也不是地狱,是人世间。人世间就有苦有乐,有忧愁也有幸福。因此,写人世间就是写平常心,既不是理想化的,也不是充满怨恨的。梁晓声在这方面的处理留下了重要经验。

电视剧《人世间》是忠实原著的再创造。周家作为电视剧的核心结构没变。这个核心结构对全剧至关重要,周家三个儿女的不同道路、不同婚姻,联结起社会的各个层面:工人、知识分子、普通市民、高级干部等,通过不同阶层的生活,立体地表达和反映了半个世纪中国社会的变化,这是第一点。第二点是电视剧里对生活细节的表现。比如郑娟怎样才能走进周家,这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周家几乎全家反对这桩婚事。但秉昆信誓旦旦一定要娶郑娟。就在成为死结的时候,秉昆母亲突然不省人事,成了植物人。周志刚在贵州,周秉义、周蓉在北大读书,秉昆一个人,无论如何照顾不了生病的母亲和姐姐的孩子。这时,郑娟走进周家就成了一件非常自然的事情。在郑娟的精心照料下,两年半后母亲苏醒,郑娟成为周家的功臣和恩人,与周家的亲切关系被坚实地奠定了。而这背后,是底层人的惺惺相惜,这里有阶级的情感。第二个细节是过年周家人全都回来了。父亲周志刚从贵州带来两盒茶,送给亲家省长。这一细节引起轩然大波。省长本来要去周家认亲,但省长突然哮喘发作住进医院。秉义岳母让黄秘书替代送些礼物,不了解情况的黄秘书连同周志刚送的茶一起送了回来。这一细节极大地伤害了周家,也酿成了冬梅和母亲矛盾的大爆发。一个细节将剧情推向一个小高潮,显示了编导对中国文化蕴含的深层意味的深刻理解。所谓大风起于青萍之末,就是这个意思。民间的大事都蕴含在小事里。这是编导的智慧经验和创造。

总体来说,《人世间》是一部改编得相当成功的电视剧。好看,结实,浩大,从一个方面填补了对中国市民生活文艺书写的空白。

微信编辑:吕漪萌

二审:任晶晶

三审:徐健

为你推荐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