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物我两忘”的诗境追求|陈敬友

“物我两忘”的诗境追求|陈敬友

在陈敬友的作品中,他为之不懈努力的乃是对生命诗意的追寻。应该说,就此而言,画家收获了辛勤劳动的果实,奠定了自己的审美理想和美感追求,在不断的深化中,他将倾心的“萧疏”、“苍凉”之美充分地展示在画面之中,用以体现中国艺术精神的典雅、幽静的魅力,折射出画家特有的情怀与心境。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陈敬友出生在北国的白山黑水之间,大自然陶冶了他的生命情趣和最初的天性,使他偏爱寒秋、冷雨、落雪等一类情境美感,从中发现一般人不易发现的生命诗意─向日葵在萧瑟中成熟并结果为沉甸甸的花盘,雪鹅等并未因秋的到来而停止嬉戏……一切都展示为富于生命活力的现象。

“物我两忘”的诗境追求|陈敬友

在《雪鹅图》《无语》《凉雨》《雪韵》等作品中,画家以小写意的手法,游刃有余的用笔,勾划出倾垂的枝干与肥厚的叶片,以及沉重的向日葵花盘,在删繁就简中使向日葵的意象简约、单纯,却又气韵生动,与之呼应的鹅则略呈工细特点,使画面出现收放、开阖、聚散的布局,增加了生动性与诗意氛围的营造。这是一种“实写”与“虚写”互为结合的绘画手段,它带来了画面的运动感和扑面而来的韵致气息,而作品在浓淡、繁简、虚实、疏密之间互动中,打破了传统的静态美,取而代之以动态美,表现出一种笔墨当随时代精神状态和审美气息。

陈敬友以娴熟的水墨技巧工笔画法,深刻的阐释了人与自然的关系,秋风萧瑟、冷雨苍茫、葵花傲然的主题,用以体现一种精神、一种文化和一种诗意。在“工而不工”中和“不工之工”的表现风格中,在不事张扬的小写意中,在笔墨渲染与优雅设色中,把传统花鸟题材带入到当代语境,完成着继往开来、承前启后的使命,使他的中国画创作在单一的主题中表现出丰富性与多样性,给人以精神愉悦,产生了动人的艺术效果。当然,画家笔下的秋天与万物,并不是凝静之境,而是带有梦幻色彩的“感觉”性文本,它透示着隐喻式的个人生命体验与感悟,以具象的意象去传达抽象的诗意,在简淡之中,营造了一种纯净、朴实、透明的感觉和境界。

“物我两忘”的诗境追求|陈敬友

陈敬友寻找到了他的诗意之路,完成了从“物我分明”到“物我两忘”的创作过程,在虚静、空灵的描绘表现中,以无言代有声,直抒胸臆,使之既有传统与现代维度上纵向的历史感,又有世界与民族维度上横向的空间感,造成了作品丰富的诗性。从历史上看,有成就的画家都不是按图索骥的结果,他们勇于探索与创造,终成大器,上有循此之路渐行渐远者,方能收获硕果。

摘自《不懈的诗境追求|陈敬友的中国画》文/徐恩存 (原文有删减)

艺术家简介

“物我两忘”的诗境追求|陈敬友

陈敬友:(原名陈晶友)1967年11月生于黑龙江省双鸭山市。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院 ,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曾深造于中国国家画院于文江工作室,现任黑龙江大学艺术学院绘画系主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当代工笔画学会会员,民进中央开明画院理事,黑龙江美术家协会理事,黑龙江省民主促进会会员,中国民族书画院特聘画家, 中国同泽书画院特聘画家。

作品欣赏

“物我两忘”的诗境追求|陈敬友

《日倚南窗有所思》

“物我两忘”的诗境追求|陈敬友

《事事如意》

“物我两忘”的诗境追求|陈敬友

《诗老为花空》

“物我两忘”的诗境追求|陈敬友

《四月清和》

“物我两忘”的诗境追求|陈敬友

《夏日荫荫》

“物我两忘”的诗境追求|陈敬友

《别院深深》

“物我两忘”的诗境追求|陈敬友

《十二生肖·狗》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