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番禺区沙头街政协工作室主任刘健璋谈番禺“云道”建设

作者:番禺台

“广州有‘云道’,番禺可通过架设观景步行桥将大夫山、红萝嶂、龙湾湿地、青萝嶂(滴水岩)连接起来,建设自己的‘云道’。”近日,沙头街党建专职副书记、政协工作室主任刘健璋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番禺西部片区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打造番禺“云道”有利于拓宽市民文娱休闲、生态旅游的空间。

建设景观步行桥联通番禺西部旅游片区

区政协沙头街工作室已连续两年提交提案建议加强番禺西部文化旅游片区建设,“去年主要围绕生态廊道建设,今年围绕人文景观建设。”据刘健璋介绍,随着广州南站的开发建设和万博商务区的成熟,越来越多人在这片区域工作、生活,临近的番禺西部片区正好能作为配套的“后花园”。番禺西部片区文化底蕴深厚,大夫山与滴水岩、龙湾湿地、南山峡一带风光秀美,非常适合发展休闲旅游产业。但目前片区内的旅游资源未能连接起来。

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番禺区沙头街政协工作室主任刘健璋谈番禺“云道”建设

大夫山湖光山色

因此,沙头街政协工作室提交提案,建议在大夫山、红萝嶂、龙湾湿地、青萝嶂(滴水岩)建设一条景观步行桥,使整个西部旅游区连成一片。大夫山森林公园面积约9000亩,滴水岩森林公园面积6000多亩,仅大夫山森林公园加滴水岩森林公园的面积就超15000亩,面积大,环境优美,设施完善,在番禺乃至珠三角都小有名气。“如果将两个公园连通,不仅能便于市民群众休闲旅游,而且还可以举办越野竞技活动,如马拉松、铁人三项之类。”刘健璋说。

番禺西部片区文化底蕴深厚

旅游产业必须以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厚重的文化底蕴作支撑才能可持续发展。刘健璋认为,番禺西部片区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有待充分挖掘和宣传。其中大夫山,原名抱旗山、俗称大乌岗,曾为省城广州的“文笔山”“案山”和“镇山”。据乾隆《番禺县志》记载是“郡前案山”,是广州城的风水山和旧中轴线的标志。清代著名诗人黎简有多首关于大夫山的诗作,还作大夫山图画(现存香港中文大学)。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省博物馆还曾在大夫山上发现旧石器遗址,这么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目前还缺乏系统整理。

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番禺区沙头街政协工作室主任刘健璋谈番禺“云道”建设

大夫山景色优美,游人众多

明代著名学者王渐逵曾隐居滴水岩森林公园所在的青萝嶂十年,与理学大师湛若水讲学于青萝嶂的森樾楼,著有诗集《青萝集》,还有著名的散文《青萝山赋》,明清的许多史书包括县志都有记载,是珠三角重要的理学名山。明代医药学家何其言也隐居青萝嶂,写作《生草药性备要》,记录广府草药,补充《本草纲目》的空白。清代诗人黎简的诗作经常以青萝嶂大夫山对举。

龙湾湿地所在的龙湾古坝一带,很多古籍史书都记载汉代番禺城(今广州市越秀区一带)被汉武帝大军烧毁之后,曾搬到今沙湾龙湾古坝一带,在沙头和屏山发现的汉墓也显示有类似历史痕迹。也就是说,今天的番禺西部旅游文化片区非常可能是汉代番禺城的中心区,相当于今天的广州城区,这对于研究广州城市发展历史有重要意义。

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番禺区沙头街政协工作室主任刘健璋谈番禺“云道”建设

景色优美的龙湾湿地

挖掘整理番禺西部文化资源

“目前,番禺西部片区相关的史料非常丰富,只是没有进行系统整理和包装。”刘健璋说,针对这一现状,沙头街政协工作室建议打造人文大夫山,重塑青萝嶂的高士隐居文化底蕴并融合两山与龙湾湿地打造汉番禺城的旅游线路。

在大夫山,可对大夫山与广州城主山的中轴线关系进行包装设计,提升大夫山的社会关注度。对于大夫山旧石器遗址,黎简大夫山诗书画作品重新开始研究,设计人文景观,并进行旅游产品开发,把更多人文元素融入大夫山森林公园。编辑出版大夫山历史文化研究专著,举办大夫山历史文化研讨会,把“大夫山的传说”(民间文学)申报为区级非遗名录更好地宣传人文景观的大夫山。

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番禺区沙头街政协工作室主任刘健璋谈番禺“云道”建设

大夫山景色优美

在滴水岩,把王渐逵、何其言这些历史上隐居此处的高士通过雕塑、碑刻方式重现,结合他们著作的诗文,生平的行迹设计一些建筑展馆,提升滴水岩森林公园的文化品位。重新整理出版与青萝嶂相关图书资料,并与沙湾古镇保护开发结合起来,重现优秀的沙湾历史文化传统。

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番禺区沙头街政协工作室主任刘健璋谈番禺“云道”建设

每到周末,很多市民游客到大夫山爬山

此外,整合番禺博物馆东汉古墓与大夫山、青萝嶂、龙湾湿地,使之形成一个旅游历史文化观光与户外运动相结合的线路。在架设连接大夫山、红萝嶂、龙湾湿地、青萝嶂的景观桥上,设计一些汉番禺城历史元素,例如当时汉砖文字、汉陶纹饰等,以提升其文化内涵。

文:番禺融媒记者陈晓洁

图:番禺融媒记者黄国宏 部分图片由番禺区政协提供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