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抗疫一线|方舱里的“兼职爸妈联盟”

“刘健叔叔,你又来了!”

下午一点,卡伦方舱医院5号舱内,C3区11床的小患者勋勋(化名)一看到穿着防护服的熟悉身影,就像小麻雀似的叽叽喳喳地搭起了话。

虽然防护服里的叔叔人长什么样,勋勋不知道,但防护服上写的名字天天都能看见,他记住了。

抗疫一线|方舱里的“兼职爸妈联盟”

刘健来自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临床医院,是一名儿科医生,和小患者打交道是他的专长。

自从他来到这里支援,5号舱前前后后接收了五十多名小患者。目前,舱里还有二十多名小患者,大的十来岁,小的不过两三岁。于是,需要像他这样的专业人士“对口支援”的时候到了。

小患者们大多都是和家长一起来的,方舱医院也会尽可能安排他们住在一起。然而,并不是每个家长都能把孩子照顾好。有的患者是孕妇,又带着一个孩子;有的是爸爸带着孩子,一问三不知。大人本身生着病,孩子再一哭一闹,就更加不知如何是好。

抗疫一线|方舱里的“兼职爸妈联盟”

方舱医院里的新冠肺炎患者病情都比较轻,不用打针,吃药就行。对于孩子们来说,不用面对手拿针头的“坏叔叔”和“坏阿姨”,简直是个天大的好消息。但只要给他们一碗煎好的中药汤,天真可人的“小天使”又会瞬间变成六亲不认的“小魔王”。

家长可以缴械投降,医生却没有别的选择,病得治,药得吃。这也是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童内五科主任张慧最头疼的问题。

大一些的孩子还好办,讲讲“良药苦口利于病”,也就吃了。年纪小一些的没法讲道理,就只能通过各种渠道突破,“连哄带骗”。还有一个孩子实在太小,一喝中药就呕吐。张慧就和医院申请特事特办,派专车回院里取来了口感相对好一点的中成药,总算是解决了。

抗疫一线|方舱里的“兼职爸妈联盟”

怎样给方舱里的小家伙们治病是个问题,怎样让他们吃好玩好也是问题。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临床医院内分泌科主治医生温琦深有体会。

为了满足孩子们的小愿望,他们总会买一些饼干、果冻之类的小零食,消完毒后带进舱;有个小男孩说想吃苹果,他们第二天就把自己从家里带来的水果主动“奉献”出来;除此之外又准备了跳棋、沙包、毽子,如果查完房、看完患者之后还有空,也会尽量陪孩子们玩一会儿,好让他们在舱里待得住。

抗疫一线|方舱里的“兼职爸妈联盟”

问题一个个产生,又一个个被消灭,但也不是所有问题在工作时间内都能得到解决。医护人员又建了一个专门面向15岁以下小患者的微信群,家长随时都能在群里进行咨询。可这样一来,他们仅有的一点私人时间也被占满了。

张慧说,每次进舱看到这些小朋友,她都会想起自己的孩子。来到方舱医院,每天早出晚归,想在女儿醒着的时候通个电话都很难。温琦的丈夫因为工作需要人在天津,近一个月以来,一家三口只在视频里聚齐过一次。

可即便这样,张慧和同事们都觉得值得。他们看着这些小患者,觉得和自己的孩子是一样的。把这些孩子治好了,自己也就不白来了。

抗疫一线|方舱里的“兼职爸妈联盟”

最近一段时间,刘健和同事们组成的“兼职爸妈联盟”日益壮大。越来越多的医护人员加入服务小患者的队伍,他们来自不同院区,不同科室。

大家给微信群起了个名字,叫“风雨‘童’舟”。说的是:无论风雨,他们都会在方舱这条“大船”里和孩子们一起同甘共苦,载着他们驶向健康的彼岸。

这两天,有位小患者给刘健发了一段视频:身体好转的小姑娘画了一幅画,上面写了刘健和张慧的名字,还写着“加油!给白衣天使加油!”刘健看着,心想,用不了多长时间,方舱里的小朋友们就都能活蹦乱跳地回家了。

我们都相信,战胜疫情的这一天不会太远。

记者:商越洋

编辑:陈昕 果味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吉林广播电视台 | 吉林大喇叭

工匠精神|吉林广播电视台全媒体制造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