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青绿千载,不止《千里江山图》

作者:大河美术

青绿山水以矿物颜料石青和石绿为主,宜表现色泽艳丽的丘壑林泉。青绿山水又有大青绿、小青绿之分。前者多钩廓,皴笔少,着色浓重;后者是在水墨淡彩的基础上薄施青绿,在古代绘画艺术上占有重要地位。

青绿山水始创于唐代,经几代画家发展传承,形成一种程式化的表现方法,但要画好难度很大,清“四王”之一王石谷说:“凡设青绿,体要严重,气要轻清,得力全在渲晕,余于青绿法静悟三十年始尽其妙。”换言之,画青绿没有水墨画功底是不行的。

今天,就随小编一起,畅游历代青绿山水画,感受春的气息。

青绿千载,不止《千里江山图》

隋 展子虔《游春图》绢本 43cm×80cm

青绿山水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典型的工笔重彩表现形式。用呈色稳固、经久不变的矿物质石青、石绿为主色,青绿相映,富丽堂皇。青绿山水曾作为主要的山水样式流行于隋唐和北宋末年的宫廷,宋代以后逐渐式微。传隋展子虔的《游春图》是大陆山水画史上第一幅完整独立的山水画卷,同时开启了青绿山水之端绪,对后世影响深远。

青绿千载,不止《千里江山图》

唐 李昭道《明皇幸蜀图》55.9cm×81cm

中国古代绘画以文人画为代表,主张“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看重“柔弱”“虚静”,水墨的黑白二色占据了中国画的主导地位。以“色薄气厚”为原则的文人水墨写意画概念渗透至每个中国人的心理。这种离开色彩之表现,只集中在文人画体内的各种审美趣味及技法程式的探索,发展到清末多了些许柔靡少了些生机,最终疏离了中国画热烈、明朗的情绪,向着枯、寂、玄、淡画境的追求愈走愈远。色彩表现魅力的被遮掩,多少可看做是中国传统哲学对山水画真实感受表现的剥夺,有一定程度的消极影响。轰轰烈烈的文人水墨画浪潮迫使青绿山水画慢慢退出主流圈而无所适从的落脚于民间。

青绿千载,不止《千里江山图》

唐 李思训 《江帆楼阁图》绢本 101.9cm×54.7 cm

初唐的李思训、李昭道父子为杰出的青绿山水大家,史称“大小李将军”。李思训首创大青绿山水及金碧山水一格,形成“金碧辉煌”的富丽效果,把青绿山水推上了一个高峰。传为李思训的《江帆楼阁图》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画面设色浓厚,以石青、石绿为主,用金粉提色,山石罩染数次,正所谓“青绿为质,金碧为文”“阳面涂金,阴面加蓝”,整体一派繁茂厚重、金碧辉煌的景象,极具装饰效果。《唐朝名画录》称李思训为“国朝山水第一”,赞颂的就是其在青绿山水上的突出贡献。

青绿千载,不止《千里江山图》

宋 赵伯驹 《仙山楼阁图》 绢本+纸本 69.9×42.2cm

“初发芙蓉”与“错金镂彩”本是中国文艺史上并存的两种美学取向。其实,色彩本身并没有什么大错或不好,只是在青绿山水的传统观念中,有着皇家的扶持与贵族审美趣味的追求,笔法严谨精工,设色斑斓绚烂,画风刚键有力,在技法制作上较为繁难。气势雄浑、豪纵的青绿山水画原本有着一种健康的美学心态作为底托,表现了儒家提倡的至大至刚的宏伟气派与人世刚阳的灿烂之美,同时也体现了庄子“磅礴万象”“挥斥八极”的美学观点。同时,青绿山水通过打磨、锤炼来塑造作品的品质,不能简单的用“重道轻器”的哲学观点来衡量,任何绘画艺术效果的出现都是要落实到具体材料和手段上的,不能因为“其术近苦”便不可学。

青绿千载,不止《千里江山图》

北宋 王诜 《赢山图卷》

青绿千载,不止《千里江山图》

北宋 王诜《烟江叠嶂图》

“最关键的改变”就是水墨画中的皴法、渲染法、树木的画法被搬到了之前只勾轮廓平涂填色的重彩青绿画里来。王诜的《烟江叠嶂图》也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他依仗自己娴熟的水墨技巧,随心所欲的去拼接青绿形式,在其中注入了那种活脱脱的水墨山水的情调,而青绿山水的形式感又望之弥坚。他改变了青绿山水画中螺状叠加缺乏变化的峰峦造型,把所擅长的水墨画中的卷云皴作了稀释、调整,使形象造型上有空阔有密集,为青绿设色留出了地位,在写实中体现了装饰却又不失色彩分散而流于斑杂。泉水也以浓墨留白的水墨画中“计白当黑”的手法画出。这里水墨和青绿的契合天衣无缝,重彩表现造化的语言探索也十分成功。

青绿千载,不止《千里江山图》

唐 王维 《辋川图》 绢木设色

提倡水墨山水画的“南宗之祖”王维也曾作青绿山水。后代称李思训李昭道一体,多勾勒、皴笔少、重彩较浓者为大青绿山水,称王维这一体重彩较清淡者为小青绿山水。

青绿千载,不止《千里江山图》
青绿千载,不止《千里江山图》
青绿千载,不止《千里江山图》
青绿千载,不止《千里江山图》
青绿千载,不止《千里江山图》

北宋 王希孟 《千里江山图》(全卷) 绢本 51cm×1191 cm

青绿山水的丰碑之作当数宋代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在用色上,此作为大青绿设色,画面匀净清丽,于青绿中间以用掺粉加赭的色泽渲染,突出石青石绿的厚重、苍翠效果,极富变化和装饰性。

青绿千载,不止《千里江山图》
青绿千载,不止《千里江山图》

北宋 赵伯驹《江山秋色图》

青绿山水发展至南宋时期,以赵伯驹、赵伯骕兄弟为代表。二人在继承大青绿的画法基础上,汇入文人水墨画的技法和情趣,以“精工之极,又有士气”的雅致清润之貌取代过去的富丽堂皇,创造了一种介于院体画和文人画之间的青绿山水。现藏故宫博物院的《江山秋色图》为赵伯驹的代表作。

此后,由于受文人画思潮的影响,山水画家主要以水墨山水为主,青绿山水遭到贬抑,逐渐被挤出了画坛主流的位置,王伯敏形容其“有所发展,但不发达”。

青绿千载,不止《千里江山图》

元 赵孟頫 《鹊华秋色图》

青绿千载,不止《千里江山图》

元 钱选 《芭蕉唐子图》37×38cm

青绿千载,不止《千里江山图》

元 钱选 《山居图》 纸本 29×124cm

元代艺术在“复古”的大潮中推陈出新,青绿山水继承发展了宋的技法和审美,画中的文人意趣也日渐浓厚,这都促使元代青绿山水在画史上独树一帜。元初的两位大家,钱选与赵孟頫为青绿山水在新时代的变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青绿千载,不止《千里江山图》

明 仇英 扇面 《花岩游骑图》

青绿千载,不止《千里江山图》

明 仇英 《赤壁图卷》 绢本 26cm×112cm

青绿千载,不止《千里江山图》
青绿千载,不止《千里江山图》
青绿千载,不止《千里江山图》

明 仇英 《辋川十景图》(全卷) 绢本 16cm×246cm

青绿千载,不止《千里江山图》

明 仇英 《桃源仙境图》

青绿千载,不止《千里江山图》

明 文征明《兰亭修禊图》

青绿千载,不止《千里江山图》

明 沈周 《青绿山水轴》

青绿千载,不止《千里江山图》

明 华岩 《花卉山水》 纸本 25.1cm×28.7cm

青绿千载,不止《千里江山图》

明 刘琰 《骑马游山图》49cm×67cm

到了明代,社会发展较为多元,青绿山水的发展也显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青绿千载,不止《千里江山图》

清 王翚 《桃花春水》

青绿千载,不止《千里江山图》

清 佚名《12屏群仙祝寿手卷》(全卷)52cm×195cm

清代继承了元明以来画坛的大趋势,文人画的主导地位更为牢固。文人笔意更深入地影响、渗透到了青绿山水的创作之中。明代多元审美在清代归于合流之势,诸家技法、风格在画作中得以交融并辉。

青绿千载,不止《千里江山图》

清 上睿 《携琴访友图》27×106cm

END

青绿千载,不止《千里江山图》

编辑:秦鑫歌

统筹:王伟杰

审核:李向华

新闻热线:0371-65337952

广告发行:0371-65337932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