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历史上,张正芳有哪些故事?

作者:铁面人解读历史人物

张正芳老师,有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戏曲教育家;是20世纪30年代末老“上海戏曲学校”“正”字辈的佼佼者之一,后来又是20世纪京剧四大名旦之一荀慧生先生的入室弟子。

她是上海戏校正字辈的高材生,她是四大名旦荀慧生的弟子,她忠实继承、勇敢创新,她辛勤耕耘、桃李芬芳,她就是张正芳。

花旦戏《挂画》只有短短四十分钟,却包融了花旦表演的基本功,被公认为是一出专门培养花旦的基础戏,是艺校花旦专业的必修课。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初,上海戏校为培养当时没有小嗓的张正芳,由梆子名伶周咏棠为她传授了山西梆子《梵王宫》,张正芳主演《叶含嫣》,这出用本嗓唱梆子的功夫戏,让观众一下子认识并喜爱上了她。1961年,张正芳把它移植成名为《叶含嫣》的京剧。1982年,又将其浓缩为京剧《挂画》,可以说这段戏融入了张正芳几十年的心血,成为她艺术成就的代表作。《挂画》有技巧,《挂画》呢自己也是经过不断的加工,上椅子那段表演、自己小的时候没有,周咏棠老师教自己的时候就是跪在椅子,那时候没有那个硬椅子,这个呢是自己跟那个进了北京以后跟任跟心,看了她的报告,自己从她那儿吸收过来,我自个通过自个儿实践教给学生。当时张正芳已八十八岁高龄,她仍然坚守在教育一线,把自己一生所学、所思、所得传授给学生,希望越来越多的孩子在京剧艺术的道路上越走越好。曾经的她,八岁沦为难童,十岁开始学艺,十六岁嫁为人妻、别离舞台,曲折跌宕中,她是如何踏平坎坷,走出一条精彩的艺术大道的呢,1929年4月、上海,有个叫宋梅珍的女孩出生了,已有三个儿子的宋家父母视女儿为掌上明珠,梅珍的祖父是江苏吴县的前清秀才,后在上海任《申报》编辑,父亲在上海黄金交易所供职。梅珍四、五岁时便到幼儿园接受西式教育,1937年11月日军占领上海,宋家殷实安宁的生活戛然而止,父亲失业、兄妹失学,家庭从此三餐难继。

失学以后呢,家里非常困难,自己做过包糖的童工,后来为了想免费上夜校、难童夜校上课,包糖童工早上七点去、晚上七点回来,不能上学,后来就做点零工、在家里头在家里头糊个信封啊,裱个针线活也多少有点收入、好维持家用,就在这个时候、大概是1939年吧,那自己已经从第三册二年级上到四年级的时候,看见马路上广告贴的是上海戏剧学校招生,它的条件很优厚,免费学文化、学戏,学六年、帮一年,就出师了、介绍工作,自己一看这不是给我解决了我这个学戏学文化这个困难了吗,自己就去报名了。旧中国,艺人属于下九流,书香人家的女儿怎能去学唱戏呢,然而、在那个风雨如晦的年月里,命运却偏偏安排她走上了这条道路。回来以后呢,自己还以为是给家里解决困难了,跟父母说、我去报考上海戏校了,自己说我要学京剧、将来做个京剧演员,能挣钱、能养家,结果自己父亲一听是勃然大怒,拍着桌子说你不许去,自己说怎么了、他说我们老宋家是书香门第,你怎么能去学戏,你一学戏就成为下九流了,给我们老宋家丢人了,我们这个人丢不起,退了、不能去,说什么也不能让老宋家的女儿吃开口饭。懂事的宋梅珍一心想帮衬家里,她实在不愿失去这个机会,为了不辱没门庭、她擅自改了姓氏。当时跟自己报考的时候有两个女同学,一个叫张丽珍,还有一个叫沈玉珍,她们也同时跟自己报考上海戏校,后来她们就替自己出主意,她说你爸爸不讲理、家里又不能供你吃饱饭,又不能供你上学,你去上免费的学文化学戏课、他还不让你去,她说你不是说怕给老宋家丢人吗,你改个姓,你姓张,那个张丽珍要比自己大三岁,就算我的妹妹,张丽珍、张梅珍同时考戏校,哎、自己想这个也对,因为自己父亲每天要出去、早出晚归,他也不在家里,他也不知道我上不上戏校,这样呢,自己就改了张梅珍报考的戏校了。1939年12月4日,旧上海戏校新生录取揭榜,女生正取20人,暗度陈仓的张梅珍位居第二,第一是顾小秋、即日后大红大紫的顾正秋。我们戏校的同学都非常努力、非常刻苦,刚刚那个招生简章虽然说免费、管吃管住,因为校舍很困难、不能住,因为没有收入、那个校长、校董许晓初先生,他出了很多代价,花费了很多钱,就把我们这个学校办起来了。许先生以救济上海难童、培养上海京剧人才、宣传爱国思想,一举三得的初衷,联合社会各界、于1939年底建立了上海戏剧学校,招收了186名穷苦学生。梅珍刚进入戏校时,因为她没有小嗓,主考关鸿宾老师决定让她学刀马旦。对此,顾正秋回忆道,“她双颊的酒窝一深一浅,笑起来很是迷人,她的眼睛会说话,可惜就是没有小嗓,没法子动唱功戏,她戏路与筱翠花相近,学校当时对她也特别培植,我很羡慕她的做戏和功夫。”戏校当时教师不多,但都是身怀绝技的名艺人,如富连城坐科的老生关盛明,花脸梁连柱等,苏昆传习所的朱传茗、郑传鉴等。开学之初,每天除两小时文化课学习外,全部用来练功学戏。在名师严格的教育下,学生无一不上进,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40年8月,上海戏校迎来了首场公演,演出前、戏校为学生统一以正字辈排行选取艺名,从此、张梅珍变成了张正芳。正呢,就是说正大光明的“正”,比如说顾小秋,她原来叫顾小秋,改了一个正、叫顾正秋,但是自己叫张梅珍、改张正梅也不好听,张正珍也不好听,老师很偏爱自己,就在会上就宣布我们把最好的字张正芳、把芳给你了,你现在没有嗓子、条件不行,你将来长大了,如果嗓子出来了,梅兰芳、李世芳,你是张正芳,你也能是个很好的演员,所以自己这个宋梅珍就变成了张正芳了。在黄金大戏院的公演中,《八五花洞》是打炮戏,顾正秋、张正芳、童正美和孙正璐扮演真金莲,张正芬、陆正梅、沈正霞、贾正云扮演贾金莲,八个潘金莲的强大少年旦角阵容,顿时轰动了上海观众。我们那关鸿宾老师,他非常有革新的思想,他觉得我们旦角多、旦角条件还都不错,八个五花洞,四个真潘金莲、四个假潘金莲,四个真武大郎、四个假武大郎,这么一来呢、台上特别火爆,还有两个吴大炮、两个官,就十个矮子蹲在前面,到大堂上嘿、我们10个人一般高来吧!嚓嚓嚓……、一边高 嚓嚓嚓。首演的巨大成功,奠定了上海戏校在观众心中的地位,此后、张正芳边学边演,在校期间即公演了1300余场,当时她与顾正秋齐名,被誉为一时瑜亮、无可媲美的上海戏校姐妹花。1945年冬,上海戏校正式宣布停办,留在学校拿到毕业证的有40多个学生,可是、张正芳并不在其中。当时,张正芳是很受器重的高材生,在上海舞台上已崭露头角,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她不辞而别呢。1944年、冬天,自己的父亲去世了,自己父亲去世以后,我们家里就散架子了,爹死、娘嫁人,个人顾个人,而且自己的母亲没有文化、是家庭妇女,她只能改嫁,她一改嫁呢、自己的哥哥,三个哥哥都跟她脱离关系了,你改嫁、你就不是我妈妈了,自己不能跟自己妈脱离关系呀,但是自己又没有能力来养活她,她改嫁的老头又非常坏、就是一个地痞流氓,就想在自己身上打主意,想拿自己当摇钱树,当时自己都、吓得自己都不敢回家,后来我们好多同学都说、说你既然有怕这个旧社会恶势力,你家里又有这么一个恶狼,他说不如就找个合适的人嫁人就完了、早晚得嫁人,就避免这个灾难了,自己想也是、你说我父亲不让我学戏,就怕我当下九流,我不能真当下九流,就这样、就很草率的也没有经过什么详细的调查等等,我就结婚了。十六岁的张正芳辗转他乡、嫁作人妇那个旧式家庭并没有给他想要的安宁和尊严、她一气儿生了四个孩子,风华正茂不再属于她。当时的家里生活很困难,因为孩子的父亲呢他也没有工作,就是给自己的生活费极少极少,就是酱油汤泡咸菜 就这么吃饭,自己就去学缝纫裁剪,学缝纫裁剪、就给那个抗美援朝、就五二年抗美援朝了,做那个军用物资,什么军帐、军服、军袜,就以一点微薄的收入来维持生活。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