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李文根:八十岁写书

李文根:八十岁写书

八十岁写书

作者 | 李文根

青年时期,曾在临朐县报和通化矿务局报刊上发表过几篇短小的稿件,脑热膨胀,一心想当通讯员、记者,更异想天开的想成作家。因种种原因促成了一事无成,可八十岁的今天当作家的想法死灰又复燃,于是把写作又提上了日程,可喜的是还成功了。

这原于二零一六年的农历八月十五节,儿女们携孙领甥们都来在家同我们过这月圆人也圆的八月十五节。节日菜肴丰盛,名酒名茶,级别可说上了档次,令讨过饭的我、过惯穷日子的我心中五谷杂陈,说不出心喜,道不出快乐。在席间我曾对小甥们说:“今晚这一桌饭菜跟你妈那个年代无法比论,那个时候割半斤四两的肉,还要炼点油,只好用那点油渣炖点冬瓜吃吃,这就是见了肉的油水。买一对月饼,给你老姥娘一个,你妈和你姨她们几个掰成好几块,每人分一小块解解馋。你姥娘把红枣蒸熟,抠出枣核,用这枣泥烙成枣泥火烧当月饼。打上两个鸡蛋拌上韭菜馅烙些扁豆盒子,这就是八月十五的口福。”孙子和外甥们怎么说:“什么年代哩还啦旧社会这些历史,这显示了你们的无能,人家怎么能吃上肉呢?”弄得我好不尴尬。

这一晚上我没有一点睡意,思绪万千,我想我何不把过去的这些东西写一写,使现代的青少年了解过去社会的真面目。经过一晚上的梳理,我归纳出:童年要饭阶段、少年上学阶段、青年支边阶段、壮年创业阶段,直至当今阶段分这么几段写一本自传式的回忆录。我这人性子急,凡决定的事风刮不惧雨打不动,说干就干,第二天八月十六上午我拿出本子找上笔开始了我的写作生涯。因过去这些事都是自己经过的、干过的,虽然过去了这么多年,回想起来和在眼前的事一样,连续的顺藤摸瓜,经过两个月的时间,十万多字的初稿写出来了,经改了又改,重抄了一遍为二稿,又在二稿上改动了好些,又重抄在稿纸上,经慎重细心的审查后又在三稿上改动了部分,特别把一些错背字彻底对照着字典修正过来,第四次认认真真的写于稿纸上。只因业余写作,抽空借时间写作,用了四个多月终于在春节前书稿成功。当印刷后得到了村邻乡亲们的认可,由此激起了我写书的兴趣,又写了第二本书《弥水河畔》,兴趣上来了一掷而不可收的今年又写了第三本《弥水拾贝》作为弥水三部曲奉于大家,这就是我写书的根源。

李文根:八十岁写书

有人会说:“这么大年纪了,应该在家里养养花弄弄草,或出来摔摔老K、下下棋和麻将什么的,享受下安逸的晚年美好时光。”但我不甘于这种生活,我认为生命的意义就在于不断的挑战自己,完善自己,成功的定义在于改变,把年少时未完成的梦想现在补上完成它,生命中最重要的就是真实的生活。不要屈服于年龄和人老的压力,本着年老心不老,这就是一个人的毅力和精神。人生免不了遭遇些挫折,要能想开,生活总有不如意处,要学会放下,在受到委屈和不平时要肯于咽下。凡事向低处想,向低处看,向低处比,这不是阿Q精神而是智慧。我总认为,老年人脸上长皱纹没关系,只要心里不长皱纹就会永远年轻。一个上了五年半学的人、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老农民,八十多岁了还能写出近三十万字的三本书甚感欣慰和自豪。

人非生而知之,乃学而知之。活到老学到老才能不间断的对人生充实,人活着才有意义。当然了,你、我、他同在这世界上,各有各的精彩,各有各的舞台,舞台不同就不能相提并论。同时在人生中,有无限多的岔路口,在前行路上永远在不停地做选择。如果当初如何如何,现在就不会怎样怎样了。人活着就要有趣地活着,没趣还活个什么劲。有趣就要培养广泛的爱好和兴趣,我把阅读和写作作为有趣的爱好,这就是最大的广度和深度。真正活得有趣,就是把人生当作一次审美,注重生命体验,不求虚荣浮华,只求活出真我……

有人说我“大器晚成”,“老树发新芽”,我不这么认为,我可以说八十岁写书不晚。人活着就得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不慕虚荣,不求虚名,就要多读、多思、多写,成功不是说让周围的人都羡慕你、称赞你,而正是你同周围的人交流互学的好机会。你需要大家,大家也认可你,这可说就是我写书具备的基础条件。

“追忆旧时代,谱写新篇章”,写书是我的自信和勇气,写书亦是我最有趣的生活,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还要写下去。

李文根:八十岁写书

李文根,字隐玉,1938年腊月生,山东省临朐县东朱封村人。自幼家境贫寒,尝尽清贫辛酸,坎坷书读完小。青年时代满腔热血,响应祖国号召,带头援疆支边,深井采矿,掘进清渣。“肃反”外调,精准履责。四年拼搏,屡获先进。六十年代初毅然返乡回村,先后担任生产队长、贫协副主任、民工连长、副业队长等“小村官”数年。晚年不甘寂寞,居家开办小小日用杂品店,以予人方便为己乐,然生活舒心悠悠然。垂暮之年亦圆“作家”之梦,耗费纸笔无数,完成书稿《弥水往事》《弥水河畔》《弥水拾贝》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