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村落】留住根 传承魂 石志江

【村落】留住根 传承魂 石志江

村志是记载乡村历史变迁的史书,是传承和弘扬农耕民俗文化的载体。农耕民俗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源泉和根系,只有源水充足,中华民族文化的长河才能源远流长奔腾不息润泽华夏;只有根系发达,中华民族文化的大树才能枝繁叶茂长盛不衰荫罩万民。挖掘整理编写村志,对了解传承弘扬乡村民俗文化,丰富充实壮大中华民族文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很有必要,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中国乡村众多,但有村志的村庄寥寥无几。原岚峪乡30多个村子,我所知道的只有张晋贤为小里道庄村编写了村志,王灵书等为岚峪村编写了村志。最近听说王友文编写的玉家沟村志已付印,我真是欣喜若狂。

岚峪是全乡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我上完小的地方,也是我教过书的所在,我作为一个岚峪乡的人,对岚峪确实是情有独钟。2018年8月15日早饭后,我得知岚峪要在当天举行《岚峪村志》发布会,我迫不及待地骑了辆电动自行车风尘扑扑赶回去参加了发布会,在会上拿到了一本《岚峪村志》,真是如获至宝爱不释手。回来后我反复阅读感触良多。村志的资料详实,内容丰富,涵盖了岚峪古今的方方面面,是一本难得的农村百科。特别是王灵书田彦青张志江等编委付出的辛勤汗水、对家乡的深厚感情、为出版村志的无私奉献精神深深打动了我,情不自禁地写了

赞《岚峪村志》编委

小小村志谈古今,

字里行间编者心;

民音民俗皆是爱,

山风山谷总关情。

岚河神池承村景,

印山华松育地灵;

世人都盼家乡好,

难得诸君笔峰勤。

话虽粗糙,却是我的真情表达。

最近几天我从微信中看了王灵书张志江郝亚峰的文章(为玉家沟村志写的序),得知王友文等编写的《玉家沟村志》已经付印,又一次激动了我的心。我是水坡贝人,玉家沟和我村同在岚峪沟掌,相距不足千米,因为近而来往甚密,因为小(村子小)而互相帮衬。抗日战争期间,水坡贝曾是玉家沟的管辖村,我三叔抗战在柳林事变中光荣牺牲,榆社县烈士陵园的纪念碑上就写着:郭根福玉家沟人。水坡贝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就全移民了,现在是树木林立杂草丛生,只剩零星断壁残垣,一片荒凉景象。玉家沟于2020年也整村搬迁,村子没有了,但王友文他们总想把家乡农耕文化的根留住,把民俗文化的魂一代一代传承和弘扬下去。为已消失的百十口人的小村编写村志,这种精神实在难能可贵,让我十分感动而肃然起敬!

玉家沟和我们村一样都是石厚土薄,条件恶烈,但让方园邻村羡慕的是水坡贝玉家沟,村子虽小出人才。玉家沟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后确实出了不少人才,特别是王家。按我村的老人们说,是因为王家早年购买了水坡贝我二叔的一块风水宝地,王家作了坟地后就陆续出了许多文化人。这话有没有道理另当别论,王家人的勤奋好学,刻苦钻研我是略知一二的。一九六四年,我被调入岚峪完小教书,王友文正在读五年级,我虽未给他们直接任课,但老师们常在一块议论王友文学习吃苦用功,晚上常一个人在教室里加班学习,他的成绩在班里最为突出,字写的特别好,都认为这个学生是个人才。六六年我调回大垴学校教书,王友文的二弟王友珍和叔伯弟弟王彦儒从玉家沟跑校在我的班读五六年级,每天来回跑两趟,翻山越岭至少在十华里以上,却很少迟到,跑校的艰辛我是亲身给历深有体会的,两人学习的认真劲对我的印象特别深,跑那么多的路作业总能按时完成,各科成绩都很优秀,特别是作文写得最好,主题突出,语句精练流畅,文章短小精悍,真是我的两个得意学生。八十年代我在郝北镇任教办主任,王友文的四弟王玉斌在郝北小学任教,由于肯学肯钻,教数学运用尝试教学法,教学成绩优异,给全镇教师观摩示范,评价很高。从这几个玉家沟王家人身上就找到了他们成才的诀窍。

玉家沟的王金书(王彦儒的父亲,王友文的伯父)对我的印象特别深。他虽然没有什么文化,但很有一股谋略劲。玉家沟本是个石厚土薄土地贫瘠的地方,但在农业学大寨期间,王金书带领全村男女劳力硬是在沟沟岔岔拦坝造地,大大地改善了土地条件,庄稼长势喜人,粮食得到丰收,通过几年的艰苦奋斗成为当时远近闻名的县乡农业学大寨先进生产队。

我们那片地方,由于地势高,不少村吃水紧张,更谈不上种菜园子。王金书就自己村里的条件开辟了个小菜园,隔三差五挑着个菜担子到周边各村卖菜。能夠吃到新鲜蔬菜,在我们那样偏僻山村是非常难得的,每次总是供不应求,深受人们的欢迎。

玉家沟的秧歌对我的印象也很深刻,他们的秧歌包括武圪榄(武术队)和小花戏。小花戏时间不很长,我印象不深,武圪榄却是经久不衰。张三则耍的关公刀和大稍子至今我都能想起他的架势,功夫老道,招招稳准。玉家沟秧歌最叫响的是王金书的四句秧歌。四句秧歌没有固定歌词,全是即兴演唱,演唱者手里拿着响环随编随唱,编好四句一摇响环,罗鼓声停下就唱,唱完四句罗鼓声再起,演唱者编下四句,编好后再摇响环,罗鼓声停下接着唱,循环往复,歌词随机应变,内容贴近生活实际,又能结合当前形势,当场看到的新鲜人或事能立马编进去,唱腔欢乐而有节奏,唱词风趣幽默又口语化,具有民歌的风格,很有地方特色,非常吸引人。正月天窜村耍完拳后,人们就围住王金书唱,唱一阵放开走一段,再拦住唱,唱一阵拦一阵,直到出了村才放行。我有一年正月去郭郊见一大群人送玉家沟秧歌出村,正围着唱四句秧歌。

郭郊社员真能干,

大寨田修在后沟湾;

种上玉茭大丰收啊,

堆到场里象座山。

金黄后玉茭真来好,

馏上枣糕软又软;

热热吃上两块糕啊,

肚子饱来心里暖。

……

就这样唱唱走走走走唱唱,一直送到村边路口,分别时还要唱。

郭郊亲戚们真热情,

送了俺一程又一程;

你回你的金銮殿,

俺们还要去屯村。

那种欢歌笑语热情洋溢难舍难分的场景十分感人。那时候的正月天村村红火热闹,处处欢乐祥和,真让人十分向往。

玉家沟村志的原文我还未读到,但相信它肯定是再现玉家沟历史变迁的经典之作,在中华民族文化的大海中将会又添一颗璀璨明珠。

祝《玉家沟村志》早日面世!

石志江 2022.2.26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