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俄罗斯与乌克兰的千年恩怨:从同文同种到反目成仇

作者:青松解局

2月24日开始,俄罗斯总统普京下令俄军开进乌克兰。俄罗斯兵锋势如破竹,一路挺进到乌克兰的主要城市。在军事行动顺利开展的同时,普京也释放出了和谈的信号,力图逼迫乌克兰签订城下之盟。

俄罗斯的军事行动遭到了多国的强烈谴责,并接连遭到了多轮严厉的制裁。乌克兰在经历了最初的混乱与溃退之后,在西方国家的支持之下也开展了顽强的城市保卫战。

这一次俄乌战争的主要原因,是本届乌克兰政府全面导向西方,意图加入北约,从而引发了俄罗斯强烈的安全焦虑。直接导火索,则是乌克兰东部顿巴斯地区的亲俄势力长期与乌克兰政府军爆发冲突。实际上,普京最初的说法就是“在顿巴斯地区发起特别军事行动”。不过,俄军两三天就从顿巴斯打到了乌克兰首都基辅。

俄罗斯与乌克兰的千年恩怨:从同文同种到反目成仇
从历史上,俄乌两国的关系到底是怎样的,为什么普京在讲话中基本否定了乌克兰的历史和国家地位,认为“乌克兰的历史是由俄罗斯创造的”!今天,我就来简单地聊一下俄罗斯与乌克兰的恩怨史。

其一:同文同种 命运殊途

先说一个概念,斯拉夫人。斯拉夫人被称为欧洲的三大蛮族之一,主要有三个支系,即东斯拉夫人、西斯拉夫人、南斯拉夫人。

东斯拉夫人是现代俄罗斯人、乌克兰人、白俄罗斯人的共同祖先。东斯拉夫人诞生在今天乌克兰境内的第聂伯河两岸,第聂伯河有一条支流叫罗斯河,在罗斯河流域居住着东斯拉夫人的一个分支:俄罗斯人。

所以说啊,普京说俄罗斯人与乌克兰人祖上就是一家的,从历史上看确实没有问题。就算是现在,俄罗斯与乌克兰的语言和文化也接近,习俗接近,宗教信仰类似,地理位置上又挨得很近,妥妥的亲戚关系。

公元9世纪,东斯拉夫人在东欧平原上创建了一个国家:基辅罗斯。它的核心区域,就包括现今乌克兰的首都基辅。

俄罗斯与乌克兰的千年恩怨:从同文同种到反目成仇

东斯拉夫人建立了基辅罗斯

从九世纪到十三世纪,基辅罗斯就是这片土地上的霸主,不仅建立了政权,还创造了灿烂的文化,通过不断征战,建立了赫赫功勋。此后他们不断向东部和北部扩张,逐渐才有了后来的俄罗斯和白俄罗斯。

公元988年,基辅罗斯的当权者弗拉基米尔大公正式将东正教确立为国教,从此东斯拉夫人便将东正教视为正统的信仰,直到今天俄罗斯信仰的还是东正教。

这段辉煌的历史成为俄罗斯与乌克兰的记忆,两个国家都宣称自己是基辅罗斯的历史继承者。

13世纪,基辅罗斯由于内斗,开始衰落。而蒙古大军的西征,加速了基辅罗斯的消亡。这样,一个国家被切成两半,迎接不同的命运。

东北地区成为蒙古帝国的附属国,但很快就陷入了诸侯割据的格局。从14世纪开始,莫斯科大公国崛起,到了蒙古人统治的末期,莫斯科大公国凭借着彪悍的战斗力,击败了蒙古铁骑,建立了独立的国家。这就是今天俄罗斯的雏形。

1547年,莫斯科大公国的统治者伊凡四世自称沙皇,俄罗斯帝国正式诞生,并开始了积极的领土扩张。

然而,基辅罗斯的西南地区却被迫接受另一种命运。西南地区地处偏远,蒙古军鞭长莫及。却遭到了西边邻居的长期侵略。立陶宛军队来了,波兰军队也来了,后来,立陶宛与波兰组建了波兰-立陶宛共和国,这个结盟国家几乎占领了整个当今的乌克兰。

这样,同一个民族的东西两部分就走向了截然不同的发展命运。

其二:分久必合 合久必分

从14世纪开始,乌克兰被波兰与立陶宛瓜分。此后就长期被波兰-立陶宛共和国统治,但当地人并没有放弃抵抗。

在乌克兰,谋求独立的武装团体就是哥萨克。哥萨克自身力量有限,就找到了历史上的兄弟俄罗斯来帮忙。1654年,哥萨克领袖跟沙俄签订了《佩列亚斯拉夫协议》。协议的核心内容就是乌克兰接受沙俄的保护,两国结盟。

俄罗斯与乌克兰的千年恩怨:从同文同种到反目成仇

1654年哥萨克与沙俄达成《佩列亚斯拉夫协议》

协议签订之后,沙俄就发动了跟波兰人的战争。到18世纪,沙俄逐步把乌克兰并入到版图。然而,对于乌克兰人来说,并入沙俄并不意味着就过上了好日子。

沙俄统治时期,取缔了乌克兰的自治权,严格限制乌克兰的语言和文化,尤其是限制了贵族的特权。所以,合并进入沙俄不久,西部乌克兰人很快就后悔了,他们找到了昔日的宗主国波兰,签订协议重新回归了波兰-立陶宛王国。

而乌克兰的东部和南部本来就与沙俄联系紧密,还曾一起打过土耳其,因此他们心甘情愿成为沙俄帝国的一部分。

后来,乌克兰多次被俄国、波兰、奥匈帝国、德国瓜分。发展到了现在,乌克兰东西部矛盾已经相当严重。乌克兰的官方语言是乌克兰语,但东部和东南部更多的是使用俄语,而西部则几乎全部使用乌克兰语,甚至以说俄语为耻。乌克兰东部普遍信仰东正教,各种文化习俗都跟俄罗斯接近。而西部由于长期被波兰统治,很大一部分民众信仰天主教,文化和习俗上更加偏向于欧洲。

就这样,乌克兰内部的东部与西部矛盾开始真正产生了,并且一直持续至今。

在这种复杂的历史环境下,随着19世纪欧洲各国革命和独立运动的爆发,乌克兰的民族独立意识开始逐步产生,但遭到了沙俄的残酷镇压。

1917年十月革命后,沙俄分崩离析。一支乌克兰力量想借助外部势力实现独立,但目标落空。

到苏联时期,乌克兰成为了苏联的一个加盟共和国。

1939年,苏联在德国闪击波兰之后,也出兵波兰,很快就占领了今天的白俄罗斯和西乌克兰,乌克兰重新获得统一,虽然是在苏联的掌控之下。

由于苏联多次在乌克兰问题上政策失误,乌克兰人长期以来对苏联极为不满。当苏东剧变、苏联解体之时,乌克兰人的机会来了,1991年,乌克兰终于脱离了苏联,成为了独立国家。这是乌克兰真正意义上实现第一次建国。

俄罗斯与乌克兰的千年恩怨:从同文同种到反目成仇

1991年《别洛韦日协议》签订,白俄罗斯、俄罗斯、乌克兰分别独立建国

其三:矛盾不断反目成仇

纵观俄乌关系史,虽然俄罗斯与乌克兰合并了约三百年,但两国长期矛盾不断乃至反目成仇。

合并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沙俄都是通过暴力手段统治乌克兰。合并后不久,沙皇就改组乌克兰军队,降低乌克兰的自治权限,引起乌克兰人不满。乌克兰的某位首领就跟沙俄的死敌瑞典结盟,反抗沙俄。

沙俄在打败瑞典之后,开始“清算”乌克兰人,基本取消了乌克兰的自治权限。甚至禁止出版乌克兰语书籍,禁止演唱乌克兰语歌曲。此外,沙俄贵族还把乌克兰自耕农的土地夺走,强迫他们成为农奴。彼得大帝安排军队在乌克兰驻扎,随时消灭叛乱,这些都埋下了民族仇恨的种子。

从这个意义上,俄罗斯认为俄乌两国是自愿合并的,而很多乌克兰人则认为自己是被沙俄高压统治。

如果说沙俄剥夺了乌克兰人的自由与文化的话,那么苏联则对乌克兰人犯下了惨绝人寰的大规模杀人罪。

1930年代初,斯大林为了快速完成苏联的工业化,给国家制定的总方针是用粮食换取机器,而这个粮食又主要从乌克兰出。

在苏联政府疯狂地从乌克兰征用乃至抢夺粮食之时,从1932年到1933年,乌克兰的44个区都出现了大饥荒。

俄罗斯与乌克兰的千年恩怨:从同文同种到反目成仇

1932年到1933年期间,乌克兰爆发了严重饥荒

据西方学者统计,乌克兰大饥荒期间饿死了500万人左右,有乌克兰研究者更认同的数字的是700万以上。乌克兰前总统尤先科公开表示,大饥荒时期乌克兰“至少饿死了四分之一的民众,是一场有计划的种族灭绝”。

正因为苏联在乌克兰犯下了累累罪行,二战时期,乌克兰很多军人根本不愿意为苏军效力,反而掉头加入德军。二战期间,有百万以上的乌克兰人在为轴心国效力。这反过来又造成了苏联高层对乌克兰人的不信任。

1986年的切尔诺贝利核事故,更是让乌克兰民众对于苏联政府极为反感乃至仇视。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位于乌克兰境内,距离乌克兰首都基辅仅仅130公里。这场史上最严重的核事故发生后,苏联政府反应迟缓,且刻意隐瞒信息,导致核事故破坏力被人为地严重扩大。

俄罗斯与乌克兰的千年恩怨:从同文同种到反目成仇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

据统计,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后的7年,有7000名清理人员死亡。参加救援的工作人员中,已有30多万人受到放射性伤害死去。当年的核辐射至少造成了全球100万人死亡。

苏联解体,乌克兰独立之后,很长一段时间乌克兰并没有走上反俄的路线。虽然两国在克里米亚半岛的归属问题、黑海舰队基地的使用问题、能源运输通道问题上矛盾不断,但是关系还没有走向破裂。

然而,2014年风云突变。亲俄的乌克兰总统亚努科维奇被议会罢免,随后亲欧派势力上台,俄罗斯与乌克兰的矛盾迅速激化。

在这种情况之下,乌克兰南部的克里米亚通过全民公投加入了俄罗斯,此后顿巴斯战争打响,乌克兰东部的受俄罗斯支持的民间武装同乌政府军发生激战。虽然2015年双方签署了和平协议,但零星的冲突不断,一直持续到现在的俄乌战争。

尾声:俄乌关系 路在何方

回顾俄罗斯与乌克兰关系史,两国虽然在历史上曾同属一个国家和一个族裔。然而,复杂的历史也给两国关系埋下了大量的冲突点。

当这片土地上只有俄罗斯和乌克兰两家之时,两国面对矛盾纠纷时多少还能够坐下来谈判,不至于掀桌子。然而,当美国人来了,北约来了,甚至携带着攻击性武器来到乌克兰之后,两国关系的性质就完全改变了。当年美国面对古巴导弹危机能够摆出不惜一战的架势,现在俄罗斯面对乌克兰危机也是同样的态度。

对于乌克兰来说,在跟俄罗斯关系交恶的时候,一味地希望加入北约来对抗俄罗斯,丝毫不顾及俄罗斯的安全顾虑,没有意识到这样做的巨大风险。说明那些民选的政客多数都是短视的和肤浅的,缺乏在危机情况下掌舵国家的能力。

对于俄罗斯来说,明明知道乌克兰危机是美国给自己设的一个套,也义无反顾地跳进去。长期以来,面临国家安全问题之时,俄罗斯总是倾向于使用暴力手段去解决,这样不仅很难解决问题,反而容易带来更多的问题。此次俄乌战争,就算普京如愿达到了目标,那么十年以后呢?百年以后呢?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