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令人“三冬暖”的北京颁奖广场 他们的行动世界在点赞

时间回到2月19日晚,当速度滑冰女子集体出发项目的颁奖仪式结束,北京颁奖广场圆满完成了北京冬奥会的运行任务。

北京颁奖广场作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重要的非竞赛场馆之一,以独特的功能定位,为运动员营造了难忘的高光时刻。这是一个从奥林匹克公园公共区“平地起高楼”,三个月实现“全临建”(全部由临时设施搭建完成)的特殊场馆。也是冬奥会区别于夏奥会的主要文化特征,肩负着向世界传播和展示中国文化的重任的场馆。

自2月6日至2月19日,北京颁奖广场运行了14个颁奖日,30场颁奖仪式,为17个国家的141名运动员颁发了奖牌。面对突发情况多、颁奖任务重、客户人群多、晚上运行天气寒冷等,运行团队克服各种困难与压力,做到疫情防控和工作进度两手抓、两不误,工作不断、力度不减。凭借对工作的热情努力,北京颁奖广场运行团队不负众望,实现了“精精益求精,万万无一失”。收获了各界的好评。

令人“三冬暖”的北京颁奖广场 他们的行动世界在点赞

北京颁奖广场团队最后一天颁奖仪式后合影

大家庭休息室里一个厚厚的红色留言本上,写满了“excellent”、“fantastic”等词汇,这里记录了奥林匹克大家庭成员对北京颁奖广场及礼宾领域的祝福和赞扬。宾至如归的周到服务让嘉宾与礼宾团队的工作人员甚至成为了心照神交的好友。

“其实有一些嘉宾第二次来的时候就已经都能认出我们的礼宾工作人员,我们也记住了他们的需求。”礼宾经理魏凤越说。国际滑冰联盟主席扬·迪克玛先生(Mr.Jan DIJKEMA)每次来休息室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点一杯卡布奇诺咖啡,团队观察到这个细节后,会在主席先生抵达大家庭验证口时就准备好咖啡,这样主席先生一进入休息室就可以喝上美味的热咖啡,这一举动让主席先生感动不已,他开心地说:“你们非常的了解我!”并专门录制了视频赞扬礼宾领域团队的周到服务,冬奥会结束离开中国时也让其助理转达了对礼宾领域的感谢。

从为嘉宾精心准备冬奥特色的毛笔字、剪纸作为纪念品,到为佩戴眼镜的嘉宾准备防起雾喷剂,礼宾团队事无巨细,让每个来奥林匹克大家庭的嘉宾都感受到了这支中国团队家人般的温暖和热情。IOC副主席及其他大家庭成员对他们的贴心服务表示高度赞扬。

令人“三冬暖”的北京颁奖广场 他们的行动世界在点赞

与迪克玛主席的合影

“那天天气非常寒冷,他为了协助我拍摄没有去看冬奥会开幕式,一直在外边站着。”新华社摄影记者陈婷婷说起媒体运行团队为自己提供的帮助时倍感温暖。在冬奥会开幕式当天,摄影经理宋旭升带她去寻找颁奖广场的摄影位置,为确保摄影记者能够取到合适的场景,拍出好的照片,他细致询问记者意见“后面那个会徽的高低是否合适?”这样站在摄影记者角度的专业、敬业让陈婷婷感到意外和感动,也让很多境内外各大媒体记者对北京颁奖广场新闻运行的工作团队给予了高度评价。作为接待全球媒体记者的重要窗口,媒体运行团队全面周到,专业服务,如元宵节时在混采区添置花灯、红灯笼,让各国记者和运动员们一起亲身感受中国的传统节日,雪中送炭为摄影记者特地在席位上准备了防膝盖跪伤的垫子。由于颁奖广场活动均在户外举行,有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纷纷把自己的暖贴分给记者抵御严寒。冬奥会结束后,媒体运行团队邮箱里的感谢信也纷至沓来。从媒体区域的合理分区、软硬件的保障,信息的准确提供,他们设身处地专业服务赢得了各方认可。自北京颁奖广场运行以来,共有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北京广播电视台、新华社、中新社、央视新闻、人民网、北京日报、北京晚报、奥组委官网、新京报等几十家媒体对北京颁奖广场的展开多维度、全方位的报道,从个体与集体视角报道北京颁奖广场运行团队的生动故事,致敬幕后英雄。

令人“三冬暖”的北京颁奖广场 他们的行动世界在点赞

媒体运行领域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团队合影

2月10日,在此前完成的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决赛中,中国选手谷爱凌凭借偏轴转体1620动作一举拿下金牌,前来北京颁奖广场参加颁奖仪式。为确保专业工作,候场室团队虽与运动员亲密接触,却从未向获奖运动员提出合影请求。在这意义非凡的一天,谷爱凌在团队志愿者们热情专业的服务下,主动提出:“那我要和志愿者们一起合个影!”画面里的他们亲密友爱,其乐融融。

令人“三冬暖”的北京颁奖广场 他们的行动世界在点赞

谷爱凌在运动员候场室与志愿者友爱合影

“希望为所有获奖运动员打造一个有节日氛围的家的感觉。”候场室经理陈利说。在元宵节的这一天,运动员候场室的灯笼红红火火,志愿者们精心准备了折纸、多条双语灯谜,希望外国运动员也能参与其中,亲身感受中国的传统文化和节日。猜谜活动所设置的灯谜也融合了冬奥会的元素,妙趣横生的同时,蕴藏了团队对北京冬奥会和运动员们的美好祝福。正巧这一天苏翊鸣夺冠,其中一个谜语的答案就是“一鸣惊人”。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闭环内的工作人员与家人只能“隔空团圆。”“虽然不能和家人在一起,但我们和团队的大家庭在一起,共同为北京冬奥会加油助力。”陈利说。

在北京颁奖广场运行的14天里,获奖运动员候场室团队共接待、服务了来自17个国家和地区的141名获奖运动员及101名NOC(陪同官员)。在此次冬奥会中斩获多枚奖牌的著名短道速滑运动员阿莉安娜·方塔纳(Arianna Fontana)在卡片上写下:“感谢你们的帮助与支持,是你们让所有的一切成为可能!”。日本国家队也留言:“亲爱的朋友们,非常感谢你们的热情好客,Amazing!”。热情活泼的荷兰短道速滑名将苏珊娜·舒尔廷(Suzanne Schulting) 在情人节当天还送给候场室志愿者团队最具民族特色的工艺品——荷兰木鞋,感谢候场室热情周到的服务。运行结束后,北京颁奖广场候场室还收到了来自IOC(国际奥委会官员)和NOC(陪同官员)发来的表扬邮件和信息。

令人“三冬暖”的北京颁奖广场 他们的行动世界在点赞
令人“三冬暖”的北京颁奖广场 他们的行动世界在点赞

舒尔廷的留言卡片和荷兰木鞋小礼物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北京2022年冬奥会结束,作为唯一在转换期进行场馆转换的运行团队,北京颁奖广场运行团队将全面转战延庆残奥颁奖广场。为做好世界各国残疾人运动员、嘉宾和媒体的服务工作,运行团队将提供全方位的无障碍服务,设施无障碍、交流无障碍和运行无障碍。他们将继续用最热情和认真的服务,诠释在这个荣光之地的背后,闪耀的不止有奖牌和纪录,还有整个运行团队团结一心的奥运精神。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