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提到乌克兰,大家能想到的可能只有辽宁舰和美女,或者是一个“欧洲最穷国”的标签。
可是你知道吗?这个国家曾经是“苏联二太子”,在1991年前苏联解体后,乌克兰核军事能力能在全球范围排到前三。
与此同时,这个国家还有着“欧洲粮仓”的绰号,不仅周边有河有海,而且地处平原。
国内2/3的土地都是肥沃的黑土地,甚至一度有人说:欧洲人能不能吃饱饭,乌克兰说了算。
那么起点如此辉煌的一个国家,在巅峰期究竟有多强悍?又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没落的呢?

无尽的辉煌:丰硕财产的继承者
作为前苏联除俄罗斯外最大的加盟共和国,乌克兰在前苏联的地位本就很高,甚至有人尊称其为“苏联二太子”。
另外这里还是苏联和美国对抗的前沿阵地,部署了大量军事武器。
也正因如此,1991年前苏联解体,加盟国开始遵循“在谁的地盘上就归谁”的原则。
分家产的时候,乌克兰赚了个盆满钵满,至少拿到了30%的军事遗产。
可能有人觉得30%也没多少,这里我们用数据给大家答案。
这30%包括176枚洲际弹道导弹、300多艘大型舰艇、1500架飞机、6000多辆坦克以及将近80万军队。
除此之外,乌克兰还得到了让美国都忌惮地图160战略轰炸机以及还未修成的航空母舰等等。
如此豪华的军事阵容,在当时的世界上,说一句世界第三也毫不为过。
你以为这就结束了吗?
不,这些其实都只是前苏联留下的丰硕遗产中的极小一部分。
真正珍贵的其实是前苏联部署在乌克兰的300多万军事从业人员以及超过3000家国防军工单位。
而这些军工单位中,不乏一些在全世界范围内都赫赫有名的“业内大鳄”。
比如有着被誉作航天之星的“南方机械制造厂”。
光听名字大家可能没有感觉,可实际上,这却是前苏联最大的导弹生产基地。
前苏联有超过一半的洲际导弹是从这里产出的,这里甚至包括威名赫赫的撒旦系列。
除此之外,这座南方机械制造厂中还有大量的高端火箭技术,凭借这些技术,乌克兰完全可以站在领域最前沿,引得其他发达国家垂涎。
紧接着,咱们再来看看有“动力沙皇”美称的马达西奇公司。
它的主要任务就是给各类飞机提供先进的航空发动机,像苏27这类战机,航空发动机大多产自这里。
谁能掌握这家公司谁就能掌握前苏联的强悍发动机技术,其空军实力将获得一个质的飞跃。
直到2020年,大陆仍旧没有放弃对这家公司的收购。
虽然最后由于美国和俄罗斯的干扰没能成功,但由此也可以看出,这家公司在市面上是多么吃香。
最后咱们再来看看,构筑起苏联海陆空三军力量的三家主要企业:尼古拉耶夫造船厂、哈尔科夫莫洛佐夫机械设计局以及安东诺夫设计局。
尼古拉夫造船厂还有一个名字叫做黑海造船厂。
早在1897年的沙俄时代就已经成立,其内部设计师一度高达2.5万人,在规模上冠绝整个欧洲。
同时这也是前苏联唯一一个能够制造航空母舰的地方,像大陆辽宁号的前身瓦良格号其实就出自那里。
而哈尔科夫莫洛佐夫机械设计局的主要任务则是设计各类坦克。
在苏联没有坦克的情况下,设计师们就是在这里硬生生的造出了第1辆坦克,打赢卫国战争的T34坦克也是出自于此。
至于最后的安东诺夫设计局则是在飞机设计上有很大造诣。
在上世纪80年代他们甚至造出了迄今为止最大的飞机,“安225运输机”。
它不仅单次载重能够达到250吨,而且还能够在暴风雪天气里飞行,打破了传统运输机的桎梏,在业界享有很高的名誉。
也正因如此,很多人都说乌克兰才是真正继承了前苏联的精髓。
如果乌克兰能够好好利用这笔丰硕的遗产,不说能够顶替前苏联,成为美国的对手,至少不会比俄罗斯逊色太多,在全球范围内甚至都能排于前列。
况且,除了这份“主菜”之外,前苏联还给乌克兰留下了“餐后甜点”,让乌克兰点缀的愈发光彩照人。
而这份甜点正是我们前面所说的,“优秀的地理位置和不错的经济条件”。
它的国土面积在欧洲排名第二,人口面积在欧洲排名第五,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
再加上国内又有完善的工业体系和充沛的自然资源,在1991年前苏联解体后,乌克兰简直可以说是“天选之子”。
可令人不解的是,短短几十年,一手好牌开局的乌克兰就输得干干净净。
不仅国内大量女性被诱骗到其他国家充当娼妓,就连这个国家都沦为了“欧洲最穷国”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的?
极尽的破败:送入深渊的5节滑梯
俗话说得好,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乌克兰的破败也不是单单一个原因所造成的。
如果硬要追根溯源,我们大致能够看出5方面的原因——放下武器、政局动荡、官员腐败、立场模糊、兄弟阋墙。
首先,乌克兰做得最让人不能理解,也最错误的事情就是主动销毁了大量核武器。
1991年前苏联解体后,旁人都羡慕乌克兰白白捡到了大笔遗产,可乌克兰自己却是有苦难言。
在当时那个国际环境下,乌克兰根本就没有利用这些武器扩张的机会,也就是说空有武器却没有用武之地。
这些武器即使不用,也会给乌克兰带来极大的负担,最简单的一点就是维护和修缮费用。
为了减小负担,乌克兰政府决定将这些武器卖出去。
可是由于乌克兰所继承的大多是苏式武器与美式武器不兼容,所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大都不买。
大陆当时倒是有较强烈的购买愿望,可是由于美国从中作梗,最终大陆与乌克兰的订单也没能达成。
眼看着乌克兰陷入困境之中,美国主动出了个主意,那就是将这批武器给销毁。
平白销毁乌克兰肯定是不愿意的,为了说动乌克兰,美国表示自己愿意给乌克兰提供一定的军事援助,甚至还可以额外给乌克兰一笔钱来发展经济。
美国的这个做法很明显,就是想拔除乌克兰的羽翼,可乌克兰最终还是被美国说动了。
不仅将航母、核弹头、导弹发射井和战略轰炸机拆了个干干净净,直接成为了一个无核国家。
还大肆削减了军队人数,军队数量从昔日的80万一路跌到了10来万。
如此一来,军费开支倒是少了,可是乌克兰也没有了保护自己的能力。
而美国这边也是翻脸无情,丝毫没有将当初的承诺放在心上。
就连俄罗斯打起乌克兰来也是百无禁忌,俄罗斯当初出兵占领克里米亚就是最好的证明。
其次,乌克兰国内的时局是非常动荡的。
小小的一片土地上,足足有198个政党,而且还大致分为了亲俄和亲美两个派系。
这直接导致乌克兰政府失去了对国内的把控,领导人上台下台那是家常便饭,再加上美国和俄罗斯没事就来干预一下,乌克兰可以说是欲哭无泪。
另外官员腐败也是乌克兰走向衰落的一个重要原因。
这个国家所选举出来的总统大多“背后有人”,上位之后非但不想着去处理那些腐败官员,反而是想着给自己谋求利益。
底下官员跟着上面学,整体政治环境自然愈发恶劣。
再者乌克兰的立场极为模糊,而这对于一个不够强大的国家来说是非常致命的。
夹在俄罗斯和美国之间,乌克兰政府的官员总想着左右逢源,对待双方的态度皆是模棱两可。
可最终非但没能捞到足够的好处,反而还将两头都得罪了。
而出于地缘政治,乌克兰不可能完全朝着美国靠拢,毕竟美国总会对这个国家抱有戒心。
另外出于特殊关系,俄罗斯对乌克兰也毫无好感,一有机会就要打一打乌克兰。
至于最后一点,“兄弟阋墙”,则牵扯到了前苏联、俄罗斯以及乌克兰三者的浓厚历史渊源。
复杂的根源:乌克兰的发展之旅
要说俄罗斯和乌克兰是兄弟,那真是一点不假,除了两者都曾归属于前苏联之外,早在公元9世纪,两者就已经结下了渊源。
只不过这份渊源并没能让两者相亲相爱,最终这两个国家还是走上了对抗的道路。
公元九世纪的时候,基辅罗斯迅速崛起,只可惜后来这个国家分成了12个小国。
其中一个小国历尽波折,最后就成为了沙皇俄国,而乌克兰人民就没有这么幸运了。
他们不幸被划到了立陶宛大公国和波兰公国的版图中,要不是1648年乌克兰人民揭竿起义,如今都没有乌克兰这个国家。
在与波兰对抗的过程中,乌克兰几次向俄国求援,最终于18世纪并入了沙俄之中。
乌克兰人民本来以为自己迎来了春天,没想到彼得大帝取消了乌克兰地方自治权力,还对他们进行了深度的剥削。
以至于乌克兰私下寄托瑞典结盟获得民主自由,没想到消息最终泄露,不仅计划失败,而且沙皇还直接血洗了乌克兰的哥萨克营地。
这是俄罗斯与乌克兰之间的第1笔血账。
二月革命后,沙皇俄国土崩瓦解,乌克兰上了德国的贼船,以大量的粮食和农副产品为代价,换取了45万德军帮助自己抵抗苏维埃武装政权。
结果德国军队虽然如期到来,却翻脸不认人,直接推翻乌克兰中央政府成立了傀儡政权。
波兰和苏联后来也插手了进来,乌克兰几经波折,最终西乌克兰被德国和波兰吞并。
终于,1922年乌克兰回归了苏联大家庭,还在苏联的帮助下于1939年夺回了西乌克兰地区。
原本以为幸福的生活开始了,却没想到斯大林为了推动国家重工业,直接将欧洲粮仓变成了自家粮仓。
只给乌克兰农民留了一些微薄的口粮,剩下的要求他们全部上剿,乌克兰人民奋起反抗,宁愿把粮食烧了也不肯交给斯大林。
最终的结果就是斯大林直接封锁了乌克兰周边,还没收了大量生产材料和全部粮食。
结果没过多久,乌克兰就掀起了大规模饥荒,死伤无数,这是俄罗斯和乌克兰之间的第2笔血账。
也正因如此,前苏联解体后,乌克兰毫无留恋的就投入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的怀抱。
而俄罗斯对于这个“叛徒”自然也很愤怒,但更令俄罗斯愤怒的是,乌克兰只想继承财产,不想承担债务。
最终无奈之下,俄罗斯和乌克兰签订了零点方案,乌克兰既不用继承前苏联的财产,也不用承担债务。
当然那些落在乌克兰境内的军备就只能留给乌克兰了。
或许从这个时候起,乌克兰的衰败就已经被决定了,因为当时的乌克兰空有大量的军事力量,却没能继承到与之相匹配的经济财产。
这直接导致乌克兰陷入到了“有武器没钱”的境地,再配合我们上面所提到了几个重要原因,最终辉煌的乌克兰一步步走向了没落,“苏联二太子”也沦落为了“欧洲最穷国”,属实可悲可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