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河南考古2021:隋唐洛阳城正平坊遗址考古收获

河南考古2021:隋唐洛阳城正平坊遗址考古收获
河南考古2021:隋唐洛阳城正平坊遗址考古收获

正平坊庭院位置分布图

河南考古2021:隋唐洛阳城正平坊遗址考古收获

正平坊遗迹分布图

河南考古2021:隋唐洛阳城正平坊遗址考古收获

正平坊一号庭院(太平公主宅)轴线建筑基址

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郑国奇的报告题目是《隋唐洛阳城正平坊遗址考古收获》。正平坊是隋唐洛阳城重要里坊之一,目前考古工作已经确定了正平坊的确切位置、规模结构及与周围里坊的位置关系。正平坊四面坊墙、坊墙居中开门,坊内有“丁”字形的路网结构,并将正平坊分为西半部、东南部和东北部三部分。其中西半坊为一大型庭院占据,坊东南区有并列的三个庭院。西半坊庭院被廊庑分割为不同的空间,南部是园林区,北部为多进式院落。坊东南区由三座面积相等的多进式庭院组成。庭院系以主殿为核心的中轴对称多进式院落布局,由廊庑或墙垣围合而成。正平坊遗址的规模尺度、空间结构和庭院建筑形制,特别是以大殿为核心的轴对称多进式院落庭院布局,为探索中古时期里坊的形制结构和建筑模式具有重要价值,为研究中古时期的城市居住空间、生活形态和管理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该报告发表于2021年12月18日上午在河南南阳举办的“2021年度河南考古工作成果交流会”上】

扩展资料:

洛阳正平坊遗址内发现疑似太平公主“豪宅”!

多个发现系首次现系首次

河南商报洛阳 2021-12-15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 付首鹏

河南考古又有新发现。12月14日,国家文物局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通报陕西西安江村大墓、河南洛阳正平坊遗址、甘肃武威吐谷浑墓葬群等3项重要考古成果。其中,洛阳正平坊遗址内发现疑似太平公主宅院、孔庙和国子监。

河南考古2021:隋唐洛阳城正平坊遗址考古收获

遗址平面图(由考古部门提供)

洛阳发现疑似太平公主的“豪宅”

洛阳正平坊遗址位于现在的洛阳市洛龙区安乐镇赵村与西岗村交界处,东临敦行坊,西邻宜人坊,北邻修行坊,南邻乐和坊,是唐代洛阳城郭城里坊区内的重要里坊遗址之一,也是文献记载的唐代孔庙、国子监、太平公主宅(后改为安国女道士观)所在。

从去年4月至今,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组成联合考古队对洛阳正平坊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正平坊东西宽464.6米,南北长533.6米,坊墙宽约1.3米至1.4米。坊内由“丁”字形道路分隔为西半坊、东南区和东北区三部分。

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王炬介绍,根据考古发现,遗址西半坊通过一道围墙与东南区和东北区分开,为一座大型宅院,宅院南半部推测为园林区,北部为宅院区。宅院为中轴线布局,中轴线上由南向北分布五座大型夯土台基。

河南考古2021:隋唐洛阳城正平坊遗址考古收获

正平坊遗址考古现场

河南考古2021:隋唐洛阳城正平坊遗址考古收获
河南考古2021:隋唐洛阳城正平坊遗址考古收获

“这道围墙把正常里坊道路十字街西街的道路也围了进去,围墙宽于坊墙,围墙北部还超出了坊墙,侵占了坊间的道路。”王炬说,隋唐时期的里坊制度是非常严格的,绝对不允许侵街占巷,这样不受法律限制的宅院,说明这个宅院的主人地位非常高。再加上这个大型宅院的建筑体量非常大,布局也和考古发现的宫皇城区建筑规模和等级基本一致,结合文献记载,推测为太平公主的宅院。

同时,东南区发现大型院落群,内含东中西三排独立院落,院落之间有南北向通道相隔,通道北端有过亭(或过楼)建筑。结合考古发现的大型广场及广场北部的台基式建筑,结合文献记载,分别推测为孔庙、国子监。

发掘面积仅占约十分之一,不少发现系首次

据了解,截至目前,正平坊遗址共计发掘片区10余处,发掘面积约2.6万平方米,约占整个正平坊遗址的十分之一。

河南考古2021:隋唐洛阳城正平坊遗址考古收获

正平坊遗址考古发现的瓦当(洛阳市考古研究院供图)

河南考古2021:隋唐洛阳城正平坊遗址考古收获

正平坊遗址考古发现的车辙(洛阳市考古研究院供图)

王炬说,隋唐洛阳城曾是世界最繁华的国际化大都市,也是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和隋唐大运河的中心,在中国都城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正平坊遗址是隋唐洛阳城洛南里坊区的一个重要里坊,发掘所见的丁字街连通南北坊门的里坊格局,以及中轴对称和多进式院落布局,体现了中国古代传统的城市规划思想,对唐代政治制度史和社会生活史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特别是考古发掘中发现的高级官宅,在之前的文献中并没有详细的记载。”王炬说,通过考古发掘,可以推测出来当时同等级官员的居住情况和官宅总的形制布局。同时,对于孔庙、国子监,虽有文献记载,但是对唐代的孔庙、国子监具体形制并不清楚,这次对唐代孔庙、国子监的完整发掘,既可以看出来唐代孔庙、国子监的形制布局,还可以研究出它对以后中国的孔庙、国子监形制布局的影响,对传承中华文化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