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3岁男孩癫痫反复发作,脸上疙瘩引出背后“元凶”,竟然是……

作者:张丽

单位: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检验科

一名13岁的男孩因癫痫控制不佳来我院神经内科就诊,就诊时男孩面部皮肤情况同时引起了医生的注意,主要在双侧面颊、鼻翼区有许多小疙瘩(丘疹样皮损)。这种皮肤改变临床上常称为血管纤维瘤(图 1),而血管纤维瘤往往提示患者可能患有遗传性神经皮肤综合征。基于男孩的这些症状,医生认为癫痫和皮肤血管纤维瘤同时发生可能并不是巧合,而像是一种罕见病——结节性硬化症,那什么是结节性硬化症呢?这个病又是怎样诊疗的呢?

13岁男孩癫痫反复发作,脸上疙瘩引出背后“元凶”,竟然是……

图1 患者面部的血管纤维瘤(丘疹样皮损)

结节性硬化症(Tuberous Sclerosis Complex, TSC)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神经皮肤综合征,发病率约为1/10 000~1/5 000,被2018年《第一批罕见病目录》收录。该疾病可累及人体多个系统和器官[1],患者往往症状不同,表现各异,该病的临床确诊也因此变得复杂困难。医生怀疑这个男孩可能患有TSC,为了明确诊断,建议患者进行基因检测。

结节性硬化症

接下来我们看看基因检测是如何帮助男孩找到癫痫反复发作的背后“元凶”的:

结节性硬化症的基因诊断

TSC的主要致病基因是TSC1和TSC2。TSC1和TSC2基因在人体内会编码一种发挥重要功能的蛋白复合体--Hamartin-Tuberin(错构瘤蛋白-马铃薯蛋白)复合体,基因突变会使该蛋白复合体功能缺失,导致体内mTOR信号通路异常激活,细胞过度增生,皮肤、脑部、眼睛、口腔、心脏、肺脏、肾脏、肝脏和骨骼等多系统和器官发生良性错构瘤。患者主要表现为癫痫、智力障碍、皮肤白斑和面部血管纤维瘤等症状,约1/3成年女性患者出现肺部淋巴管肌瘤病(Lymphangioleiomyomatosis,LAM)[1]。

在TSC患者中,TSC1和TSC2基因致病/疑似致病突变(突变类型见表1)检出率高达75%-90%。

13岁男孩癫痫反复发作,脸上疙瘩引出背后“元凶”,竟然是……

表1TSC1和TSC2基因致病/疑似致病性突变类型

国际TSC共识大会提出:在非病变组织中发现TSC1或TSC2基因致病/疑似致病突变,可独立确诊TSC。国际TSC指南也推荐,对于不能满足临床确诊标准的疑似/不确定TSC患者,应进行基因检测(见图2)[2]。

13岁男孩癫痫反复发作,脸上疙瘩引出背后“元凶”,竟然是……

图2 国际TSC指南推荐对于不能满足临床确诊标准的疑似/不确定TSC患者,应进行基因检测

全外显子组检测

全外显子组检测(Whole Exome Sequencing,WES)是对人类基因组中外显子区域进行测序,涵盖约25,000个基因的所有外显子。检测范围包括单核苷酸变异(SNV)、50bp以内的小的插入缺失(Indel)、全外显子组范围内的大片段缺失、重复。外显子区虽仅占全基因组序列长度的1%左右,但约80%的遗传性疾病相关变异均在该区域中。

13岁男孩癫痫反复发作,脸上疙瘩引出背后“元凶”,竟然是……

图3 基因检测流程

通过全外显子组检测(WES),可以精准发现TSC1或TSC2基因的突变情况,为TSC的基因诊断提供依据。该检测还可以帮助家系中其他有风险的亲属(如患者的父母或兄弟姐妹)筛查有无TSC1或TSC2基因突变。此外,确诊患者如符合相应指征,也可通过产前诊断或胚胎移植前遗传学检测(PGT)技术进行优生优育指导,避免这个致病变异在家族中的垂直传递[1]。

最终,本案例男孩癫痫反复发作的背后“元凶”通过全外显子组检测(WES)被找出——TSC2基因致病性突变。该突变导致TSC,进而引发癫痫。我院神经内科医生基于此给他 mTOR抑制剂的病因治疗,辅以抗发作药物,男孩的癫痫得到有效控制,面部的血管纤维瘤也有消退。男孩的父母和亲属也做了上述TSC2致病变异的验证检测,结果均不携带该变异,即男孩所检出的致病变异为新发变异,这个结果减少了家系成员对于该疾病的恐慌。我们也建议在他成年后,考虑生育时可以通过产前诊断或PGT进行该致病变异的阻断。

检测优势

取材便捷:仅需采集外周血样本。

早筛早诊:对于临床症状不典型的TSC患者或疑诊TSC患者,基因检测有助于该类人群的早筛早诊。

检测精准:基因检测结果可以为TSC患者的精准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高危人群

1、 如果出现以下症状需警惕,经医生判断怀疑为TSC的人群,推荐进行该项检测[1-2]。

13岁男孩癫痫反复发作,脸上疙瘩引出背后“元凶”,竟然是……

图 4 TSC的常见临床表现

癫痫发作:癫痫是结节性硬化症患者常见的神经系统表现,大于75%的TSC患者伴有癫痫发作。婴幼儿期可表现为头部和腿部的反复痉挛,被称为婴儿痉挛的癫痫发作。

皮肤异常:具有特征性的浅褐色或微棕色面部血管纤维瘤,呈“蝴蝶状”分布,或儿童时期开始出现面部粉刺样增生,或有甲床下纤维瘤、躯干色素减退斑、腰部鲨鱼斑。

认知和行为障碍:结节性硬化症患者可有发育迟缓的症状,有时伴有智力障碍或学习障碍,也可以出现自闭症或多动症。

肾脏错构瘤:大多数结节性硬化症患者的肾脏会出现错构瘤,严重者可影响肾功能。

其他表现:患有心脏(室)横纹肌瘤,或肺内病变引起囊泡改变、肺部错构瘤(可引起咳嗽或呼吸短促,在体育活动或锻炼时更明显,女性比男性更常见),或眼睛后部(视网膜)有错构瘤或白色斑块,可伴有视力下降。

2 、有TSC家族史的人群,推荐进行该项检测[1-2]。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检验科已开展遗传病全外显子组检测(WES),能够为TSC患者提供精准的分子诊断依据,对患者明确诊断病因并接受精准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我科也可协助临床医生为患者在项目检测前、检测中、检测后提供遗传咨询服务。

目前,全外显子组检测(WES)已广泛应用于多种遗传性疾病的辅助诊疗领域。后期,我们也将继续分享该检测技术的诊疗应用。

【参考文献】

1.中国抗癫痫协会结节性硬化专业委员会.结节性硬化症相关癫痫外科治疗中国专家共识.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9,21(8):735-742.

2.Northrup H,et al.Updated International Tuberous Sclerosis Complex Diagnostic Criteria and Surveillance and Management Recommendations. Pediatr Neurol. 2021,123:50-66.

本文案例引自“ 中山神内一脑智能平台”

编辑:任里程 审校:小冉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