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在乌中国留学生和在华乌克兰人:我们知道的乌克兰现在真实情况

作者:美食家的小眼睛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胡文利

随着俄乌冲突升级,俄罗斯对乌克兰实施“特别军事行动”,各种真假难辨的视频和消息在互联网上不胫而走、铺天盖地。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的一些在乌中国留学生和在华乌克兰人,讲述了他们所知道的真实情况、他们的感受——这,或许是扑朔迷离的俄乌冲突全景中的一块局部拼图。

“最大的敌人是恐慌”“希望战争快点结束”

王龙达是中国和乌克兰混血儿,老家在基辅,目前人在中国。他对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说,从当地时间2月24日凌晨三四时开始,基辅传出爆炸声,25日同一时间段又传出了爆炸声。和前一天不一样的是,25日这天还有枪声不断传来。

“现在全基辅已经开始实行宵禁了,大家要么待在家里,要么待在防空洞里。”王龙达说,基辅的基础设施目前还在正常运行,居民家里没有出现断水断电断网等情况。俄乌紧张局势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人们一般都在家里多囤了些粮食。

基辅受到攻击之后,一些人逃离基辅,前往乌克兰西部;一些人选择与亲人待在一起,留在家中;还有人带着物资到地铁站里或防空洞避难。基辅市市长对民众表示,基辅政府不会离开首都,呼吁大家保持平静,准备好证件和基本生活物资,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迅速前往最近的避难所。他还说,现在乌克兰“最大的敌人是恐慌”。

“大家都在努力保持平静。但在基辅,时不时传来的爆炸声、经常响起的警报声,很难让人不心生恐惧。”王龙达说。

王龙达向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发来了许多段视频。这些视频里,有“俄罗斯装甲车碾压乌克兰民用汽车”,有“身穿乌克兰军队制服被击毙的俄罗斯士兵”,等等。他并不能保证这些视频是真的,都是乌克兰的自媒体和社交网络在转发。通过与在基辅的亲属的交流,他唯一能确定的是,“现在在基辅奥博隆区能听到枪声”。

王龙达说,尽管俄乌冲突持续很长时间了,但对于现在突然出现的情况,还是让乌克兰人都觉得“像是一场噩梦”。他说:“很多人对美国、欧洲和北约放弃乌克兰感到很失望。战争已经持续了8年,加上最近西方的行为,很多人觉得这是早晚会发生的事,只是没想到一切会发生得这么快。”

对于战争的今后走向,大多数乌克兰人希望俄乌双方都放下武器,通过文明的方式解决危机。“但在乌克兰,也有少数人鼓吹通过武力解决问题——他们认为俄罗斯是侵略者,想让俄罗斯付出代价。”王龙达说,“他们说这种话,不知道是想鼓舞乌克兰军队的士气呢,还是真有这种想法。我不理解他们为什么会有这种言论。”王龙达呼吁大家严肃对待当前的局势,不要发表过激言论。“现在的局势都是乌克兰政府的‘功劳’,最难最苦的都是普通老百姓。大家都向往和平,希望战争快点结束。”

中国留学生:希望媒体、自媒体不要炒作不实信息

在哈尔科夫生活了10年的中国留学生霍然对中青报·中青网记者结束说,据他所知,从2月24日开始,当地政府、学校等机构已经停止了办公。政府提倡就近到地铁站里或防空洞躲避,但基本生活运转正常,水电网都有保障。据他观察,当地居民都比较平静,没有出现外逃现象。

当前出现的这种紧张局面,对霍然来说并不陌生。他说:“2014年的时候我们就经历过一次,虽然当时并没有打过来。所以我对目前的局势没啥特别的感觉。”

对于互联网上流传的一些中国留学生在防空洞躲避的照片,霍然个人有不同看法,“老老实实在家待着就好了,这个时候瞎跑干嘛?”他说,中国留学生目前情况安好,中国使馆正在组织包机撤侨,现在正在报名和统计阶段,但他个人准备观察一段时间再决定要不要回国。

霍然向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发来了中国使馆在当地发出的一份公告:“根据乌国家警察局发布的通告,警方要求当地市民举报街头可疑人员(包括身上有红色元素的标记),并要求所有平民不要穿着制服或战术服装(比如迷彩服)外出。请中国公民暂不佩戴国旗元素。”

为什么建议暂时不要佩戴中国标志?霍然认为,许多新闻媒体的一些不准确、不严谨的报道,导致部分乌克兰民众认为中国在支持帮助俄罗斯,这可能会让他们对中国人产生一些不好的切实。霍然说:“现在好像媒体比乌克兰本地居民知道的都多。希望媒体要根据事实进行报道,不要误导读者。如果媒体、自媒体不负责任地炒作不实消息,可能会让我们这些身在国外、身在乌克兰的人深受其害。”

除了希望尽快撤离 在乌中国留学生还有其他担心

在乌克兰苏梅市留学的中国学生郑裕华,是从留学生群里流传的照片、视频等信息得知当地状况的。苏梅市处于乌克兰东北部,与俄罗斯接壤,在本次冲突中首当其冲地受到了严重影响。据他透露,当地的学校、公交、商铺等都已停运,人们也不敢再去超市购物,一直在消耗先前囤积的物资。当地居民非常恐慌,基本上不会外出,因为他们认为“出去更危险”。

郑裕华说,中国驻乌克兰使馆在苏梅市也在组织撤侨工作,当地的中国留学生正在等待使馆包机,但具体什么时候、通过什么方式撤离,目前他们还不清楚,只是被告知要“原地等待”。

包括郑裕华在内的中国在乌克兰留学生,现在还有一些可能更长远的需要担心的事情——成功撤离乌克兰之后,留学生没有完成的学业怎么办?回国后,他们的学历能不能得到认可?“这些问题是我们留学生一直想问的,但目前还没有消息、没有答案。”郑裕华希望有人能够告诉他们应该怎么办。”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2月26日电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