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埃德加·赖特:让“愚人”赢一回

作者:艺绽

2021年10月,英国导演埃德加·赖特(Edgar Wright)的电影《SOHO区惊魂夜》上映,该片从女性视角对世俗世界不顾一切的“成功学”进行了反思与批判。埃德加·赖特1974年出生于英格兰多塞特普尔,毕业于伯恩茅斯艺术大学。1999年他执导了喜剧电视剧《屋事生非》并获得奖项,其后导演了电影“血与冰淇淋三部曲”《僵尸肖恩》(2004)、《热血警探》(2007)与《世界尽头》(2013)。他的代表作品还有《歪小子斯科特》(2010)与《极盗车神》(2017)等。赖特除了导演电影,还是多部影视作品的编剧、演员与制作人。2018年,埃德加·赖特获得英国帝国电影奖“远见”大奖。

埃德加·赖特:让“愚人”赢一回

《SOHO区惊魂夜》剧照

“理性至上”与“愚笨者”的狂欢

在埃德加·赖特的电影中经常能看到平庸者或者愚笨之人的身影,某种程度上,这些角色带有反理性或狂欢色彩,“To err is human(犯错乃人之常情)”是导演对这些愚笨或平凡之人的描述、认知与肯定。电影《世界尽头》中盖瑞亦有类似的台词表述——“耍笨是人类基本的权利”,其实质是对理性主义至上的主流价值观的反驳,恰如蒙田所说:“人生一半充斥着疯狂,另一半充斥着智慧。若只是带着敬意、规矩地描述它,那就是弃大半生命而不顾。”

埃德加·赖特:让“愚人”赢一回

《世界尽头》剧照

在《僵尸肖恩》中,导演不但强调平凡者、平庸者肖恩的存在,还将极端懒散、愚笨与不能承担责任的艾德形象搬上银幕,并从朴实的角度对人存在的意义进行了反思:人存在是“为了工作赚钱”“为了更好”还是“为了游戏”?电影中,肖恩好友艾德的愚笨程度与不负责态度挑战了观众的价值观,潜意识中对其产生厌恶与反感之情——甚至“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但导演在《世界尽头》中,让盖瑞大声质问所谓的权威者及其评判标准:“谁说你能当家做主?你是谁?你凭什么评判别人?!”电影《世界尽头》中银河系的网星族,与观看《僵尸肖恩》的普通观众一样,都遵循现世的价值评判标准,自以为从更理性的角度,能让人类更“进步”,让“地球变得更好”。尼采对此早有否定,认为其“使得当前的生活以未来为代价”。赖特在电影中,亦同样否定和抨击这种“更好”“更理性”和“更文明”。网星族运用人类的基因复制出快乐且青春永驻的“空心人”,但是向往生命狂欢与自由意志的人类“盖瑞”们并不愿意,盖瑞亲手扭断了青春永驻的空心人“盖瑞”的脖子,并且承认自己作为一个生命主体并不完美的唯一性。

赖特的几部电影都带有CULT(邪典)电影的特征,除了把CULT作为一种叙事形式,他还借鉴各种新媒介视听语言元素,对人类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现象及问题进行反思、认知与表达。人类文明总是想朝着更“文明”的方向发展,并将其确立为权威标准。电影《僵尸肖恩》里,尽管艾德蠢笨至极,并不符合“文明”的行为准则,但肖恩却始终对他不离不弃,甚至在艾德成为令人厌恶的僵尸时,也将其收归家中的狗舍悉心照顾。艾德不合理性的“愚笨存在”,折射了肖恩作为人所闪耀的光芒与“人情”的灵晕,也是导演在物欲、冷漠肆虐时对纯真情感的缅怀。《极盗车神》从青少年犯罪者或犯错者的视角切入,进行理解与关怀。《世界尽头》中的盖瑞对被异化后的“空心人”进行保护与关怀,呈现了英雄高贵的一面——为弱者而战。

犀利、宽容与自由

赖特导演虽然年轻,但他的电影既讽刺又幽默,能够较为深入地揭露与鞭挞丑的事物,肯定正义行为与人的心性良知。如在电影《世界尽头》中,他反讽“网星族”的过度管理和“为你好”的逻辑,强调任何一个个体都有选择的自由,他者无权僭越与代替。《热血警探》中,为了保持“最佳村庄”的“最”,乡村的各个阶层组建“邻里监控联盟”(NWA联盟),形成圆形监狱而彼此监督和制衡,从中可以看到导演的讽刺与幽默,颇与道家主张的“不尚贤使民心不乱”“无为而治”的社会理想相合。赖特的电影“对人自身的缺点进行善意的讽刺,包含着对人类弱点的宽容和对人的善良本性的肯定”(见朱立元《美学》)。电影《歪小子斯科特》中,可以看到导演的宽容之爱与对人内在的认知——电影在形式上杂糅了漫画手法与格斗类游戏元素,将青年亚文化、身体政治与商业文化等联结起来,阐明任何一个人都值得被爱与关怀,哪怕他是一个弱者、一个愚蠢者,或者一个犯错者斯科特。

埃德加·赖特:让“愚人”赢一回

《热血警探》剧照

赖特的电影虽有邪典电影色彩,但其独特的“远见”之处在于:在商业片中不但对“至善”这一具体问题进行反思与深度认知,他还论及深奥的思想与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如《热血警探》里,讲述了极度自律的伦敦警探尼古拉斯因太过优秀而遭到同事及上司的排挤,被调职到乡下警察局。政治学与社会学双学位的尼古拉斯无意间发现,这个所谓全英国最美村庄却是一处极权组织的屠宰场,以获得“最佳村庄”称号为借口,村长和几乎所有的小镇人都勾结在一起,对异己分子进行屠戮和毁灭。刻板的尼古拉斯不畏强权,在他的影响下,乡村警察助理丹尼也开始反叛局长父亲,与尼古拉斯一起踏上自由之路。电影《世界尽头》的主题是人类有生命意志,不应该被人颐指气使。盖瑞说“我们想要自由。我们想随心所欲,做自己想做的事儿。我们想烂醉如泥,想玩乐人生!”对于玩乐人生,哲学家斯宾诺莎认为,人应该享受永恒快乐,这种永恒的快乐来自自由或至善;所谓永恒快乐,就是人内在地认识到人的心灵与整个宇宙自然的一致性。

对“力”的尼采式思考

作为CULT导演,赖特的电影也比较客观地讨论与呈现了破坏、毁灭与新的生成之间的逻辑关系。赖特的电影《SOHO区惊魂夜》一反《蒂凡尼的早餐》(布莱克·爱德华兹,1961)中物质女孩的甜美与浪漫,而是将1960年代女性在暗黑男权世界中的成名之梦的另一面很现实地呈现出来。影片中男人是阴鸷、庞大与冷酷的,赖特将其影像风格处理成如戈雅晚期、柯内流·巴巴的绘画风格一样,充满了阴森与压抑,男性权威与毁灭的气氛对女性形成压制与控制,柔美而瘦弱的辛迪在其中大遭戕害。辛迪最后被迫选择以暴力终止这一切的毁灭与黑暗,从而完成女性主体性的生成——以“毁灭”的方式完成了自己的重生。

斯宾诺莎认为,“至善是一经发现和获得之后便可以永远享受连续无上的快乐的东西。一切快乐的东西都是短暂转瞬即逝的,唯独对最高的善的了解与获得,才能达到精神永恒的快乐,也可以叫做自由。”电影《世界尽头》中,不入社会主流的中年“失败者”盖瑞鼓动昔日故友参加荒诞而没有任何实用目的的“超棒酒吧漫游”计划,在他一个人耍活宝恣意狂欢时,不苟言笑的律师、房地产销售商、汽车商人和建筑设计师纷纷受到感染而加入这次荒诞之旅中,发现并反抗系统观念对人的操控与奴役,向无限的可能性与生命力开放,体现了导演“四两拨千斤”的魄力与远见。

总之,埃德加·赖特的电影,从僵尸片到动作犯罪片、到青春片、到女性电影,都倾向于描绘那些身上有缺点的小镇人物或者小人物,呈现他们的愚蠢、在世俗社会的“不得志”及“失败”,他常常通过CULT的方式,在影片最后将人物从浑浑噩噩状态突转到清醒、具有独立思考的状态。从打破“定见”角度完成了对人物的“怜悯”与“恐惧”,从而使得影片带有“净化”或“升华”的意境。赖特让这些所谓愚笨的非精英人士“赢回了他自己的世界”,这可能是他获得“远见”大奖的原因。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