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992年七届全国人大讨论三峡议案,177名代表投票反对,有何顾虑

作者:趣观历史
1992年3月,第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北京正式召开。

这一次会议上有一项很重要的任务,那就是讨论并表决是否修建三峡水利枢纽工程。

为了形成这一提案,中央和有关部门努力了很多年,数次邀请专家进行论证。

可是每次论证,总是有专家提出反对意见,认为三峡不能修建。

1992年七届全国人大讨论三峡议案,177名代表投票反对,有何顾虑

图|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旧照)

就在会议召开前不久,以侯学煜为首的9名专家,更是向中央联名表达反对意见。

这9位专家直言三峡工程万万不可上马,还拒绝在三峡工程可行性研究的结论报告上签字。

而在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更是177名代表投下反对票,664名代表选择弃权。

那么,他们到底是在担忧什么,又有何顾虑?如今三峡已经修建完成,他们的担忧成为现实了吗?

遥远的设想

规模宏大的三峡水电站不仅是大陆最大的水利枢纽,在全世界来看那也是当之无愧的第一。

这一工程可以说是人类史上的奇迹,现在人们常常说大陆是“基建狂魔”。

大陆之所以能够得到这个称号,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在其中占有很大的分量。

1992年七届全国人大讨论三峡议案,177名代表投票反对,有何顾虑

图|远眺三峡水利枢纽工程

这个水利工程从重庆奉节到湖北宜昌,全场一共193公里。

尽管这项庞大的水利工程在21世纪才完成,但实际上,早在90多年前就已经有人提出了这一工程的设想。

这个人就是大名鼎鼎的孙中山先生。

1918年夏天,孙中山先生在他撰写的《国际共同开发中国实业计划》中写道:

“自宜昌而上,入峡行,约100英里而达四川之低地……改良此上游一段,当以水闸堰其水,使舟得溯流以行,而又可资其水力,时滩石应行爆开除去,于是水深十尺之航路,下起汉口,上达重庆……”
1992年七届全国人大讨论三峡议案,177名代表投票反对,有何顾虑

图|孙中山先生(旧照)

孙中山先生认为,如果在三峡一带筑起大坝,那么从重庆到上海可以直接通航,节省的航运成本极其可观。

与此同时,通过水力所产生的电力,又能够成为实业救国的巨大能量。

遗憾的是,以当时的历史条件和社会生产能力的局限性,根本没有条件、也没有能力完成这种规模巨大的工程。

因此直到去世,孙中山先生也没能目睹这一理想成为现实。

万里长江历史悠久,水文丰富,不但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资源开发最重要的源头之一。

虽然孙中山先生早在1925年去世,但人们并没有放弃在三峡修建水利设施的愿景。

1992年七届全国人大讨论三峡议案,177名代表投票反对,有何顾虑

图|恽震组织并参加义务劳动

1932年10月,电气工程师恽震重拾这张蓝图,率领了一支专业勘测队,对三峡水利资源进行了首次勘测。

经过三个月的勘察测量工作后,勘测队提出了两个坝址:黄陵庙(现长江三峡大坝的三斗坪)及葛洲坝。

尽管当时国民政府肯定了这一勘测工作和选址,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一方案被暂时封存。

1944年,抗日战争已经接近尾声,考虑到战后重建需要大量电力,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邀请美国水坝工程专家萨凡奇(John Lucian Savage)前来重庆。

1992年七届全国人大讨论三峡议案,177名代表投票反对,有何顾虑

图|曾主持设计胡佛坝、沙斯塔坝、大古力坝等六十余座大坝的美国坝工专家萨凡奇(旧照)

萨凡奇此行,主要是为了考察三峡一带建设水利工程的可行性。

萨凡奇在中方有关技术人员的协助下完成了考察工作,并提出了《扬子江三峡计划初步报告》。

这一份文件也被称之为“萨凡奇计划”。

1946年,萨凡奇再次来华进行复勘,而且还向中美两国各界人士宣传修建三峡水利工程的好处。

在他的推动下,有关方面采纳了修建三峡大坝的计划,中美两国签订了合作协议。

1992年七届全国人大讨论三峡议案,177名代表投票反对,有何顾虑

图|萨凡奇考察三峡(旧照)

可此时的中国环境动荡,经济和社会都处于一片混乱之中。

解放战争很快拉开了序幕,国民党军队连连退败,已经无法继续这一计划。

1947年5月,国民政府宣布中止合作计划,来自美国的技术人员也全部撤离。

修建三峡大坝,在此时看来似乎已经成为一个无法触摸的梦想。

直到新中国成立后,这个尘封多年的才再次“复苏”。

1949年10月1日,北京天安门广场一片沸腾,新中国在万众瞩目中宣告成立。

1992年七届全国人大讨论三峡议案,177名代表投票反对,有何顾虑

不幸的是,很快长江流域就发生了特大水患,新生的中国还没有来得及修复战争创伤,就已经急急忙忙地要为水患赈灾。

1950年初,长江水利委员会正式成立。

为了减轻湖北境内的荆州流域洪患负担,毛主席在1950年亲自批准了荆江分流工程。

这一工程也是长江水利委员会成立后最先规划建设的工程之一。

1992年七届全国人大讨论三峡议案,177名代表投票反对,有何顾虑

这一工程的兴建和完工震惊了中外水利界,分流工程给荆江两岸的人民带来了安全,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频繁来临的洪水。

但是泄洪在反复无常的汛期面前,只能是治标不治本的临时举措。

水利专家指出,想要彻底解决水患,还需要更为庞大的计划和工程。

三年后,负责组建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的林一山在武汉向毛主席汇报工作。

1992年七届全国人大讨论三峡议案,177名代表投票反对,有何顾虑

图|毛主席在地图前沉思(旧照)

他提到,一系列梯级水库的修建已经在计划中,这些水库将用来拦蓄洪水。

在了解了这些梯级水库与三峡水库的功用比较后,毛主席提出“毕其功于一役”,三峡水利被认为是功在千秋的必行之策。

艰难跋涉的建设之路

1954年,长江流域再遇百年罕见的洪灾。

在洪灾之中,国家和人民遭受了严重损失,长江流域的整治已经刻不容缓。

1992年七届全国人大讨论三峡议案,177名代表投票反对,有何顾虑

1955年4月,中国政府邀请了126名苏联专家加入长江水利委员会工作。

在地形勘测队的带领下,苏联专家们和中国工作人员深入三峡地区,对各方面的地理条件和水文状况进行了深入调研。

苏联方面还派出了飞机协助调查测量,约一年后,相关调查和测量工作才基本告一段落。

不过,苏联专家和国内专家的意见并不统一。

苏联方面提出,尽管三峡工程有着巨大的功用,但是实际操作可能性很低。

国内专家则认为,应该尽快着手准备三峡工程。

1992年七届全国人大讨论三峡议案,177名代表投票反对,有何顾虑

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后,周总理在1958年的成都工作会议上,正式批准了《关于三峡水利枢纽和长江流域规划的意见》。

毛主席亲笔在这份文件上批示,要求各项工作要先做好准备。

这一年年底,长江水利委员会交出了三峡工程的初步设计要点,将三峡大坝的地址定在了三斗坪。

不过,三峡工程并没有就此顺利进行。

1992年七届全国人大讨论三峡议案,177名代表投票反对,有何顾虑

1960年,残酷的自然灾害席卷中国,紧接着中苏关系急剧恶化,三峡工程的计划不得不搁置下来,之后再做调整。

1970年,武汉军区和湖北省联合向中共中央送上了葛洲坝工程的报告。

这一报告很快得到批准,葛洲坝项目迅速上马,并于1970年12月30日正式开工。

在原计划中,葛洲坝工程是三峡工程的配套工程,本来应该在完成三峡工程后再修建,但中央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调整。

事实上,这一决策是非常正确的。

1992年七届全国人大讨论三峡议案,177名代表投票反对,有何顾虑

修建葛洲坝为将来的三峡工程在各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曾经有国外专家考察葛洲坝后表示:“如果中国人能够修建这座大坝,就能够修建任何一座水利工程!”

1980年7月,小平同志向相关专家详细了解了三峡工程当时的状态和困难。

改革开放后,大陆的建设重心已经转移到经济上,急需能源的支持。

1992年七届全国人大讨论三峡议案,177名代表投票反对,有何顾虑

1982年,小平同志再次表态,应该继续推动三峡工程。

1983年,长江水利委员会向国家上报了新的方案,1984年4月5日,国务院在原则上批准了这一方案。

1986年,412名专家和21位特邀顾问,分成十四个专家组,对三峡工程进行了详细的可行性论证,具体的分组情况为:

地质地震组、枢纽建筑物组、水文组、防洪组、泥沙组、航运组、电力系统组、机电设备组、移民组、生态环境组、综合规划与水位组、施工组、投资估算组、综合经济评价组。

花费了两年八个月,专家组最终推荐了蓄水位为175米的方案。

“早建比晚建好,建比不建好。”这是专家团队的最后结论。

1992年七届全国人大讨论三峡议案,177名代表投票反对,有何顾虑

此后,三峡大坝从一个遥远的梦想一步一步地走向了现实。

不过在这一过程中,仍然充满了艰辛和困难。

首先就是学术和工程界的部分专家们,并不认可这一结论。

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学部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侯学煜、著名泥沙专家方宗岱就是其中的代表。

有人说,侯学煜是当年反对三峡工程上马的唯一一个“挂牌专家”。

2011年05月,《东方早报》的记者采访了实施“三峡工程论证及可行性研究结论的阶段性评估”的组长沈国舫(中国工程院院士)。

1992年七届全国人大讨论三峡议案,177名代表投票反对,有何顾虑

图|沈国舫院士出席活动

沈国舫回忆此事时向记者道说:

“要反对的人都是搞生态的,不是搞水利的,最后有没有不签字的?是有,而且是我很尊重的人,但是真正的挂牌专家说‘我不签字’的,就这一个,就是侯学煜。他是当时的院士,学部委员。”

著名泥沙专家方宗岱,和已故的水利水电防洪专家陆钦侃,是防洪组两位拒绝在当时论证结论上签字的专家。

对于坚持要修三峡的情况,这些持反对意见的专家心急如焚,想方设法反映自己的担忧。

1992年七届全国人大讨论三峡议案,177名代表投票反对,有何顾虑

在召开人大会议之前,专家组里共有9位专家坚决反对,并拒绝在同意书上签下自己的名字。

他们分别是:侯学煜、方宗岱、黄元镇、李玉光、廖文权、覃修典、伍宏中、何格高、郭来喜。

收到他们的反馈后,中央又组织有关部门进行论证和研判。

1992年3月,第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正式召开。

1992年七届全国人大讨论三峡议案,177名代表投票反对,有何顾虑

图|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邹家华作提请审议兴建长江三峡工程议案说明

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计划委员会主任邹家华在会上,提交了关于新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议。

在这份报告中,提出了三峡工程的雏形,三峡水利将是全世界最大的水力发电工程。

水库淹没区很广,覆盖了湖北和重庆区域内20多个区县,移民人口预计将达到110多万。

如此规模庞大的水利工程,在整个世界上都绝无仅有,在中国的基础建设行业更是空前绝后。

1992年七届全国人大讨论三峡议案,177名代表投票反对,有何顾虑

虽然改革开放了十几年,但是国民经济状况和各方面的条件并不算特别好。

因此,这项工程在各个方面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所以对于这项工程,方方面面都有着不同的声音,其中也包括了实际参与调研工作的专家们。

1992年七届全国人大讨论三峡议案,177名代表投票反对,有何顾虑

这9位提出反对意见的专家,在各自的领域都有着非凡的建树,他们的反对当然不是基于个人原因,而是出于对国家长远发展的考量。

他们一直关注着三峡大坝建设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反对的理由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

首先是泥沙囤积的问题。

持反对意见的专家认为,三峡大坝拦截后,上亿吨的泥沙也会随之在此滞留囤积,原先生活在这里的鱼类洄游会被迫中断。

1992年七届全国人大讨论三峡议案,177名代表投票反对,有何顾虑

因此堆积的泥沙还会导致超过500多种陆生珍稀植物将被彻底淹没,这对长江水域的生态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

第二,专家们认为修建的代价过高。

当时预计的静态投资为1350亿人民币,这个庞大的数字还没有包括对被淹没地区的损毁价值。

1992年七届全国人大讨论三峡议案,177名代表投票反对,有何顾虑

图|涪陵白鹤梁旧照

中国当时的综合国力还不够强大,这样的巨额资金如果用来改善国民生活条件,或许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另外在淹没地区还有许多古代建筑和文物无法搬迁,它们一旦被淹没,将会永远消失,其损失无法挽回。

第三,涉及到国防安全。

三峡大坝体量巨大,全线浇筑的高度达到了185米,总设计长度为2300米,这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混凝土重力坝。

1992年七届全国人大讨论三峡议案,177名代表投票反对,有何顾虑

图|1998年时的三峡水利枢纽工程(远眺)

一旦战事再起,这一事关民生的庞大工程必将会成为最显眼的目标。

当时国际形势比较严峻,专家担心,兴建三峡水利是否会成为国防建设的严重负担?

当然,反对三峡工程的意见还有许多,但是人们最为关注和最合理的意见,仍然是第一条和第二条。

关于生物多样性的问题,最为典型的就是中华鲟。

1992年七届全国人大讨论三峡议案,177名代表投票反对,有何顾虑

图|中华鲟

中华鲟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三峡大坝的修建的确令中华鲟在生存和繁殖上面临危机。

另一方面,在三峡周边有历史悠久的巴蜀文明,也有接近1200多个重点文物建筑。

专家们希望这些珍贵的传统文明能够得到完好的保护。

除了这9位持反对意见的专家,全国人大代表中也有一些人持保留态度。

在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三峡工程议案总计获得1767票赞成,反对177票,弃权664票。

这么多的反对票和弃权票,是比较罕见的。

他们之所以提出反对意见,并不是站在了国家利益的对立面,也不是针对国家基础建设本身。

1992年七届全国人大讨论三峡议案,177名代表投票反对,有何顾虑

他们从生态环境学和传统文化保护的角度来看待此事,担忧的是此事弊大于利。

建设像三峡水利这样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庞大工程,不可能没有异议,这是很正常的。

正是因为有诸多可能面临的问题,三峡工程的实地勘测和可行性分析,才会花费了那么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

有关部门只有在前期的准备工作中不断吸取来自各方的意见,尽力摸清楚可能面临的问题,才能在建设中作出最正确的判断。

这9位专家所提出的反对理由,对于三峡大坝的建设和施工是非常珍贵的。

1992年七届全国人大讨论三峡议案,177名代表投票反对,有何顾虑

只有在听取其建议和意见的基础上,施工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各种问题才能被提前化解,并且也能提早做好应对措施。

比如在长江三峡工程可行性研究中,方宗岱提出了三峡工程与重庆淤积、武汉防洪和对长江口的影响等重大问题,就对深化三峡工程的可行性研究起到了推动作用。

毕竟三峡工程的建设也要讲究科学性和可持续性,而不仅仅是将重点放在经济效益上。

圆梦三峡

那么,在修建三峡工程之前,专家们所担心的情况到底如何解决?

解决的效果又怎么样?三峡工程的全局性和正确性又如何?

这些疑问都需要实践来回答。

1992年七届全国人大讨论三峡议案,177名代表投票反对,有何顾虑

1992年4月3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兴建三峡工程的决议》。

1993年1月,三峡建设委员会成立,与此同时,委员会督办成立了三峡工程移民开发局。

1993年夏天,中国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成立,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修建工作开始有条不紊地推进。

1997年11月8日,三峡工程第一阶段的目标圆满完成。

二期工程从1998年到2003年,花费了6年时间。

1992年七届全国人大讨论三峡议案,177名代表投票反对,有何顾虑

图|2001年11月30日,三峡工程质量专家组副组长张光斗视察工地(旧照)

二期竣工后,三峡水库已经能够初期蓄水,第1批发电机组投入正常营运,永久船闸正式疏通。

但到此时,三峡工程并未全部完成。

第二个6年过去,该工程全部机组发电和枢纽工程宣告竣工。

从1993年开始,三峡工程的修建一共花费了17年,前后投入资金2039亿元人民币。

1992年七届全国人大讨论三峡议案,177名代表投票反对,有何顾虑

三峡蓄水库能储水达393亿立方米,发电量达为2250万千瓦,一举跻身全世界最大规模的水利枢纽工程。

三峡工程的年发电量约为1000亿千瓦,大幅度减少了二氧化碳排放量,电力辐射遍布数十个省份。

另外,在三峡工程还没有正式动工之前,文物部门就已经投入工作。

三峡周边的许多文物古迹都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在2009年之前,所有文物古迹都已经完成了保护工作。

由于拦河筑坝,必然会改变长江水文特征,在鱼类保护、增殖放流等多方面,中国三峡集团也开展了大量工作。

1992年七届全国人大讨论三峡议案,177名代表投票反对,有何顾虑

2013年,8000尾中华鲟幼鱼和两千多尾胭脂鱼被投放进长江宜昌江段,三峡库区建立起天然生态渔场,在这里先后有1300万尾经济鱼类被放流。

中华鲟研究所一直在保护和科普珍惜鱼类,对于当地水生生物的研究做出了很大贡献。

对于三峡工程所覆盖区域的民生保障则占了投入资金的大头,2000多亿资金中,约有45%都用于移民工程。

1992年七届全国人大讨论三峡议案,177名代表投票反对,有何顾虑

图|三峡移民

开发性移民工作让当地百姓提高了就业率,居民收入也有所提高。

当时,移民问题是一个令许多人担心的问题,但是在党的领导下,国家和人民上下一心,克服种种困难,顺利完成了这一工作。

为了更好的监控三峡大坝的情况,又建立了27个重点监测站。

这些监测站对于当地的水文、农业、湿地、大气、地震,以及人群健康等项目进行了全方位监测,能够为三峡大坝工程提供了最有力的第一手数据。

1992年七届全国人大讨论三峡议案,177名代表投票反对,有何顾虑

三峡大坝建成,不仅仅是中国基建的成功,也是人类文明史上的巨大成就。

从2014年夏季开始,三峡大坝开放为旅游景点。

许多中外游客慕名而来,三峡大坝每日能够容纳4万名游客,旅游业的发展也给当地经济带来了巨大增益。

三峡工程在防洪,灌溉,发电,运输旅游等方面都产生了非常好的效益。

放眼全世界范围内,这样的能力没有任何水利工程能够超越。

1992年七届全国人大讨论三峡议案,177名代表投票反对,有何顾虑

这些年来的监测数据证明,中国绝不会涸泽而渔,不会通过牺牲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经济。

可喜的是,就在去年,也就是从2021年1月1日开始,长江和汉江干流武汉段进入了为期十年的休渔期。

此前有专家担忧的淤泥沉积问题,经过水文学、泥沙模型、泄槽结构等多方面的考虑和设计,最终也得到了解决。

1992年七届全国人大讨论三峡议案,177名代表投票反对,有何顾虑

毫无疑问,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是一项伟大的建设。

虽然时至今日,关于三峡工程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的争议仍然会被零星提起,但是笔者相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目前三峡工程已经显现出强大的经济价值,至于其他问题,时间终会证明一切。

-完-

参考资料

1.中国政府网:《共和国足迹——1994年:高峡出平湖》

2.科学出版社《科学世界》杂志:《孙天任:今天如何评价黄万里对三峡工程的担忧?》

3.东方早报:《三峡再调查》

4.《三峡工程史料选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