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当时22岁的小陈(化名)总觉得肚子胀胀的,1个月都不见好。
实在太难受了,他去医院做了检查,发现十二指肠旁边有占位(通俗说就是“多出来的东西”)。

医生推荐他去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就诊。一查却发现,腹胀的问题竟然是“蛋蛋”恶变导致的……
接诊的是泌尿外科刘卓炜教授,他安排小陈做了一系列必要的检查,最终发现,小陈右侧下降的隐睾发生恶变,双肺部也有多发结节,可能是癌细胞发生了转移。
(来源:医院供图)
为什么会这样?
事情要从14年前说起……
出生时,小陈只有左侧的一个“蛋蛋”,另外一侧的阴囊空空如也。
这个病,叫隐睾。
科普时间
正常男性的阴囊里,有2个睾丸。
一般来说,在男宝宝出生前,睾丸就会下降到阴囊。出生后,睾丸就已经在阴囊里面了。
但有时候,由于种种因素,宝宝的睾丸可能没有下降到阴囊,而是停留在下降途中,就导致了隐睾(也叫睾丸下降不全)。
(腾讯医典自制)
没有到达目的地的“蛋蛋”,有一些还有活力,而也有一些可能会萎缩或失活。隐睾还常伴生育功能缺陷[1]。
8岁那年,家人带小陈做了右侧睾丸下降固定术,帮助蛋蛋归位。而这次癌变的睾丸,正是当时动过手术的那个。
原因是手术做得有点晚了。
宝宝出生后,迟到的睾丸是有可能自行下降的,一般是在出生后的6个月内。通常,睾丸离阴囊越远,自行到达正常位置的可能性越小。
6个月后,蛋蛋自行归位的可能性越来越小,1岁后就不太可能自行下降了[2]。
无法归位的蛋蛋,有可能癌变!
睾丸如果停留在腹腔里面,容易发生恶性肿瘤,还会影响睾丸的生精能力,影响以后的生育。
研究显示,在所有睾丸肿瘤中,约10%来自隐睾。
有隐睾的男性患上睾丸肿瘤的风险,是健康男性的2~8倍[3-5]。
隐睾的决定性治疗,须在出生后的6~12个月内完成[6]。治疗方法以手术为主,也就是睾丸下降固定术。
如果在出生后6个月内做隐睾的下降术,睾丸恶变的几率可降到最低。
如果在2岁之内做手术,也能一定程度降低睾丸恶变的风险。
如果超过2岁还没做手术,那睾丸恶变的风险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高[3]。
小陈直到8岁才做手术,着实是有点晚了。
有救!
结婚生娃也没问题!
医生仔细检查发现,小陈的睾丸癌已经到了临床Ⅲ期。但幸运的是,睾丸癌是一种对化疗比较敏感的肿瘤,他还有治愈的希望[7]。
2020年7月27日,小陈接受了微创手术。切口很小,手术后恢复也很顺利。
随后,他又接受了4个疗程的化疗,疗效非常不错,肺里的转移灶基本消失了。
(小陈接受微创手术的现场照片。来源:医院供图)
2021年9月,小陈复查肿瘤标志物和CT都无异常,肿瘤控制很好。
更让人开心的是,虽然做过化疗,而且只剩下一个蛋蛋,但小陈的雄激素水平也正常。
目前,小陈的性生活正常,也有了结婚的计划。
隐睾,是常见的先天性泌尿生殖畸形之一,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已成为男性不育的重要原因之一。
更可怕的是,隐睾已成为睾丸恶性肿瘤的最重要原因之一,近几年的发病趋势上升。
隐睾,离我们并不远。
足月男婴在1岁时,隐睾的发病率为1%~4.6%。
早产儿的隐睾发生率明显增加。出生时体重小于1500克的极低出生体重儿,隐睾发生率高达60%~70%[8]。
提醒各位新手爸妈,如果发现男宝宝的一侧阴囊空空的,千万记得咨询医生,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哦!
说真的,男生的蛋蛋真的很脆弱。还有一种外伤,也会让男人受伤。
戳视频了解一下吧
把这篇文章转发给有娃的小伙伴
兴许就能挽救一颗无辜的蛋蛋
通讯员:赵现廷、陈鋆、文朝阳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党办宣传科
审稿专家:
刘卓炜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泌尿外科主任医师
李向东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泌尿外科副主任医师
参考文献
[1]B S R Allin, et al.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comparing outcomes following orchidopexy for cryptorchidism before or after 1 year of age. BJS Open. 2018 Feb 5;2(1):1-12.
[2]黄健,等. 阴囊阴茎良性疾病诊断治疗指南. 中国泌尿外科和男性疾病诊断治疗指南. 科学出版社,2019:726.
[3] Wood HM, et al. Cryptorchidism and testicular cancer: separating fact from fiction. J Urol, 2009, 181(2): 452-462.
[4]Cook MB, et al.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perinatal variables in relation to the risk of testicular cancer-experiences of the son. Int J Epdemiol, 2010, 39(6):1605-1618.
[5]Trabert B, et al. Congenital malformations and testicular germ cell tumors. Int J Caner, 2013, 133(8):1900-1904.
[6]Kolon TF, et al. Evaluation and treatment of cryptorchidism: AUA guideline. J Urol, 2014, 192(2):377-345.
[7]Zachary L S, et al. Testicular Cancer: Epidemiology,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Med Clin North Am. 2018 Mar;102(2):251-264.
[8]Sijestermans K, et al. The frequency of undescended testis from birth to adulthood: a review. Int J Androl, 2008, 31(1):1-11.
编辑:张杰、张利、张亮
校对:武宜和 | 排版:李永敏
运营:韩宁宁 | 统筹:吴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