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四千年前,甘肃史前文化的衰落,原因不仅是气候

甘肃史前文化为何在距今四千年时止步

为何说,甘肃史前文化为何在距今四千年时止步不前?甘肃史前文化起步,相当早。在陇原大地上,有距今二十万年前的,陇东环县华池古遗址;也有距今三四万年之间武山人、泾川人活动遗址;也有距今一万五千年的兰州旧石器遗址。到距今八千年时,甘肃秦安大地湾遗址,以六项全国之最,震动国内学术界。

可以说,甘肃史前文化星罗棋布,遍布陇原各地。这些遗址中,有距今八千年左右的大地湾一期;有距今七千年前的师赵村遗址,此后有大地湾四期文化,马家窑文化,有早期的齐家文化,有四坝、辛店、寺洼、沙井文化等文化遗址。这些文化类型,从八千年前,一直延续到了距今2500年前。

四千年前,甘肃史前文化的衰落,原因不仅是气候

那么,问题来了,甘肃这么多的史前文化,为何没有进化出一个王国,进而成为一个王朝?

首先:甘肃所处的地形、地貌,及所处纬度等条件,并不是很理想,适合人类生存发展地域,相对比较分散,而且范围都不大。

甘肃的黄土高原,河西走廊、陇南山地等地方,都是沟壑纵横地带,没有大块平原。这种情况,在人类发展的初期,能够为部落提供相对丰富的资源。但随着人口增加,人类活动面积急剧增大的情况下,沟壑纵横,就限制发展,无法供养更多的族群了。

这时,就要考虑海拔、耕地面积、气温低、降水等多种因素了。同时,甘肃地处三大高原之间,四周游牧部族混杂,部族容易遭受攻击。故而,史前文化起步早,但没有平原,难为王国崛起之地。

其二,距今4000年前后,地球上出现过一次持续了约200年的低温期。这个“新冰期”导致甘肃地区生态环境发生巨大变化,推测年平均气温下降约3℃~4℃。喜暖动物如苏门犀、苏门羚等连同熊、虎、豹、鹿等一起消失。

甘肃先民们发展起来的史前农业收到空前摧残,尤其是栗类作物对气温和降雨相当敏感,导致大量减产,无法大量人口的生存。生态环境大变异导致已经迈入青铜门槛,在甘肃大面积分布的齐家文化,因此而走向衰落。

四千年前,甘肃史前文化的衰落,原因不仅是气候

齐家文化是生活在距今4000年左右(3600年到4300年之间)的先民创造的一种文化类型,是大陆最著名的文化遗存之一。齐家文化分布在西北地区的甘肃青海宁夏三省区,大体范围在:东至泾渭水流域,南到白龙江,西至河西走廊东部至青海,北至内蒙古西南部以及宁夏南部。如此大的范围内留下了众多考古发掘遗址,其中广河齐家坪、西坪、永靖大何庄、武威皇娘娘台、兰州市青冈岔、秦安寺嘴坪、宁夏固原县海家湾、青海省贵南尕马台、大通上孙家、乐都柳湾、临潭磨沟等都是非常重要的齐家文化遗址。

家先民们站在正向文明社会跨越的时代。此时,财富出现了分化,工具则是铜石并用,更是出现了大量装饰玉器。显然,这是一个非常发达的文化类型。

四千年前,甘肃史前文化的衰落,原因不仅是气候

甘肃史前文化在距今四千年时止步,开始走向衰落。丰富多彩的马家窑文化、走入青铜时代齐家文化,都没有形成建立王国的基础。

四千年前,甘肃史前文化的衰落,原因不仅是气候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