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原创】内蒙古|李忠:超然“独处”

【原创】内蒙古|李忠:超然“独处”

原创作者:李 忠|内蒙古阿拉善盟

诗歌

超然“独处”

一波波疫情袭来,“宅家”便成了时下的热潮。宅在家里,始而兴奋,久而压抑。“孤独”似乎成了你我需要面对的一道坎。与其忍受孤独,不如享受孤独。忍受孤独则苦,享受孤独则乐。在如今喧嚣的市区难得寻觅到一处静谧。孤独吗?非也。她安静地帮你打开了心灵的窗户,倾听来自心灵的声音,和自己推心置腹的对话。在茫茫人海中,把自己找回来,让灵魂栖息于自己的身体上,此乃人生的大幸也。

我曾经长时间的害怕独处。每当一个人静静的宅在家里,总有一种莫名的惆怅和寂寥。于是,尝试着寻求一些改变。我把自己扔在大街上,心神恍惚的在车水马龙的人群中切换自己的目光,百无聊赖,因为热闹归他们,与我何加也;我也想方设法来呼朋引伴,然而,动辄话不投机半句多的孤独和尴尬,比之于一个人独处,那是过之而无不及也;我也曾经无数次地把自己安放在主动或被动的餐桌上,当一次次高举酒杯,搜肠刮肚而又小心翼翼地编制祝酒词时,才发觉滔滔不绝所表达出来的根本不是自己的心声,连自己都听不顺耳,极尽夸张之能事,极其虚伪的话语,好似身上鸡皮疙瘩乱翻,极不自在啊!当你的存在感极低时,那样的喧嚣与热闹,犹如形成一个巨大的绝缘保护膜,把你隔离开来,自讨无趣哦!独处,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是一群人的孤独。

不是所有的群聚都以“尽兴”散场,尽兴时往往散不了场,所以散场时,大都明显带上了“扫兴”的色彩。扫兴后地被迫散场,岂能比得上事先地拒绝入席。新冠给我们狠狠的上了一课,逼迫着我们开启新的思维模式。苏轼的“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而吾与子之所共适。”的说法已经此一时彼一时了。既然“清风”不清,那么最好的还是“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比较安全了。人与人沟通交流,可以增进友谊,互通有无,但是当通上了“疫”,就得不偿失了,于国于家于己都招致特大的事故。如此,则可聚可不聚的聚会,不聚,把时间留给自己;可去可不去的饭局,不去,把肠胃留给自己;可看可不看的热闹,不看,把安全留给自己,也留给他人。风景年年有,待山清水秀,和亲朋好友说走就走,一起看个够;好饭不怕晚,及“疫灭疾散”,你我相约百花齐放的暖春,热闹一番,不醉春色不返。

其实,“独处”也不失为一种良好的生活状态和一道靓丽的风景。宅在家里,如饥似渴地捧起古哲贤人给我们留下的精神食粮——书本,对话古今中外的名人名家,在他们的喜怒哀乐、家国情怀中寻觅我们的精神慰藉,不亦乐乎。

独处,把自身的蓄电池插上电源充足充满,期待再出发。只有静下心来,去掉浮躁,才能心无旁骛地为自己充电,补充能量。也是在这个时候,才能更好地独善其身,不断学习,使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

群聚时莫论人非,是为德行合一;独处时常思己过,是为修身养性。独处,打开记忆的闸门,梳理一下过往。最高级的是,把自己的灵魂抛至高空,然后从空中俯瞰自己的躯体,是端正笔直的,还是畸形扭曲的。要勇敢而又及时地走出心理盲点,点亮心灯。此时,可以全方位地审视自己,毫不保留地刨析自己,多角度地拷问自己,用一个更强大的自己,去碰撞不断更新的时代,有了更好的自我,才能在复杂多变的群聚中做到游刃有余,“你若盛开,蝴蝶自来。”

独处,就是享受与一个人的幽会,而那个人不是别人,正是内心中的自我。沉沦时,唤醒乐观的自我;愤怒时,唤醒平静的自我;绝望时,唤醒成功的自我。独处,不用瞻前顾后的顾及别人的喜好;不用字斟句酌地揣摩别人的语言;不必绞尽脑汁地猜测别人的心思。只是在时针的嘀嗒声中,轻嗅花香,自己陪同自己,真正活出自己。独处,就是不在他人的大戏里演配角,而是在自己的舞台上演主角。

鲁迅先生说:失掉了他信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只相信了自己。失去“他信”不可怕,可怕的是失掉了“自信”。失去了自信,就如同机器被拆掉了发动机,就如同鸟儿失去了翅膀。独处,也是寻找自我的一个方法。世界太纷扰喧嚣,我们每天都疲于和各色的人处理略显复杂的人际关系,努力让自己看起来不孤立于圈子之外。可事实呢?虽然我们的形体貌似游戏于人群当中,但我们的灵魂就真的是那么的随心所欲吗?我们在持续不断地培养和提高自己的交际能力,但因为完全失去了自我和真我,从而使这种交际能力似是而非,浓妆艳抹的面孔最怕卸妆,打肿脸冒充胖子使不得呀!独处,与其说是一种状态,不如说是一种能力。习惯于独处,找回自我,才可以帮助我们减少依赖,脱去伪装,构建一种舒服自然的人际关系。

独处,还是一个举足轻重的自我清零时刻,它可以让我们淡雅悠闲地整理自我。就如同一台被病毒及垃圾信息充斥的电脑,突然间被重新格式化就会焕然一新一样。心脏只不过本人的拳头般大小,装下了忧愁,就装不下快乐;装下了仇恨,就装不下感恩。看清不如看轻,牵挂不如放下。若能扔掉包袱,轻装上阵,干净的再出发才显得活力四射。独处时刻,是人生最神圣的一刻,她是人生旅途中的一个驿站,又何尝不是生活中一个恰到好处的暂停,也是人生油箱的一次必不可少的过滤或清洗。

“疫情”宅家的日子如云烟流水般慢而绵长,不经意间,书香阳光竟然转化了孤独的韵味。独处,并不是奢望成名成家,但至少可以成为自己。叔本华说得好:“一个人只有在独处时才能成为自己。谁要是不爱独处,那他就不爱自由,因为一个人只有在独处时才是真正自由的。”是啊!好多好多的时候,我们总感觉不是我们自己,抑或是迷失了自己。我们为嘈杂的世界焦虑不安;我们为朋友圈里的奇闻异事大惊小怪;我们也跟着所谓的潮流而人云亦云。我们什么时候真正地关心过自己?我们甚至不太确信自己姓甚名谁;我们又哪里知晓自己何去何从啊!杨绛先生说:“人这一生,无非是认识自己,洗练自己,自愿自觉地改造自己。”我们为何不能在叔本华式的“独处”里,做杨绛式的“自己”呢?

“疫情”期间的岁月依然静好,正是因为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我们没有理由不珍惜这种来之不易的安静,宅家自保,利公利己,两全其美;“疫情”终归会在不久的将来散去,到那时,我们还会一如既往地享受这种把自己释放在灵魂深处的“独处”吗?

我想我能!

【原创】内蒙古|李忠:超然“独处”

李忠,1994年参加工作,现为阿左旗第一实验小学的一名体育教师。

【原创】内蒙古|李忠:超然“独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