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一地发现一大型古墓,属于瓮棺墓葬,年代要追溯至战国时期

中国的古建筑为何保存完好的不多,除了一些砖木结构。中国古人讲究人和自然的和谐共存,所以,居家都是木制建筑,包括死后也是棺材。在看一些考古文章时,基本都是提及棺椁,这是套在外面的那个大棺材,里面会塞很多的陪葬。

一地发现一大型古墓,属于瓮棺墓葬,年代要追溯至战国时期

当年,慈禧下葬时,那些抬着的人可是换着来,里面的宝贝太多了,最后便宜了别人。不过,还有一种下葬的方式,就是瓮棺。一般只适用于未成年人。在古人的意识中,对于小孩夭折一事还是蛮忌讳,以前医疗卫生条件差,这种事情的发生很是频繁。很多家里都是等小孩长到一定岁数时,才给个大名。

瓮,就是一种盛放东西的陶器。瓮棺,顾名思义就是将两陶器一扣,成了一个棺材。在2016年,北京地区进行了大面积的考古研究工作。其中,就有发现成人的瓮棺,而且是23具,规模之大,在北京还属首次。这一次的发现是在通州,在7万余平方米的范围内,发现有千余座古墓,其中79%据考证,时间应是在战国时期到西汉,这将通州建城的历史,往前推进了近千年。

根据考古专家的说法,这次的考古发现,就其规模而言,在全国也算是最大的瓮棺葬。这次发现很有考古价值,这种方式的墓葬,极少用于成人,按照瓮棺的一般做法,就是将两个瓮对扣,就直接当了棺材。而用于成人的话,这个瓮那就应该是特制的。

一地发现一大型古墓,属于瓮棺墓葬,年代要追溯至战国时期

这次考古项目,是当年13个项目中的一个,地点选在通州的西汉路县故城。在历史上,此处可是当时北方的中心,身兼政治、军事和交通等作用,是当地目前发现的唯一秦汉城址所在地,随着考古的深入,大量的陶器碎片、瓦片,还有兽骨,都成了了解这个城市过去历史的最好物证。

按照考古专家的说法,目前考古所取得的成就,也只是证明在2000多年前,这里存在过相当繁华的人类活动,而且也能大致确定出当年城池的一个范围。不过,要深入研究一个城池,这些出土的文物物证。只是,给考古专家提供了一个方向,他们还需要5到10年的时间,再进行主动性的发掘考古,才能真正了解这个城池的一些基本情况。

中国的古代城池基本都会修有护城河,那么这个护城河的边界在哪呢?经历时间的变迁,会不会被填埋或者发生其它变化。这些问题逐一解决后,才能回答接下来的问题,一个人口很繁盛的城池又经历过那些变化,城里的布局又如何等。当然,这些都会根据考古的现状,而进行相应的调整。

一地发现一大型古墓,属于瓮棺墓葬,年代要追溯至战国时期

这一次的考古还是具有针对性的,主要集中于通州区的几个村,如后北营村、胡各庄村等,这62座2000年前的瓮棺,就是在胡各庄墓地。北京之前也发现过瓮棺,但都葬的是小孩,而这次的发现,长度就达2米,显而易见是成人。

还有一个细节也说明此墓葬的人,可能身份不一般。这个“瓮”还带有“子母扣”,两个瓮扣在一起,不太容易打开,如果不是特意制作,没人会在瓮上设计这个。类似这种瓮棺墓葬在辽宁、河北及山东,都有陆续发现过,不过都是个别现象。

这些瓮棺里的残骸,大部分都还在,不过,要鉴定他们的身份,估计还需不少时日。根据专家说法,这种墓葬方式是东北亚汉文化圈的特有文化现象,那为何在考古发现中,数量并不多呢?这应是和瓮的特质有关,容易被破坏,更多是用来葬未成年人,墓址的选择,也不会那么过于精心。

一地发现一大型古墓,属于瓮棺墓葬,年代要追溯至战国时期

任何一个带有明显文化特征的考古发现,对于考古界都是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通过这些出土文物来研究文化的传播。现在对于考古专家来说,找到烧制瓮棺的窑,应是下一步的重点,没准可以解开这些成人瓮棺的很多问题。

古人对墓葬是相当看重,从选址到选用什么棺材木,都会花费不少心思,尤其是帝王家,更是要葬于有山有水处。也正是有了这些,我们多了看古人世界的通道,了解他们生前的一些历史、文化甚至经济,很多出土的文物让大家惊叹古人的制作工艺。就如这个成年瓮棺,还会心思巧妙加上“扣”,自然是为了保护里面的主。

参考资料:

【《瓮棺葬》、《东北亚汉文化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