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高端制造:预计新能源车销量全年增速前高后低|兴·研究

一周研报

华兴证券“兴·研究”为您摘编华兴证券研究所上周研报精华,助您全面了解海内外经济走势,透析细分市场热点。

华兴证券研究所依托华兴资本集团与华兴证券在新经济领域的资源获取能力,触达中国新经济领域的多个角落,将二级市场研究方法和一级市场投行经验相结合,力求带来新经济领域前沿的研究成果,敬请持续关注。

高端制造:

一月新能源车销量维持强劲态势,预计全年增速前高后低

一月中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为34.7万辆,同比增长132%,当月渗透率达16.4%

一月国内动力电池产量为29.7GWh,同比增长148%;装机量达16.2GWh,同比增长86%;TOP5厂家集中度进一步提升至87%(十二月为85%)

我们认为近期新能源板块回调主要是由于对板块高估值及未来销量不确定性的担忧所致,看好长期增长趋势不变

一月新能源汽车市场维持强势,当月渗透率16%:根据乘联会数据,一月国内狭义乘用车市场销量为209.2万辆,同比下降4.4%,环比下降0.6%,但考虑到春节期间损失部分销量,一月零售总体走势良好。一月广义乘用车零售达211.2万辆,同比下降4.5%。一月新能源车销量达34.7万辆(BEV/PHEV分别为26.9/7.7万辆),同比上升132%,环比下降27%,下降部分受到2021年底集中交车影响,降幅与2021年一月特征(环比降25%)一致。当月新能源车渗透率达16.4%(参考2021年12月为22.6%)。一月国内新能源车销量排名前五的车型包括:宏光MINI(26,682辆)、比亚迪秦(26,541辆)、比亚迪宋(20,722辆)、特斯拉(Model Y)(16,358辆)、比亚迪汉(12,781辆)。一月比亚迪纯电动与插混双驱动均表现强劲,有三款车型进入前五排名。从一月表现来看,特斯拉Model 3的销量较为疲软,而Model Y 的同比高增长主要是由于去年的低基数导致;我们认为特斯拉的频繁调价以及国内新能源汽车品牌的本土化优势使消费者当前对特斯拉车型的热度有所下降。

磷酸铁锂电池维持高速增长,国产品牌集中度进一步提升:一月动力电池需求与新能源车增长态势保持一致,较去年同期高速增长。根据动力电池创新联盟数据:1)产量方面,2022年1月中国动力电池产量共计29.7GWh,同比增长148%,环比下降6%。三元电池产量为10.8GWh,同比增长59%,环比下降5%;磷酸铁锂电池产量为18.8GWh,同比增长262%,环比下降7%。2)装机量方面, 一月动力电池装机量为16.2GWh,同比上升86%,环比下降38%。三元电池共计装机7.3GWh,同比上升35%,环比下降34%;磷酸铁锂电池共计装机8.9GWh,同比上升170%,环比下降41%,磷酸铁锂电池装机量持续走高。3)企业集中度方面,根据动力电池创新联盟数据,2022年1月,国内装机量前五的企业分包括:宁德时代(8.13Gwh)、比亚迪(3.39Gwh)、中创新航(1.20Gwh)、国轩高科(0.94Gwh)和蜂巢能源(0.44Gwh),合计动力电池装机量为14.10GWh,占总装机量87%。国产品牌延续强势增长,其中比亚迪、中创新航市场份额上升明显,分别达到20.9%/7.4%(十二月分别为14.2%/5.9%);一月装机量排名前五的厂商均为国产品牌,且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十二月集中度为85%)。

近期以宁德时代为代表的新能源板块出现较大回调,我们认为主要原因仍在于投资者对于当前板块高估值以及未来新能源车销量维持高增长不确定性的担忧所致。结合一月新能源车产销数据来看,我们认为当前新能源汽车板块仍然具备高景气度,基本面持续向好趋势尚未出现明显变动。同时,叠加2023年补贴退坡引发的抢购需求以及动力电池厂家纷纷上调电池出厂价等因素,我们认为中游电池厂商2022年业绩将有较大上行空间。因此,我们维持2022/25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预测不变,分别为530/1,000万辆,渗透率超过20%/40%;相应动力电池装机量达到250/500Gwh。

风险提示:1)新能源汽车销量不及预期;2)行业竞争加剧;3)原材料价格持续上升。

(《高端制造 - 一月新能源车销量维持强劲态势,预计全年增速前高后低》,报告日期:2022年2月18日)

动力电池产业链系列研讨会纪要报告

正极材料整体供需平衡,储能市场爆发带动碳酸铁锂需求增长

负极价格受原材料价格上升影响维持小幅上涨,高容量要求驱动硅负极成为主流方向

电解液需求预期较上年增长50%-100%,总体供给下半年起逐步放松

低成本优势下,磷酸铁锂短期占比有望超过三元,长期三元占比将逐步回升并反超

我们参加了由华兴资本主持的动力电池产业链系列专家会议,分享嘉宾分别来自非上市公司例如:知名新能源科技企业、动力电池生产企业、电池材料企业及动力电池研究机构,对相关行业较为熟悉。

正极材料及前驱体整体供需平衡,储能爆发带动铁锂增长:三元材料及前驱体产需总体平衡,高端产能不足。磷酸铁锂供不应求,目前处于产能扩张阶段。“双碳”政策下,储能市场呈爆发式增长,磷酸铁锂2023年需求可能达百万吨,其中储能占比40%;新能源车领域,未来智能化趋势明显,用电量增大,中高端适配高镍材料。由于今年钴镍价格翻倍,碳酸锂涨价突破预期,仍有较多不确定因素。

负极材料价格维持小幅上涨,硅负极成为主流方向。负极价格上涨原因为:1)针状焦(熟胶)从5000-6000元/吨上涨至1.1万元/吨,涨幅40-50%;2)限电、“双碳”政策对内蒙古石墨化产能影响20%,使其价格从2021年初的1.1万元/吨上升到超过2万元/吨;未来负极材料将维持小幅上涨。负极材料扩产期较晚、扩产周期长,2021年负极材料出货量为30多万吨,规划扩充产能总计100万吨。随着2022年上半年、尤其下半年的产能释放,负极供应紧缺状况将有所缓解。硅负极为未来的发展方向,主要原因为:1)新能源车续航里程要对电池容量提出更高要求,石墨材料容量已接近理论极限,而硅负极理论容量为300-1000mAh/g,有较大发展空间;2)硅资源丰富。硅碳、硅氧负极电池为目前重点路线,对电池容量提升有很大帮助,两种技术在一段时间内将迎来高峰,目前硅氧市占率更高。

电解液需求持续上涨,供给下半年起逐步放松:需求端,今年TOP10动力电池企业都在扩产中,电解液需求量较上年仍有50-100%涨幅。供给端,六氟磷酸锂厂商积极扩产,市场价在50-57万元/吨,未来向上波动潜力较小;溶剂受到上游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影响,总体仍处于紧缺状态;碳酸亚乙烯脂(VC)已处于产能过剩状态,价格下降至三十多万元/吨,总体供给下半年开始宽松。新锂盐LiFSI能提高电解液热稳定性,改善电池高温性能。去年LIFSI发展不如预期,价格下降至35-38万元/吨,与六氟磷酸锂形成倒挂。

磷酸铁锂短期占比超三元,长期占比三元反超:嘉宾预测2022年锂电池市场总需求为350-400GWh,其中新能源汽车需求为250-300GWh,磷酸铁锂与三元市占比为5.5:4.5或6:4,主要原因为:1)铁锂电池-度电成本较三元低100-140元,在目前原料和资源价格高位情况下具有相当优势;2)消费者接受涨价需要理由,而短期来看,今年的汽车智能化不会有大进展,因此对电量需求将维持稳定,故价格较便宜的铁锂电池需求更旺。长期来看, 2024年三元需求占比有望回升,2025年三元超过铁锂为大概率事件。2022年锂电市场龙头市占率将进一步提升,同时整车厂出于全成本考量对半固态电池抱有热情,该技术强有力玩家或将挑战市场格局。

风险提示:1)电动车需求不及预期;2)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3)锂电池行业竞争日趋激烈;4)技术发展瓶颈。

(《高端制造 - 洞见系列:动力电池产业链系列研讨会纪要报告》,报告日期:2022年2月18日)

再鼎医药:

则乐纳入医保目录,有望促进公司销售额持续增长

则乐作为唯一被纳入医保目录的一线和复发卵巢癌维持治疗PARP抑制剂,有望在2022年保持快速增长

通过潜在可转化的资产及合作伙伴关系,持续扩大产品组合

则乐持续推动营收增长:再鼎医药的商业化药品包括则乐(Zejula)/瑞普替尼(Ripretinib)销售强劲,根据管理层提供的数据,公司9M21分别实现营收同比增长188%/140%,推动药品总体营收同比增长195%(3Q21营收实现4310万美元,同比增长193%),我们预计4Q21的营收为4400万美元。我们认为,在医保目录的支持下(作为唯一被纳入的一线和复发性卵巢癌维持治疗PARP抑制剂),则乐将在2022年保持快速增长。由于爱普盾(Optune)和Efgartigimod销量下降,我们将2021-23年的营收预测下调了31-42%,但我们强调总体营收增长依然强劲,考虑到其他产品商业化的可能性,以及公司拥有广泛的销售团队(覆盖300多个城市),预计2021/22/23年的营收增长率分别为169%/147%/53%。在中国及其他地区具有高度可视化和多元化的市场潜力:再鼎医药2022年1月的投资者日宣布,在过去的7余年中,公司已经建立了28个潜在的first-in-class(FIC)/best-in-class(BIC)产品管线,其中,公司自主研发了11种全球专利产品,4种产品在中国商业化,3种全球专利产品正在进行临床研发。管理层预计到2025年,公司将有针对35余种适应症的超过15种产品上市。例如,ZL-1102(可用于治疗全球约1.25亿人感染的银屑病)已完成概念验证,并将于2022年进入全球临床开发阶段。1H21再鼎医药的研发费用大幅上涨至3.46亿美元(1H20:1.02亿美元)。考虑到公司正在进行和新启动的后期临床研究,我们预计未来的研发费用会继续增长。

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有望拓展市场,拓展产品线:再鼎医药在2021年11月宣布了两项战略合作:1)与Blueprint Medicines达成合作,获得了在大中华区独家开发和商业化BLU-945和BLU-701的权利,有望进一步加强公司肺癌产品管线建设。2)与Karuna Therapeutics达成合作,获得了在大中华区独家开发和商业化KarXT的权利,有望拓展公司在神经病学领域现有的数个产品业务。

风险提示:1)药物研发风险;2)竞争加剧的风险;3)融资风险;4)外汇风险;5)COVID-19对业务运营的风险。

(《再鼎医药 (ZLAB US) - 则乐纳入医保目录,有望促进公司销售额持续增长》,报告日期:2022年2月17日)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