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有趣的电动灵魂,少了一个

文 | 嗷嗷胡

一个有趣的灵魂要走了,我们还学不会珍惜它。

电动化的资深前浪,丑与美的惊天冲撞,巴伐利亚的叛逆毛小子,用国宴做泡面的反阶级试验——宝马i3,最晚到今年7月就会正式和这个世界告别。现在访问宝马中国官网,你会发现BMW i系列一栏中,不知何时起已没了i3和i8的身影。

无意美化过气网不红,不叫座的i3多年来被传停产不止一次,几轮续命才从2013挺到了2022。但这一回是来真的,因为再过几个月,由3系衍生的纯电版新“i3”就要来了。除名字外新老i3无半点血缘关系,避免迷惑,总有一个车要先走。

有趣的电动灵魂,少了一个

很快会和大家见面的新i3

在特蔚小理当道、极氪智己高合登台的今天说到宝马i3,相信很多人是不以为意的,甚至需要精确点名描述才会发现自己一度淡忘之。多数人对它最深刻的记忆,除了诞生时颇显古怪的外表,大概也只有几年前被(早已破产的)某汽车分时租赁平台选用。

从私人角度讲,i3(和i8)是本胡以从业人员而非车主身份摸到的第一辆BMW,说有点感情也不否认。但绝没有半点因私废公,i3无论是对于宝马、还是对于整个电动车发展,其价值和意义与受到关注严重不成比例。

有趣的电动灵魂,少了一个

不妨回忆一下2014年前后,那是一个怎样的电动初元呢?

Model S刚开始脱离比弗利山庄的环保首饰身份(btw,取代了丰田普锐斯),入华之初是可以摆在一线Shopping Mall正门口揽人气的鲜货。日产Leaf上升到了它的车生事业巅峰期,尽管NEDC标准下不过200km续航今天看来仿佛笑话。

有趣的电动灵魂,少了一个

混动已经是当时对于新能源的前沿级想象,以至于主流车企要出混动,还会先来个概念车打打样。奥巴马对雪佛兰Volt饶有兴趣(后来入华变成别克Velite 5),仅仅因为它是当时罕见的插电/增程式混动。不插电的普锐斯仍是环保潮流的主宰,好莱坞名流们开着它出入,被偷拍、被登报、被称赞。

不过新崛起的特斯拉和Fisker,都在试图从这场丰田意外中抢到西海岸的权贵门票。我们现在知道,他们之一终会从名流圈迈出拥有全世界,另一个则会在更名易手之后寄身东方。

有趣的电动灵魂,少了一个

宝马和特斯拉一样,第一批意识到了仅靠锂电池储能的纯电动车/BEV能够在可预见的未来实用化。这在今天简直是小孩子都懂的道理,但在十年前,就像是在2022年2月等创业板反弹:所有人都知道它会来,但谁也说不好它何时来,更不知道它来了是猛还是萎。

没有后路的特斯拉理所当然的all-in,有家有室的宝马则是两边下注:BMW i系列主推纯电i3,但同时还有一个增程版i3打底。

有趣的电动灵魂,少了一个

没有用混动充数,没有仅增程为主,没有搞什么油改电,直到今天我们还在谈论纯电平台的种种,宝马在2013年就把赌注押对了大半。但因为只是大半,i3选择了它最具特点的全碳纤维复材车身和轻量化路线,这成了i3命运的钥匙。

大胆之中混着谨慎,超前过头便成了局限。今天人们说宝马电动“起大早赶晚集”,是既忽略了当时宝马对纯电的超前眼光和信心,也没有如实反映出究竟哪里出现了偏差。不要因为i3的诞生时间之早和电动化之彻底,而忘记它本质上是一次试验、一次探索、一次摸石头。

碳是理想,铝是现实

我常说2013年的宝马i3,很像是1999年的奥迪A2:同样是在入门级小车上动用了超常规的车身材料,同样被“寄予厚望”而同样叫好不叫座,同样的最终博物馆才是它们最好的归宿。以及同样的,其超前思维最后都被证明缺乏效费比,而最终没能成为主流。

有趣的电动灵魂,少了一个

A2是奥迪全铝架构ASF仅次于旗舰A8之后的应用,i3(和i8)则是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首次出现在宝马大批量车型上。

宝马i3和i8采用了“LIFE+DRIVE”模块化车身,翻译成人话就是整个车身由上下两个模块组成,上面是作为车舱的全碳纤维复材LIFE模块,下面是承托驱动、悬架等机械结构的铝制DRIVE模块。二者之间刚性连接,仍属于承载式结构(如果你还记得《滑板底盘一出手,造车焦虑就没有?》,可能会联想起什么)。

有趣的电动灵魂,少了一个

下方的铝制DRIVE模块,除了碳纤维座舱前后的防撞溃缩结构,悬架系统的所有硬点也安装于该模块,对于电池系统有承载和保护框架(LIFE模块也有电池保护结构)。严格意义上与超级跑车的碳纤维单体壳还有些许不同,但也够得上一句货真价实的“全碳纤维车身”。

尤其是相对于价格定位而言,i3只是一辆尺寸与Polo相仿的小车,碳纤维车身可以说是用国宴食材做泡面。

有趣的电动灵魂,少了一个

注意包含了完整悬架系统,以及电池承载结构

上方的LIFE模块由CFRP碳纤维强化复合材料制成,通俗讲就是碳纤维,这使得4米长的i3车体重量仅有138kg(含下方DRIVE模块中的铝制车体结构)。而类似尺寸的钢制车身重量至少在220kg以上,稍小的奥迪A2全铝框架也有153kg,不过因时代差异二者的安全标准不可同日而语。

有趣的电动灵魂,少了一个

碳纤维车身的好处显而易见,i3的整备质量只有1.2-1.3吨(后期大电池增重),这几乎是你能找到的现代电动车中最轻的(不算MINIEV那种)。后期搭载42kWh电池的i3也只有1345kg,而同时代的日产第二代Leaf 40kWh版本有1580kg。

但相应的代价更加明显,i3初上市时价格相对较高,即便到了接近停产的末期,依然远超该级别可承受价位。碳纤维作为车架(指承载结构)的维修问题也没有得到市场认可,尽管宝马希望大家相信其预留裁切线的设计可以解决。最后一根稻草是可持续理念的深化,碳纤维作为一种不可自然降解的复合材料,其回收利用的难度大而效费比低。

有趣的电动灵魂,少了一个

最终的答案其实就在i3身上,i3的DRIVE模块包含了铝制前后悬架塔顶,后塔顶及轮拱部分是一个铸铝部件。

铸铝对于汽车行业其实并不陌生,它经常出现在高端车型的关键角落,默默发光发热。只是一直以来铸铝材料因为各种原因,零部件规模受到很大限制,而特斯拉Model Y已经为我们展示了大尺寸一体式压铸车身的未来(可见《您的Model Y,正在被压出来》)。

尽管铝材在电解生产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能量,但铝却是回收再利用最方便的金属材料。后来宝马的iX车型上,50%的铸铝部件是由二次利用的铝制造的。

有趣的电动灵魂,少了一个

Carbon Core,碳都用在刀刃上

不过,宝马在i3/i8上对于碳纤维复材的探索仍有续集。使用碳纤维制造一整个车体结构或许并不经济、也未必环保,但部分碳纤维材料对于车身关键部位的强化作用则是合理的,代价更易承受。LIFE+DRIVE模块虽然就此没了续集,但宝马积累了丰富的多材料车身连接经验。

2015年,宝马就在7系上启用了Carbon Core碳纤维增强技术。碳纤维材料被用于A柱、B柱、车顶梁等关键结构,与钢、铝等其他车身材料结合,不增加更多的重量的前提下大幅提高车身性能。这个Carbon Core后来又拓展到5系等,成了宝马中高端的专属招牌菜,i3的铺垫功不可没。

有趣的电动灵魂,少了一个

最终宝马的白车身技术,在其集大成者iX身上发扬光大。汽车车身材质的未来不是单一的全碳纤维,而是走向了以铝——尤其是铸铝——为主,碳纤维、其他复材、高强钢等各司其职的复合方向。完全可以预测,宝马正在开发的New Class纯电平台,碳纤维及复材还会扮演关键角色。

有趣的电动灵魂,少了一个

今天少量碳纤维用于车身关键部位,对于高端车型已经很常见,但应用方式多见于后车身不太重要的板材部件。比如奥迪A8的碳纤维后排隔板,蔚来ES6的碳纤维后车身底板,无论使用范围、比例还是部件的重要性,与宝马的Carbon Core之间都有区别。

有趣的电动灵魂,少了一个

放飞的门,开放的心

在i3之前,无论是日产Leaf乃至特斯拉Model S,整体上都没有跳出原本燃油汽车的“样子”。Leaf与一般两厢车别无二致,Model S当时需要追求的也是更低调、更“正常”。宝马在i3和i8身上真正放飞了自我,首先是造型几乎完全照搬概念车——这在那个年代还不算常见。

i3率先试验了电动车天然的空间灵活性优势:四轮极为接近四角,轴距与车长比例达到了64%。如果你还有印象,今天的Smart #1也才刚刚达到这个数,在“造型突破燃油车比例”这方面备受赞誉的奔驰EQS,甚至还要比i3少2%。(可见《电动Smart,真的是极氪血亲?》)

有趣的电动灵魂,少了一个

宝马还破天荒为i3使用了无B柱对开式车门,以及无框门设计。这种单侧“一个半”车门的设计,在当时的MINI Clubman上也有采用。随着今天侧面碰撞法规进一步严苛,以及i3这类小车的市场日渐艰难,对开门这样“看上去很美”的设计,基本只可能停留在概念车阶段了(比如Smart #1概念车)。

有趣的电动灵魂,少了一个

作为一款严格意义上的城市小车,i3不乏诚意的使用了后轮驱动。因此,常规的前麦弗逊悬架之外,是更适应后驱的后五连杆悬架。今天,大众和奥迪定位中低端的MEB平台,奔驰不久前推出的入门平台MMA,乃至吉利集团SEA架构中用于Smart的构型,这些定位相当的纯电平台无不是如此。(可见《电动时代没悬架什么事?》)

有趣的电动灵魂,少了一个

宝马i系列的内饰今天看来别无异样,但看看今天遍布电动车、新造车的可持续理念环保内饰,再回过头看看i3:来自可持续林场的实木面板,使用橄榄叶鞣制剂的天然皮革(后来传承至iX),车门中控饰板是硬邦邦的回收塑料,海外版上还有洋麻面料的座椅。

这些在今天已然司空见惯的,当年i3都曾因而被嫌弃为简陋。

有趣的电动灵魂,少了一个

iX上出现的橄榄叶鞣制皮革标识

配合这些材质的,是内饰设计走向简单化、家居化。看看今天诸如大众ID.系列,你会明白只有当内饰不再以奢为贵,才能从根本上改变铺张的社会心理。还有i3袖珍的5.7英寸独立液晶仪表,当年曾经被吐槽一地,而今天的大众ID.、吉利几何、比亚迪、极氪等等,哪个车内不带着点发源于i3的特征。

有趣的电动灵魂,少了一个
有趣的电动灵魂,少了一个

把宝马近十年前在i3身上所做的这一切整合起来,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未来电动车的模板:

更重视行驶性能的后置后驱/以后驱为主四驱,高规格的后悬架结构;

车身材质至少部分使用碳纤维、铝等材料,重视轻量化和高刚度;

大比例的轴长比,突破燃油车对于空间大小及灵活性的限制;

简单明快、家居感的内饰设计,全面采用环保可持续材料的内饰;

这些,在近年来不断涌现的电动新车上,几乎每一项都有体现。i3可能不是各单项严格意义上的开创者,也是最早给出这样一个“标准公式”的先驱。倘若把这个模板放大,再添加少(da)量奢华配方,你会发现宝马iX才是i3的精神“后继”——只是这个后继身价翻了足足两番。(原因请跳转《2025决赛圈,BBA准备好了?》中的宝马部分)

有趣的电动灵魂,少了一个

宝马在i3身上,也犯了致i3命的错误,没有预见到锂电池会在短短几年内,就具备支持500-600km续航且现实、经济的可能性。于是i3选择了极致的轻量化路线,试图靠更轻的体重来获得续航等性能优势。这一预期偏差,还表现在i3拥有增程版,以及i8选择混动。

然而当锂电池迅速出现高能量密度,大尺寸的电动车可以凭借尺寸优势,搭载动辄超i3两倍容量的电池包。i3靠着全碳纤维车身才省下的那几十上百kg重量提高续航,对比直接换装高密度电池,甚至更彻底的增大车体增加电池所能提高的续航里程,就显得杯水车薪而不合时宜。

有趣的电动灵魂,少了一个

而i3占据大半个车身的CFRP材料,成了巨大的沉没成本,既是降低材料成本上的极大拖累,又对于该价位消费者缺乏售后方面的说服力,最终这样的电动车思路无法继续。以特斯拉为典型的,不追求极端轻盈,而以高能量密度电池、低能耗电机、更聪明的BMS相配合,最终笑到了最后。

碳纤维车身材质的售后问题并不是导致i3市场失利的直接原因,今天风靡各大车企的“特式”一体压铸车身,可维修性其实没有好到哪儿去,也并未妨碍这成为趋势。这几天各位应该都看到Model Y撞到后车身,维修费用高达20万的故事了。

有趣的电动灵魂,少了一个

但以全碳纤维车身作为核心的电动车思路,又是i3叫好之余绝难叫座的根本原因:既不够经济,实际效用也缺乏吸引力。当电池等核心性能都在提升,就没必要由轻量化承担过多。过于依赖偷轻来提高续航,路只会被自己越走越窄。

i3板上钉钉不会有未来,却给宝马i系列探明了未来。宝马在九年前往前迈了一大步,但在那个谁都不知道迈多大合适的时候,一个不小心多了几公分倒也不是灾难。在New Class纯电平台到来之前,iX3和iX已经能够占据有利于宝马的市场地位。

今天,当所有人都摸清了电动车最合适、最经济、最高分的套路,像宝马i3这样骨骼精奇、独一无二、满是新想法新理解、盲猜还猜中了不少的小家伙,就像是应试教育之外的漏网之鱼,只怕是再也不会有了。

有趣的电动灵魂,少了一个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