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黄西:当OG常立

作者:中国经营报

本报记者 倪兆中 北京报道

呆萌、瘦小,黄西的外形并不出众。而这个貌不惊人的理工男,用他独特的方式征服了中美两国的脱口秀观众。

黄西原本是从事科学研究的,在接触到脱口秀之后,他找到了真正的自我。一路摸爬滚打,他走上了《艾伦秀》《莱特曼秀》等美国家喻户晓的节目,在竞争激烈的美国脱口秀市场,打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

2010年3月,黄西受邀在美国白宫记者年会进行表演,风趣地调侃了一众美国名流。那段10多分钟的视频,随即火爆全网,让很多年轻人看到说脱口秀的希望,甚至成为后来引领他们步入这一领域的一盏明灯。

没过多久,黄西回到中国,开始主持央视节目《是真的吗》,如今也已接近10年。那档节目将脱口秀与生活、科学类内容相结合,进一步将幽默带给大众。

当初黄西崭露头角时,如今一批所谓脱口秀大佬还籍籍无名。像周奇墨,曾在黄西担任评委的节目里做选手,Rock是黄西培训班里的学员,而黄西在白宫表演时,李诞还是个大学生。作为真正的OG,黄西曾调侃:“如果说周奇墨算是国内脱口秀界OG的话,那么我就是脱口秀的‘在天之灵’。”

中国的脱口秀发展得很快,行业版图变化得也很快。不过由于黄西没有主导过《脱口秀大会》《吐槽大会》这样具有影响力的脱口秀节目,因此这些年他似乎显得有些落寞。事实上,黄西的演艺生涯从未中断,依然每年全国巡演,还创立了一个名为“笑坊”的俱乐部。

一些不了解黄西的人,常常会说他“出道即巅峰”。其实,黄西是入行8年多才第一次真正火起来。这一路走来,黄西确有资本聊以自慰,“在没团队没资本的情况下,我能做到今天这一步,也算可以的”。

近日,黄西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专访,谈及了脱口秀的创作技巧,分享了这些年的人生心得与感悟。以下自述根据采访整理。

黄西:当OG常立

黄西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专访。视频截图

从没有出道即巅峰

我根本就没有出道即巅峰,不了解我的人才这么说。我一直跟别人讲,我可能也是算比较苦的,做了8年多才第一次真正火起来,都是在后边拼了好多年,没有出道即巅峰的事。

说不如以前火了,也看你怎么比。有些人从来不看电视,我甚至认识一些人,除了B站啥都不看,我在B站上很少发东西,他可能觉得不火了。现在观众都是很割裂,有些人知道这个人挺牛,另外一批人可能根本不知道他是谁。

类似的言论,最开始确实特别让我特别难受,有些公众号不知道为什么突然就开始骂你。我不认识这些人,一看他们说的,他们根本就不知道我是怎么回事。后来我也明白,有些人就是为了博个眼球或者怎么样。这也是干这行的一个弊端,你不可能叫所有人都满意,但是有很多人喜欢也就够了。

从事脱口秀这么多年,从某种意义上讲,我觉得它让我找到自我。成为脱口秀演员之后,我知道我是谁了,这挺重要的,一旦认清自己是谁以后,自信心能拔高一截。要不然你之前总是在琢磨,我应该是什么样的人,我是不是应该做这事儿,做完以后还觉得心里不太舒服,这种挫折感很容易产生自卑。

有人会将我跟李诞比,其实我之前没有想过这些。会有那心态,就像小时候你看别人家孩子怎么怎么的。话说回来,在没团队没资本的情况下,我能做到今天这一步,我觉得也算可以的。他做到的事我没做到,我做到的事他也没做到,就只能这么讲,每个人的路径都不一样。

出现在脱口秀大会,确实有些争议,有个粉丝还跟我讲,说是看见我在脱口秀大会,好像一晚上没睡着觉,他就不理解我为什么去那儿,但我觉得去也是好事,跟现在新的一批脱口秀演员交流,看看他们怎么样也挺好的,我就抱着去讲一个段子就回来的态度去的。

看到年轻的脱口秀演员,有时确实能看见我自己的影子,比如说他们非常有激情,然后就恨不能不睡觉,也要把那个段子写好,反正那股劲我是特别能理解。

幽默需要技巧

幽默都需要一定的技巧,我也是到了30多岁才知道。我以前一直以为所有的喜剧大师都天生这么逗,后来才一点点知道他们也是练出来的,然后我也参加了培训班,也看了一些幽默技巧的书。但是最关键的,是怎么找到自己的声音,就是找到自己是谁,在舞台上比较真实的人设,这是很难的一件事,也就是所谓的门槛。

我从业18年总结了17个幽默技巧,比如说常见的逆向思维、事不过三、call back或者是给别人惊喜,当然谐音梗也是,但是谐音梗不受待见。全世界讲脱口秀的人,都不太待见谐音梗。

好的脱口秀就是什么样的内容都可以表达,我最崇拜的演员之一是乔治·卡林。他年轻时也是穿着西装讲一些特别短的、挺睿智的笑话,年纪一点点成熟以后,讲了很多关于社会、人文、宗教的段子,几乎社会的各个领域都能渗透到,而且都可以把好的地方给提炼出来,这对我来讲是特别有吸引力的一个地方。

比较起来,线下脱口秀表演是最硬核的,因为它不可能有后期处理,绝大部分综艺节目都是有后期处理的,所以有时候看演员刚一上台,底下已经开始炸场了,这是不太可能的事。这点我是挺认同郭德纲说的话,什么是真正的标准,就是观众要不要买票去看你。

模仿别人说话那种段子,其实是非常low的,但是可能脱口秀刚出来,大家觉得新鲜。所以我就叫大家一定要多看脱口秀,你就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要不然一个简单互动都能火起来。

这当然不是观众的错,演员一个劲挑动观众,让观众给带气氛,这不就是公司开年会嘛。我不反对互动现挂,这个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但你如果全场互动的话,那就很明显,你没有包袱。

我之前跟别人讲,现在看脱口秀真是冰山一角,我相信肯定是上百亿元的产业以后,现在我不知道有没有已经上百亿元了,我觉得以后肯定是这样,因为脱口秀的综艺形式特别多,由脱口秀衍生出来的剧、电影也都很多。

现在刚刚开始,全中国能自己单独做一场演出的确实没有几个,一只手可能都能数过来,现在从业者数量还是太少了,怎么也得有好几万人,才能真正冲开很多大门。

比如你说现在想做个剧,很多人就觉得你脱口秀演员怎么能做剧,你把脱口秀幽默通过剧呈现出来,这是太正常不过的下一步了。但现在没有一个想做的,我已经试了好多年,感觉也很难的一件事,而接下来把脱口秀那种感觉再变成电影,或者再变成其他的综艺形式,这都是可以做的。

说脱口秀最好的国家

我第一次感觉自己说脱口秀“成了”,大概是从事脱口秀半年到一年的样子。那时候我总去一个小俱乐部,在哈佛大学边上的一个地下室,是一个麻省理工大学毕业的人搞的,他们每周一有个比赛,我在那儿赢了6次,当时觉得还挺不错的,就开始参加其他一些比赛,尽管是输多赢少,但基本名次还都不错。

弄清楚脱口秀是怎么回事,我大概花了七八年时间。这一路上其实大部分时间都在怀疑自己。宋飞说过,脱口秀是一个生存游戏,就是说你也不知道你下一个活儿从哪儿来。而且我开始说脱口秀的时候,在美国的亚洲人做这行的就几乎没有。

有时候我去一个地方演出,媒体也好制片人也好,他就公开给我讲,觉得我段子不错,但观众可能不会对亚洲人的故事感兴趣。这基本上就是说你一点希望都没有,你讲再好大家也不会感兴趣,所以那时候确实很难。

在美国,大家最开始知道我是在《莱特曼秀》上的演出,那次演出挺成功的,基本上十几秒一个包袱,效果特别好,然后记者年会的主席看到了我的表演,就给我打电话叫我去白宫演,也挺简单的。

当时会回国,有几个契机。主要是央视那个节目《是真的吗》,它是个周播节目,我必须得在这边录,所以我觉得也就回国来试一试。在中国,最起码我是这个脱口秀历史的一部分,在美国我可能就是很多脱口秀演员里面的一个。

中国是说脱口秀最好的国家,没有之一。主要是对年轻演员来讲,现在中国给年轻演员的机会是在任何其他国家都想象不到的,包括美国在内。在美国,99%的新演员在头五六年时间是赚不到钱的,完全都是一边工作一边打磨段子,到五六年以后可能挣点小钱。但是国内机会就很多,可以做演出做编剧。

中美有很多不同,美国再大腕明星也会在小剧场里讲。《宋飞正传》到现在还是美国最火的情景喜剧,它就是美国头牌,每天晚上宋飞、Jim Gaffigan,还有一个黑人演员,三个人全在那儿讲,没有什么奇怪的。在国内,你要是出门没人前呼后拥,给你扛个包啥的,都不好意思出门,所以文化很不一样。

剧场演出时,有些方面美国那边尺度大点,比如说性、政治,但另一方面,中国的尺度比他们还要大,比如说你可以拿一些国家人发音开玩笑,这些东西在美国是大家很谨慎的,但在中国没有问题。

在观众上讲,美国的观众可能比较嗨,演出之前说好听点就是喝得微醺了一点,说难听点已经半醉了,从一开始气氛就很热烈,讲到中间可能有人已经开始说胡话了,经常得有保安把人架出去,国内观众很少有演出之前喝酒的,所以大家稍微安静点,但观众热起来之后也是非常热情。

自卑与自信

我其实是个自卑的人,有人找我做音频节目,说你是个脱口秀演员,能不能教大家如何自信。我就跟他们讲,我对自信没有多大把握,我对自卑挺自信的。

我觉得其实很多人都有自卑感,尤其是学理科的。因为学理科有一个绝对的标准,就是你这辈子可能都干不过爱因斯坦,学文科的那个标准可能个性化一点,每个人的标准都不一样。

我有一段时间特别难受,用了一些别人介绍的方法也没什么用。后来一想,人这辈子其实大部分时间都过得比较痛苦,其实你任何时候都可以选择到底是哭还是笑,还不如把稍微难受一点的事变得好玩一点,这样的话自己也舒服,别人也舒服。

完全治愈忧郁不是特别可能,但是可以让你更好地接受自己。更往深层一点,比如说你就信命,我就是干这个的命,表面上看是种放弃,其实就是给你更多信心。

现代人的压力都很大,也不光我。我亲眼见过一个男的,可能40多岁,大庭广众之下给他妈打电话,说今天接了13个单,然后还得应酬,领导让把所有女同事都送走以后才能回家,他现在累得不行了,不想挣钱了,这么大老爷们在那儿哭着给他妈打电话,周围很多人,没有一个人笑话,我当时觉得其实都很不容易。

到我这年纪,父母身体不舒服,可能心情坏很长时间,工作上也是,比如有些项目谈了半天没谈成,也不舒服。想来想去吧,只能是我总结那句话,在最困难的时候记住三个字“匆将算”,时光匆匆能将就将就将就不了就算了,就只能这样。

而且我不相信人的基调是快乐的,至少我没有这感觉,今天啥事也没有,没有任何压力的情况下,我不会说很开心,我就觉得总是有点失落,那种感觉是个基本线,剩下的是你脑子里边加工才出来的,我觉得喜剧就是悲剧,它们是一回事。

人生最大的悲剧就是你可能奋斗一辈子,最后还是一死了之,所以娱乐也挺重要的。大家就觉得什么娱乐至死不对,这也确实不对,有很多东西确实是应该重视的事儿,但是你没有娱乐也不行,也真活不下去。

(编辑:郝成 校对:颜京宁)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