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清朝灭亡后,清宫里的宫女太监是怎样度过余生的?结局令人感慨

作者:树人谈史

1912年2月12日,临朝称制的隆裕皇太后代替年幼的宣统皇帝溥仪颁布了《清帝退位诏书》,至此延续了2100余年的皇权时代正式结束。不过,虽然宣统皇帝已经宣布退位,不再是大清朝的皇帝了,可是按照清朝皇室此前与南京方面达成的协定,宣统皇帝仍然可以继续生活在皇宫里,而且还可以继续享有“皇帝”的尊号。

清朝灭亡后,清宫里的宫女太监是怎样度过余生的?结局令人感慨

清朝作为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统治天下的时间长达276年,而且也并非所有人都愿意接受新思想的熏陶。所以,在清朝灭亡后,仍有相当一部分大臣愿意继续追随在宣统皇帝身边,这些主要由宗室大臣和八旗贵族组成的清朝遗老,每天仍然按照从前早朝那般去紫禁城参拜皇帝。而宣统皇帝虽然年幼,可是在隆裕太后的辅佐下,仍然在紫禁城内称孤道寡,封官赐谥,继续保持着帝王气派,形成了与南京方面分庭抗礼的势态,时人称之为“逊清小朝廷”。

清朝灭亡已经是铁定的事实,虽然这些清朝的遗老遗少不愿面对现实,宁愿继续沉浸在“逊清小朝廷”的美好幻想中,可是他们肯定也不可能永远居住在紫禁城中。所以当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后,冯玉祥将军于1924年11月5日派鹿钟麟带兵进入紫禁城,将宣统皇帝溥仪和一干大臣赶了出来。虽然后来溥仪在清朝遗老遗少以及段祺瑞、吴佩孚等人的支持下,企图再弄出一个“后逊清小朝廷”,可最终还是被迫远走津门。

清朝灭亡后,清宫里的宫女太监是怎样度过余生的?结局令人感慨

1924年溥仪出宫后,趁机携带了大量的金银财宝和名人字画,仅仅是靠他夹带出宫的那些珍贵古董,也足以让他一生衣食无忧。那些“逊清小朝廷”的大臣们,也都趁机从宫里捞了不少宝物。这些原本属于故宫的珍贵文物就这样流入民间,其中有相当大一部分此后再也不见踪影。

溥仪离宫,无论是他本人还是那些宗室大臣,可以说是都捞得盆满钵满,趁机夹带了许多宝物出宫。在原本生活在紫禁城的那些人当中,离宫后真正衣食无着的,就是那些同样被赶出宫的宫女和太监们。他们离宫后的遭遇大多数都比较悲惨,很多人最后都落魄而死,甚至连一个栖身之地都没有。

清朝灭亡后,清宫里的宫女太监是怎样度过余生的?结局令人感慨

在古代,太监这个职业一直伴随着皇权的存在而存在,随着封建时代的结束,皇权的落幕,太监自然也就没有了存在的必要。溥仪离宫后,那些服侍他的太监们也随之被赶出宫外,他们一辈子生活在宫里,根本无法适应外界的生活。再加上这些人出宫后缺乏生活来源,所以一日三餐都难以为继。

例如末代太监孙耀庭,他离宫后曾回到老家静海县,可是原本出身农家的他却再也无法适应乡下的生活。原因很简单,在宫里待了大半辈子的他根本不会做农活,更别提侍弄庄稼了。况且他在家乡也没有丝毫土地,只能靠兄弟接济过活。可兄弟家里也很困难,在家乡待不下去的孙耀庭只好又回到了北京,与另外40多名太监一起住在兴隆寺,过着饥一顿饱一顿,互相抱团取暖的生活。

清朝灭亡后,清宫里的宫女太监是怎样度过余生的?结局令人感慨

孙耀庭等人离开皇宫后日子过得虽然艰难,可依靠出租兴隆寺的空余房屋,还是多少能获得一些收入的。不过,这些微薄的收入也仅仅只是能让他们一天吃到两顿杂粮饭,后来时局艰难房屋无人租赁,只能靠去街上捡废品煤渣过活。而1924年溥仪离宫后,那些曾经服侍他的大量宫女也随之被遣散,她们又是怎样度过余生的呢?相对于孙耀庭等人来说,这些宫女的结局更加令人感慨,离开皇宫后就算她们愿意嫁人,却都无人愿意娶她们。

她们能够被挑入宫里当差,说明她们的容貌都是不差的,为何她们出宫后却无人愿意娶呢?这主要是因为她们出宫时的年龄都很大了,而古代男子大多数都是早婚,自然没人愿意娶这些大龄女子了。况且她们原本生活在皇宫,普通人碍于逊清皇室的颜面,自然也不敢迎娶她们。

清朝灭亡后,清宫里的宫女太监是怎样度过余生的?结局令人感慨

这些宫女在清宫里生活了半辈子,出宫时家中父母大多都已亡故,而古时女子的地位本就低下,她们就算回到家中也不会得到兄嫂的接纳。因为没有落脚之处,再加上没有生计来源,她们只能再度成为有钱人家的奴仆,这也是她们唯一擅长的工作。甚至还有一些身世特别坎坷的,出宫后只能沦落风尘,过着朝夕不保的生活,她们的命运也令人唏嘘感叹。

直到解放后,这些前清朝宫女太监的生活才逐渐有所改善,他们也得以过上正常人的生活。末代太监孙耀庭在他自己的回忆录中就对这段经历感叹不已,当时他们不但每个月可以获得16元的生活补贴,甚至还有了自己的工作,可以用双手养活自己。比如说孙耀庭,他当了好几年的出纳,每个月光工资就有35元,完全足够自己生活所需,这是他此前从来都不敢想象的。也正因为生活有了巨大改善,孙耀庭才得以享高寿,于1996年以94岁的高龄去世。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