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孝感元宵美食#孝感头条##元宵#正月十五闹元宵,玩灯舞狮人如潮,家家见月不闲坐,处处闻灯不看来。人们用这种热闹与欢乐宣释

作者:致远读书会

孝感元宵美食

#孝感头条#

#元宵#

正月十五闹元宵,玩灯舞狮人如潮,家家见月不闲坐,处处闻灯不看来。

人们用这种热闹与欢乐宣释着:欢送春节的团聚、迎接新年的劳作。

每年元宵除了举行玩灯、舞狮、划彩莲船、猜谜语、观灯活动外,

还有特别的美食讲究,最盛的的就是吃汤圆和月半粑。

十五这天,家家户户都要煮上一碗汤圆,做上一锅月半粑来应元宵节之景。

过去我们常吃的汤圆是糯米磨成浆,沥干水,搓成圆圆的小团,用水煮熟加上糖就吃,甜腻酥软,

现在的汤圆自家做的很少,多是市场上卖的做好的汤圆,品种繁多,味道各异,引人垂涎。

说起汤圆还有一个美丽的历史传说故事。

相传西汉时,东方朔在朝为官,见一名叫汤圆的宫女长期难见她父母双亲,悲伤不已。

东方朔甚为同情,写上一红纸条,叫人送往汉武帝。

汉武帝接过纸条看,只见上面写着:“长安在劫,火焚帝阙,十五天火,焰红宵夜。”

皇上看后心中大惊,连忙请来足知多谋的东方朔,东方朔假意一想,

对皇上说:“听说火神君最爱吃汤圆,宫中的汤圆姑娘不是经常给你做汤圆吗,万岁焚香上供,传令京都家家做汤圆,再传谕臣民一起在十五晚上挂灯满城,点炮放烟,好像满城大火,这样就瞒过玉帝了”,

如是热闹一夜,长安城果然平安无事。

这夜间,灯笼上都写上“汤圆”二字,汤圆姑娘父母进城看见灯笼上汤圆二字就呼唤着,汤圆姑娘见到了久别的父母。

汉武帝因此夜平安无事大喜,下令以后每年正月十五,都做汤圆供火神君,

汤圆姑娘也名声大噪,人们就把汤圆姑娘叫元宵,正月十五也叫做元宵节。

这虽是个历史传说,它不但道出了元宵节的由来,

更值得赞美的是东方朔爱民如子,不单是关心着民众生活,还关心民女的思想情怀。

在孝感,元宵节除了吃汤圆外,

还要吃一种元宵美食——月半粑,

在农村流传着一句佳话“吃了月半粑,下地种庄稼。”

月半粑我每年元宵节要吃上几个。

它是一种很普通而特别的家常美食,它可就地取材,因料而异,大致分为面粉月半粑和米粉月半粑,我母亲给我们做的多是米粉月半粑。

把大米磨成的米粉,在锅里炒大半熟,用热水调和揉成团,用过年没吃完的炸豆腐、炸豆腐圆子、胡萝卜、腊肉,剁细混合在一起,再加上葱蒜、油盐、剁椒等佐料做成馅,用米粉团包上馅,做成一个个拳头大的椭圆形的粑,放在锅里蒸熟,就可以吃了。

我家人多,母亲每次要做几十个存放着,要吃就可炕着吃、炸着吃、烧着吃,都是香辣可口,别有风味。

月半粑既是一种应景的美食,也是年后的一个宣告与动员。

这年头年尾忙乎了近一个月的春节,家人相聚,走亲访友,请客送礼,闲适已久,该到劳作的时候了。

获得家庭的幸福与快乐,实现祖国的强国梦,

不是靠神仙皇帝所赐,

也不是几条短信的祝福而实现,

而是要靠我们的双手去创造、去打拼,

我们要亮出虎年虎威虎力,做好各自的事情,实现新年新目标。

幸福中不失吃苦,苦难中不失励志,创家庭幸福,迎天耀中华。

孝感元宵美食#孝感头条##元宵#正月十五闹元宵,玩灯舞狮人如潮,家家见月不闲坐,处处闻灯不看来。人们用这种热闹与欢乐宣释
孝感元宵美食#孝感头条##元宵#正月十五闹元宵,玩灯舞狮人如潮,家家见月不闲坐,处处闻灯不看来。人们用这种热闹与欢乐宣释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