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孝感元宵美食#孝感頭條##元宵#正月十五鬧元宵,玩燈舞獅人如潮,家家見月不閑坐,處處聞燈不看來。人們用這種熱鬧與歡樂宣釋

作者:緻遠讀書會

孝感元宵美食

#孝感頭條#

#元宵#

正月十五鬧元宵,玩燈舞獅人如潮,家家見月不閑坐,處處聞燈不看來。

人們用這種熱鬧與歡樂宣釋着:歡送春節的團聚、迎接新年的勞作。

每年元宵除了舉行玩燈、舞獅、劃彩蓮船、猜謎語、觀燈活動外,

還有特别的美食講究,最盛的的就是吃湯圓和月半粑。

十五這天,家家戶戶都要煮上一碗湯圓,做上一鍋月半粑來應元宵節之景。

過去我們常吃的湯圓是糯米磨成漿,瀝幹水,搓成圓圓的小團,用水煮熟加上糖就吃,甜膩酥軟,

現在的湯圓自家做的很少,多是市場上賣的做好的湯圓,品種繁多,味道各異,引人垂涎。

說起湯圓還有一個美麗的曆史傳說故事。

相傳西漢時,東方朔在朝為官,見一名叫湯圓的宮女長期難見她父母雙親,悲傷不已。

東方朔甚為同情,寫上一紅紙條,叫人送往漢武帝。

漢武帝接過紙條看,隻見上面寫着:“長安在劫,火焚帝阙,十五天火,焰紅宵夜。”

皇上看後心中大驚,連忙請來足知多謀的東方朔,東方朔假意一想,

對皇上說:“聽說火神君最愛吃湯圓,宮中的湯圓姑娘不是經常給你做湯圓嗎,萬歲焚香上供,傳令京都家家做湯圓,再傳谕臣民一起在十五晚上挂燈滿城,點炮放煙,好像滿城大火,這樣就瞞過玉帝了”,

如是熱鬧一夜,長安城果然平安無事。

這夜間,燈籠上都寫上“湯圓”二字,湯圓姑娘父母進城看見燈籠上湯圓二字就呼喚着,湯圓姑娘見到了久别的父母。

漢武帝是以夜平安無事大喜,下令以後每年正月十五,都做湯圓供火神君,

湯圓姑娘也名聲大噪,人們就把湯圓姑娘叫元宵,正月十五也叫做元宵節。

這雖是個曆史傳說,它不但道出了元宵節的由來,

更值得贊美的是東方朔愛民如子,不單是關心着群眾生活,還關心民女的思想情懷。

在孝感,元宵節除了吃湯圓外,

還要吃一種元宵美食——月半粑,

在農村流傳着一句佳話“吃了月半粑,下地種莊稼。”

月半粑我每年元宵節要吃上幾個。

它是一種很普通而特别的家常美食,它可就地取材,因料而異,大緻分為面粉月半粑和米粉月半粑,我母親給我們做的多是米粉月半粑。

把大米磨成的米粉,在鍋裡炒大半熟,用熱水調和揉成團,用過年沒吃完的炸豆腐、炸豆腐圓子、胡蘿蔔、臘肉,剁細混合在一起,再加上蔥蒜、油鹽、剁椒等佐料做成餡,用米粉團包上餡,做成一個個拳頭大的橢圓形的粑,放在鍋裡蒸熟,就可以吃了。

我家人多,母親每次要做幾十個存放着,要吃就可炕着吃、炸着吃、燒着吃,都是香辣可口,别有風味。

月半粑既是一種應景的美食,也是年後的一個宣告與動員。

這年頭年尾忙乎了近一個月的春節,家人相聚,走親訪友,請客送禮,閑适已久,該到勞作的時候了。

獲得家庭的幸福與快樂,實作祖國的強國夢,

不是靠神仙皇帝所賜,

也不是幾條短信的祝福而實作,

而是要靠我們的雙手去創造、去打拼,

我們要亮出虎年虎威虎力,做好各自的事情,實作新年新目标。

幸福中不失吃苦,苦難中不失勵志,創家庭幸福,迎天耀中華。

孝感元宵美食#孝感頭條##元宵#正月十五鬧元宵,玩燈舞獅人如潮,家家見月不閑坐,處處聞燈不看來。人們用這種熱鬧與歡樂宣釋
孝感元宵美食#孝感頭條##元宵#正月十五鬧元宵,玩燈舞獅人如潮,家家見月不閑坐,處處聞燈不看來。人們用這種熱鬧與歡樂宣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