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金瓶梅名場面:西門慶獻妾翟管家,将西門慶的醜态暴露的一絲不挂

《金瓶梅》第三十六、三十七回賞析:翟管家寄書尋妾,西門慶獻妾求榮

《金瓶梅》這部偉大的世情小說描繪了西門慶家庭的興衰史。

西門慶本是清河縣一個破落戶财主,起初也不過是“在縣前開了個生藥鋪。”可幾年後,他一躍成為巨富,并“榮升”為掌管地方刑獄的提刑副千戶。西門慶發迹變泰的一條重要途徑就是勾結權奸,漁利得官。先前,他“專在縣裡,管此公事,與人把攬說事過錢,交通官吏。滿縣人都知他與知縣、知府有往來,皆懼怕他。後來,他一付生辰擔弄來一頂烏紗帽,當上了提刑副千戶,更是“時來風送滕王閣”。家産随着地位增高而不斷增多,從此,西門慶官運亨通,财物興旺。

金瓶梅名場面:西門慶獻妾翟管家,将西門慶的醜态暴露的一絲不挂

翟謙是蔡太師的大管家老爹,西門慶勾結蔡太師靠的是翟謙的引薦,西門慶當然知道自己結交蔡太師不能沒有翟謙這架橋梁。“西門慶為翟謙買妾”就是描寫的西門慶不惜花費,竭力為翟管家尋求少年女子的為妾卑鄙行徑,深刻地揭露了封建貴族貪圖享樂的醜惡嘴臉。

蔡太師對于西門慶可以說是“恩重如山”。當初,宇給事劾倒楊提督,殃及西門慶。女婿陳經濟和女兒西門大姐逃難來家,西門慶見抄報後吃驚不小,連忙打點禮劄,派來旺來保上東京太師府行動,當然是如願以償,錢到事了。蔡太師挽救了西門慶的命運。

蔡太師生辰之日,自然是西門慶巴結權奸的最好機會。他派來保同吳主管押送着一付沉沉的生辰擔送到蔡府,為太師賀喜。

金瓶梅名場面:西門慶獻妾翟管家,将西門慶的醜态暴露的一絲不挂

西門慶送給蔡太師的生日禮物非同一般,金銀珠寶,應有盡有,金光晃眼,琳琅滿目,蔡太師如何不喜。受人之禮,自然有答,而太師恩賜,莫過提攜。于是西門慶一付生辰擔便換取了一頂副千戶的烏紗帽。西門慶要升官發财,不能沒有蔡太師這棵參天大樹,而翟謙是蔡太師的大管家,西門慶懂得必須牢牢抓住這個入門的“向導”,才能密切與太師府的往來。為翟謙買妾當然是一個巴結的好機會。

市儈小人之間的交往,不過互相利用的關系。翟謙知道自己在西門慶面前的分量,是以,在來保、吳主管送生辰時,就拜托西門慶為他覓尋一女子為妾。他恬不知恥,對來保說:

“我年也将及四十,常有疾病,身邊通無所出,央及你爹,隻說你那貴處,有好人才女子,不拘十五六上下,替我尋一個送來,該多少财禮,我一一奉過去。”

誰知,西門慶得官忘事,一問來竟把翟大爹的囑托淡忘幹淨了。可翟謙卻念念于心,特地修書敦促,一下弄得西門慶手忙腳亂,如不是吳月娘谏以緩兵之計,真有斷絕太師府關系的危險了。

金瓶梅名場面:西門慶獻妾翟管家,将西門慶的醜态暴露的一絲不挂

《金瓶梅》的作者對封建社會的腐朽黑暗暴露無遺。這一段中,一邊是有錢有勢就有享樂,四十歲,且一身疾病的人,要找一個十五六上下的女子作小妾。一邊是昧着良心,助桀為虐,隻要主子喜歡,哪管窮人痛苦。

兩相比照,人世辛酸苦辣,盡在其中!

“西門慶為翟謙買妾”和西門慶結交蔡狀元是交叉來寫的,第三十六回開頭翟謙寄書,除催問尋妾一事處,還向西門慶書面引薦了蔡狀元。信中說:“新狀元蔡一泉,乃老爺之假子,奉勅杏回籍省親,道經貴處,仍望留之一飯。”

金瓶梅名場面:西門慶獻妾翟管家,将西門慶的醜态暴露的一絲不挂

作者把兩件事夾在一起寫。看似平淡,其實用意深奧。其一,西門慶為翟謙買妾,不是為了交結蔡太師嗎?蔡狀元乃太師之假子,西門慶能與之相交,不又多了一條通往太師府的門路?其二,翟謙要西門慶尋妾,必當讓西門慶有利可圖,引薦蔡狀元就是給西門慶的一份“禮品”。是以,此一舉其實也是互相利用而已。另外作者借翟謙之口有意提到蔡狀元為太師假子,為後文中西門慶拜蔡太師為幹兒子埋下了伏筆。作者把西門慶結交蔡狀元夾在翟謙寄書與西門慶為翟謙送妾上京之中,在行文中起了過渡作用,使西門慶有時間安排尋女之事,以至第三十七回開宗明義,一接便通,情節自然合理。

作者通過“西門慶為翟謙買妾”這一則故事,把西門慶和吳月娘兩人的性格特征表現得非常形象深刻。西門慶出生破落戶财主家,成天隻知道吃喝玩樂,遊手好閑,是一個典型的纨绔子弟。他辦事不牢,對人虛僞,陽奉陰違。翟謙在蔡太師生辰之日囑托他尋妾之事,時隔數月,他竟忘了。按理蔡太師生辰之日是西門慶得官之時,這種場合下囑托的事情是不應該忘記的。

可是,西門慶陶醉于官場的享樂之中,管不了那麼多。是以,一旦翟謙寄書來催問時,他慌了神,匆忙行事:

叫了媒人,你吩咐他好歹上緊,替我尋着,不拘大小人家,隻要好女兒,或十五六,十七八的也罷,該多少财禮,我這裡與他。再不把李大姐房裡繡春,倒好模樣兒,與他去罷。”
金瓶梅名場面:西門慶獻妾翟管家,将西門慶的醜态暴露的一絲不挂

西門慶對翟謙并不真誠,為了應酬,慌忙之下已不知所措,甚至要用自己房中的丫頭去頂替。相對西門慶的慌亂,吳月娘顯得很沉着:

“我說你是個火燎腿行貨子這兩三個月,你早做什麼來,人家央你一場,替他看個真正女子去,他也好謝你。你那丫頭,你又收過她,怎好打發去的。你替他當個事幹,他明日也替你用力……”

吳月娘果然不同一般,不僅遇亂不慌,而且眼光比西門慶看得遠。在西門慶撓耳抓腮之際,吳月娘為他想出了一個好主意:

“等明天讨回書的人來後,多與他些盤纏,寫在書上,回複他去。隻說女子尋下了,隻是衣服妝奁未辦,待幾時完畢再差人送去。打發差人去了,這裡教人替他尋也不遲。”

真是一舉兩得。在這裡作者把西門慶的這個“賢内助”老謀深算的性格刻畫得維妙維肖。

西門慶這樣一個無賴,一帆風順地高升,成為一縣的要人,靠的就是錢财,西門慶的發迹變泰的曆史,說穿了就是一部以穢取财,以财攀附權貴的曆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