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江苏一妈妈带孩子吃席,菜没上齐就剥虾吃,女子好心提醒反遭白眼

俗话常说: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很多人把这句古训当成自己的处事原则,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即使是触犯了自己的利益,但是无关痛痒的事情,他们也懒得管,觉得无所谓。

而一些敢仗义执言,敢站出来好心提醒或者制止的人,反而遭人厌恶,一腔热情被冷水浇灭,让人心寒。

在江苏苏州,一名女子吃席时和老人小孩坐一桌,还没开席,一位孩子的妈妈就剥虾给自己的儿子吃。

无语的是,女子的好心提醒,反遭她的白眼,女子当场就闭嘴不说话了。

江苏一妈妈带孩子吃席,菜没上齐就剥虾吃,女子好心提醒反遭白眼

自己不文明、低素质,但别人却不能说。

事情发生在江苏苏州的一场酒席上,女子被安排和老人、小孩一桌,坐等开席。

酒席的宾客众多,饭店的服务员有限,上菜是一个菜一个菜的上,速度有点慢。不过,新郎新娘还在举行仪式,宾客也不着急吃。

大人不着急小孩急,菜还没上齐,小男孩就喊着要吃虾。

带着小男孩的妈妈,二话不说,立即转动桌子,把虾转到自己的面前,招呼都不打一声,开始剥虾给小男孩吃。

本以为她只剥一两只,给小孩解解馋。

不料老人一只接着一只,不停地剥虾给小男孩吃,仿佛这盘虾就是她自己的一样,完全不顾虑其他宾客的感受。

江苏一妈妈带孩子吃席,菜没上齐就剥虾吃,女子好心提醒反遭白眼

“还没开席呢!”女子看不下去了,好心提醒了一句。

让女子没想到的是,她的好心提醒,对方不仅没有“歉意”,反而遭了一番白眼,妈妈剥虾的动作却没有停。

在一旁的老奶奶也没有说什么,因为她也带着小孩。或者说,她们相互认识,也不好说什么。

没人帮自己说话,女子也不好再说什么,选择沉默,玩手机。

江苏一妈妈带孩子吃席,菜没上齐就剥虾吃,女子好心提醒反遭白眼

得到的是一盘虾,失去的是教养。

有人说过,出门吃饭最能体现出教养,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

如今,其实是农村的孩子,根本不缺吃的穿的,虾、鱼,甚至海鲜,家里也会经常买来吃。

也就是说,小男孩只是图新鲜,想尝一尝味道。

小孩不懂事可以理解,年轻的妈妈可以拿一两只虾,剥给他吃,但不应该直接霸占一整盘虾。

要知道,最好的教育是“言传身教”。没有开席,其实是不应该动筷子的,作为孩子的妈妈,更应该主动制止孩子的行为。

江苏一妈妈带孩子吃席,菜没上齐就剥虾吃,女子好心提醒反遭白眼

另一种观点是,可能是习惯了,农村吃席经常有类似的情况发生。

在农村吃席,许多孩子就是嘴馋,一看到菜品就嚷嚷着要吃。妈妈不给吃还要闹,甚至是在地上打滚。

妈妈哄不住,也只能给小孩先吃。

许多地区的农村酒席,是可以加菜的。上菜的人看到一个菜品被吃差不多了,会主动帮忙加一点。

孩子的妈妈可能没有意识到,这次是在酒店吃席,菜品的分量是固定的,她给孩子吃完了,别人就没得吃了。

江苏一妈妈带孩子吃席,菜没上齐就剥虾吃,女子好心提醒反遭白眼

或者说,女子是城里人,少见多怪了。

农村里的小孩,很多是放养的,平时吃饭很随意,自然不懂什么“餐桌礼仪”。

同是农村人,看到这种情况,是可以理解的,也不会说什么。

生活在城里,小孩从小就培养了好习惯。菜没上齐,大家没有开吃之前,小孩也不能动筷子。

简单地说,就是两种文化的差异。

江苏一妈妈带孩子吃席,菜没上齐就剥虾吃,女子好心提醒反遭白眼

教养素质很重要,孩子馋了也要有度。

不是说不给妈妈剥虾给小孩解馋,女子只是认为,她要“适可而止”。

拿一两只虾剥给孩子吃,大家都能接受。但最好的教养是,没有开席,大家都别动筷子。

小孩的习惯,是父母培养出来的,不是天生的。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