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我与你——守护沙游的神圣空间

我与你——守护沙游的神圣空间

督导师告诉他:“我感觉你对沙盘工作的兴趣比对来访者本身的兴趣大,来访者的主体和生活没被看见。”

我与你——守护沙游的神圣空间

来访者是个男孩,大概从4岁左右开始,出现眨眼睛、不停挠痒痒的情况,医院儿童科诊断为抽动症。和分析师做沙游工作时是7周岁,当时读小学二年级,但是语言表达能力却显得滞后。

分析师与孩子的工作中,觉得孩子有时候表达不清,想通过观察父子互动多了解孩子,于是第八次沙盘时,分析师决定让孩子的爸爸加入沙盘,进行亲子沙盘。

但这其实意味着分析师某种程度上不接纳孩子的言语不清。

当这样的亲子沙盘出现的时候,分析师的工作对象是谁呢?

这是一个分析性的工作,那么移情在哪,反移情是怎样的,绝不能处于完全混乱的状况。十几次亲子沙盘里分析师的位置属于什么呢?像陪伴者还是裁判还是服务员还是啦啦队呢,或许更是像记录者。

我与你——守护沙游的神圣空间

分析师主动邀请父亲进入沙盘,其实是打破了分析师的工作空间,分析师没有为这个空间的设置和来访者做好保护。荣格派沙盘游戏的工作任务:

守护工作的设置;

倾听和阅读来访者在沙画中呈现的意向和动力,然后试图理解它。分析师的理解能帮助来访者转化与整合。

虽然沙盘的工作是有效果的,但关系却是不明确的,父亲突然间的介入,个体一对一的沙盘变成了亲子沙盘,这里的沙盘,我们又怎么去断定,我们所工作的是荣格学派的沙盘游戏,还是一种亲子游戏的道具。在这种场景下,分析师的位置是什么?

而这样的亲子游戏的状态是无法理解的,原因是里面的动力太复杂,有父亲的有孩子的。一个人跟另一个人的无意识对话是非常微妙、艰难、需要非常小心的过程,邀请了父亲进入沙盘空间,相当于和两个无意识对话,如果同时和两个无意识对话是非常危险的,除非精神分裂。沙游的工作是把无意识的材料和资源进入到意识来从而完成自性化的过程,一个整合的过程,这需要分析师的自信作为容纳,如果分析师作为容器同时容进了两种元素,不可能进行整合。

家庭治疗里面有个家庭格盘,分析师的位置叫家庭治疗师,家庭治疗之所以有效是因为治疗目标不是解决单个人内在人格的问题,而是关注于家庭中人与人的关系,而荣格学派的沙游是对个体的工作,有本质区别,所以督导师觉得自己无法对后面的亲子沙盘进行阅读和帮助分析师理解那么多亲子沙盘所能起到的作用。

我与你——守护沙游的神圣空间

其实孩子在亲子关系修复的前提下自身修复得也快,如果工作的框架清晰和严谨,治疗效果或许会更好。亲子沙盘当中,孩子也是有移情的,因为有分析师在,孩子底气比较足,好像处在他的地盘里可以和父亲对抗。这个孩子在这样的亲子游戏工作中他的亲子关系得到了修复,对于他来说也算很好了。

但这样的设置却有着十分严重的未知危险。也许分析师在这个亲子游戏工作中无意识地填补了家庭的空缺。由于没办法知道分析师在这个移情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那么当分析师以后逐渐退出离开孩子后,也就是这个空缺离开后会对孩子的成长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如果是不清晰的事情,最好的方式是不作为,做了什么很重要,但分析师一件更重要的事是坐在正确的位置上。

(本文节选于“心灵花园公益课堂”系列)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