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刘万鸣的画闪烁着邻家孩子的天资

笔者给刘万鸣做了一个视频访谈,一时间,讨论、点赞,津津乐道,热火朝天,也有很多观众打电话希望通过笔者收藏刘万鸣的作品,笔者不好意思找刘万鸣说明此事,于是就到琉璃厂画廊,希望能“淘到一张”,奇怪的是,转了半天,也找不到。作为公众人物,又被艺术圈公认为高水平的大画家,二级市场却鲜有其作品,不可思议,带着好奇,再一次认认真真地翻阅刘万鸣的作品,再一次仔仔细细地听了两遍他的原始访谈,仿佛找到了一些答案。

重读刘万鸣的作品,笔者想到邻居家孩子闪烁着天资的灵光和扩散性思维的聪慧。笔者曾这样问刘万鸣:“您笔下透露出一种放浪形骸的洒脱?”他果断地回答:“你不懂我,也不懂我的画”。可能面对同一张作品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解读,笔者坚持着自己的看法:“刘万鸣的作品就是邻家孩子流露的机敏、倔强,以及我画我心、舍我其谁的自信”。

刘万鸣的画闪烁着邻家孩子的天资

《溪山行旅图》

《溪山行旅图》,如果没有结合题跋,仅仅看画面,笔者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范宽,当目光从画面到题跋,再从题跋到画面,蓦然感受到了“绝妙”。纵观历代艺术,画家为了表达对某一个前辈的崇拜,总是“拟其意、摹其法、绘其形、得其神”,而刘万鸣的这幅作品既没有范宽的一招一式,更没有“摹、拟”的痕迹,只是在画面上加一个与大师一模一样的标题,即刻给人一种自家面貌写范宽神韵的高明,辉映了大师,表达了自己,以独特的方式呈现出一种全新的视觉体验。显然,这需要思接古今的想象力,更需要敢作的勇气、敢为的魄力。

《溪山行旅图》这幅作品是新时代艺术家刘万鸣向传统大师范宽致敬的典范之作,尽管画面内容、表现手法与范宽的《溪山行旅图》一点也不一样,但是,那浑然天成的笔墨、那意态丰厚的塑造、那和谐自然的韵律,无不辉映着传统大师的精彩。刘万鸣以清澈的童心去观察郊野的猪趣,憨厚、温顺、怡然、畅神,……,物象的美质伴随着心性的升腾,刘万鸣感受到了动物与人性互通的神韵,然后,他以令人怦然心动的瞬间场景提纯出人性的童真与动物的意趣两者相互叠加的那一部分情致,诠释出一个人人都向往的精神状态,从而,在“笔墨当随时代”的语境中,“借物抒情,拟人言志”,寄托一种情感。奇妙的是,这种情感有着鲜明的独特性,蕴含着阔达卓远的胆识、厚文养正的修为,更为重要的是,那里还蕴藏着一颗朝气蓬勃的童心。“青蛙、蚂蚁、蚂蚱,有机会我都能看上半天”,正是这颗珍珠闪烁的童心,才能把强烈的好奇、敏锐的发现、勇敢的尝试与聪明智慧、天生才情交融生辉,才能把所思、所感、所想“杀入纸卷内部”,情景共融,直达心底。

刘万鸣的画闪烁着邻家孩子的天资

《气贯宇宙》

《气贯宇宙》,乍一看,这标题应该是一幅充满高亢、轩昂、澎湃、雄浑等气质的作品,然而,淡雅的画面,秀润的用笔,高洁的情调,……,隽永中流淌着细致入微的情绪,那么,气贯在哪?宇宙在哪?为了一探究竟,远观、近察、细品,找气贯、找宇宙,秀竹挺拔劲健,气节飞动,风骨四溢,新篁生机勃勃,朝气盎然,斑鸠闭目养神,积蓄能量,鹌鹑形态自若,沉浸浓郁,动中,清幽旷逸,静中,一派繁盛景象。画面惜墨如金,笔秀意远,裹毫凝神。虽然没有万岁枯藤的恣肆,但是,遒劲隽美的线条中、虚淡敦厚的晕染里,却洋溢着广阔丰美的联想,有境界之美,那是客观景物与主观情感的神遇迹化,有温润心灵的感染力,那是灵心绽放和倾吐衷怀的和谐统一,这难道不是波涛汹涌的心胸气象,难道不是鞭云勒风的气概吗?题目藏在画中,画中闪烁着光芒,好一幅《气贯宇宙》。

刘万鸣的画闪烁着邻家孩子的天资

《碧空无际》

视线停留在《碧空无际》上,一如既往地淡雅、高古,沉浸于刘万鸣的样式中,情绪随着画面的风华而神游,欣欣然,如秋水视底的爽朗,悠悠然,如春风含馨地清逸,待情绪稍稍舒缓之时,一看标题,嚯,吓了一跳,然后,视线不由自主地又回到画面,这不就是充盈着饱满情绪的作品吗?老树骨力苍劲,磅礴雄浑,气势奔腾,井然穿插的树干、树枝,蓬勃凌云、姿貌婆娑,似若凝聚着血脉偾张的激情,自然风貌中仿佛孕育着一种倔强刚正的品格和雍容豪迈的气度。苍润的芦苇边,几只自逸祥鸭,或回首理羽、或顾自入眠、或昂首眺望,神形兼备中带着不食人间烟火的洒脱,清雅中带着不羁的畅然。参天老树与闲逸群鸭,一张一弛,洋溢着随风而动的思绪,充盈着秀外慧中的才华,跳跃着、飞扬着、四溢着,给观众一个遥望象外之象,凭栏壮怀激烈的世界,多看一眼,多一份味道,揣摩、咂摸,不愿离开。

除了花鸟,刘万鸣还画了大量的人物,如《罗汉》系列、《秋风浩荡》;如《高风》、《论道》、《空寂》等等作品,题材丰富,种类众多,无不让人惊讶,惊讶的是,这么多作品,他从不按常规出牌,你可以想不到,没有他做不到,他总是天马行空,出乎想象,你很难通过标题解读他的作品,更难仅仅通过抒情的画面、雅致的笔调,了解其中的内涵,他的画需要走进去,去观察、去体悟,才能发现更多奥秘。

刘万鸣的画闪烁着邻家孩子的天资

《背影》

看刘万鸣的作品如看邻居家的孩子,他调皮,那是活波、是朝气,他大胆,那是勇敢、是奔放,甚至有点倔强,那是执着、是坚韧,这些你看的懂他,但是,你看不透他,因为,他拥有一个属于他的时代,跨越了你的思维、超出了你的想象。

刘万鸣的作品看似“叛逆了,不守规矩了,突破常规了”,但是,他没有打着某种旗号过分地“主观”,更没有“推到重来”而彰显“不同”,他守传统,也学传统,守传统,他绝不落入某家某派的窠臼,而是立足于自己的审美意趣调和了传统、融汇了传统,他学传统,只是没有拜倒在某座大山面前顶礼膜拜,而是在学传统之法、学传统之意的过程中,注入了新鲜血液,这种新鲜血液有时代的共性元素,却不仅仅是单纯的时代共性元素,那是在时代共性的元素中添加了面向生活、面向内心的所思、所感、所想,这种所思、所感、所想属于他自己的特质,说才情也罢,说品格修为也罢,巧合的是这种特质又恰如其分地契合了当代大众的审美需求。

作为一位功成名就的中国画画家,一笔一笔地画素描,显然,这是一个出力不讨好的选择。近些年,刘万鸣又画了很多素描,一幅幅、一卷卷,非常壮观。工作、学习、创作是一种态度,观察、感受、陶醉是一种心境。生活中,很多生动的细节都能触及到刘万鸣的兴奋点,他喜欢在生活中挖掘神之风采与自己的心性的融合,并常常独居于这种融合状态,每每面对画面,他仿佛都能找到物我相融的精神家园,一定很享受,也一定很向往,否则,他不可能在繁忙的工作中,实现工作与画画的随时转换,因为,画画可以使他那忙碌的心得到休整,常积成习,他把画画当成调整心态的润滑剂,所以,除了工作,画画就是他最高兴的事,无所谓寂寞,更无所谓毅力、耐力、坚韧这些虚词,而是在默默之间,实现一个又一个精彩。

刘万鸣的画闪烁着邻家孩子的天资

《大吉祥》

“你认为我的画是工笔?不对,我的画是写意”。刘万鸣纠正了笔者的感观。是的,刘万鸣画的很细,画的也很工整,他希望在苛刻的形似中达到神似,但是,这不是超写实的“极似”,而是,源于生活中的真实,又不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概念化表达,而是建立在当代大众审美的基础上,以前瞻性的心绪表达一种脱离世俗之后的高级,每一根线条都仿佛带着心性流动的气息,蕴含着他独特的认知和见解,每一处晕染也都经过精心布局,或微妙、或变幻,那里边充盈着才情、深情,也充盈着激情……,情此种种在一种不容亵渎的神圣中,透过对事物本质的判断,达其形似,追其神韵,进而以严谨规整的氛围升华自己对“极似、真实”的判断,不经意之间,流露了境界、释放了心性、展现了学养。

笔者常常参加画家的展览,只要见到刘万鸣,笔者都会让刘万鸣做个点评,他总是有求必应。对于当代每一个艺术家来说,刘万鸣的点评都是非常重要的加持,刘万鸣从不吝惜,突出、强调、影响……,诚恳地赞扬着艺术家的各种优长,笔者每每把刘万鸣的点评发给艺术家,他们都倍感珍贵,在电话中,就可以感受到对方的激动。由于工作原因,笔者和刘万鸣算是熟人了,他身上散发的魅力常常激发笔者“给他评几句”的冲动,每次他都:“别、别、别”,写到此,也就别再聊刘万鸣的“两三事”了,但是,笔者怎么认识刘万鸣的,必须“提一嘴”,有一次,笔者到冯远办公室,让他给推荐一个年轻画家作为嘉宾,先生脱口而出:“刘万鸣画的好”,一句话,岂是五千字褒奖可以论述的明白?想毕,这句话也是大众的共识,正因这样的共识,但凡拥有刘万鸣一幅作品,谁舍得出手呢?

(文/蔡佳霖)

艺术家简历:

刘万鸣,1968年生于河北,1989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1995年就读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历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中国画院常务副院长。现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画学会理事、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西安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天津美术学院研究生导师、广州美术学院特聘教授、文化和旅游部高级职称评委、故宫博物院中国画法研究所客座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中国工笔画学会顾问,2012年获中国青年艺术家提名奖、2014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被国家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宣部2017年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中组部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领军人才“万人计划”。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