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心理学家:想要睡好觉,先从这3件小事做起

心理学家:想要睡好觉,先从这3件小事做起

谷爱凌分享自己成功秘诀时表示“秘密物质是每天睡10小时觉。”睡得长时间睡眠质量越好吗?

充足的睡眠,可以更好地保证精力和体力。如果你能够(主观评估):第二天精神状态良好,心情愉悦、身体舒畅,注意力集中,工作学习效率高;平日不纠结睡眠(状态)、不在意睡眠(时间)、不关注睡眠(质量);在相对短时间内自然地入睡;整晚睡眠状态平稳,何必纠结睡眠几小时?

美国睡眠协会在2017年的《睡眠质量建议》,审视睡眠质量(客观的量化)的指标:

a.能在30分钟内入睡

b.半夜醒来后10分钟内能再次入睡(包括上厕所)

c.每晚醒来5分钟以上不超过1次

d.在床上,有85%的时间在睡觉

对照一下自己两周至近两个月的睡眠,以及平时的精神状态,总会出现睡不好、睡不着,心情烦躁易怒,如何治疗治疗更有效呢?

心理学家:想要睡好觉,先从这3件小事做起

感性认知上,战胜对失眠的恐惧

《情绪自救》一书提到:失眠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对睡不着的焦躁,更可怕的是我们错误、不良的心态下,所导引出的对失眠的恐惧。失眠,其实是潜意识对意识的恐吓,在某种程度上看,它带有强烈的心理暗示作用,就像“墨菲定律”一样,越担心失眠就越会失眠。

是的,失眠的痛苦更多是人为制造出来的,而你现在遭受的苦,正是你上一刻“不知、不明”中,稀里糊涂中给自己制造的睡眠枷锁。

想要破除对睡眠的恐惧,不管你曾经有多久都没睡好了,你需要在头脑层面建立这样的认知(时常暗示自己):我一定能好好睡觉!睡眠是我的本能,而不是努力寻求的结果,我只要保持平等心,睡眠就会自然而然地发生,就会越来越好。相信相信的力量!

心理学家:想要睡好觉,先从这3件小事做起

理性思维上,睡眠中不认同任何想法

有位焦虑型失眠的朋友,留言告诉我:她睡不好起因是楼上太闹,有一点动静,就胡思乱想,觉得是邻居针对她,故意让自己睡不好。

吱吱的椅子挪动声、踏踏的走路声,有声音的情境中,她就会不由自主地产生一些自动化的想法:楼上的就是不想让我好过,与之相对应的情绪反应:憎恨、厌恶,心烦,身体燥热等,继而产生翻来覆去也睡不着行为——失眠了。

不难看出失眠的走向:自动化的想法——不良情绪——行为。出现了负性想法时,去认同这个想法、跟随它,然后就有了一系列的烦恼。因此,无论在睡眠中,你产生什么样的想法,是关于睡眠本身的、是关于学习工作的、是关于人际关系的,不管是什么,你都不认同它、不把它当真,不理、不睬,不管它。

世上本无睡眠亦无失眠,不为失眠去做什么,也不为失眠而放弃什么,只是“不为所动”。

心理学家:想要睡好觉,先从这3件小事做起

实践行为上,阻断胡思乱想,专注重心

是睡眠、是生活、还是任何其他的事情,唯有把握住重心,才能不为杂念所乱、持续健康发展。我们人的重心就是当下,专注当下,纷扰会被自动化解,持续地与当下同在,智慧自动生成。

专注当下的工具——呼吸,观息法,借由观察呼吸的方式建立情绪的自我平衡,也是净化内心的作用,在呼吸上的心,也就没有再跟睡眠也好、焦虑失眠也好,没有再继而纠缠、参与,斩断胡思乱想,没有认同。

针对慢性失眠症及长期失眠的人,可以参见《情绪自救》一书中静坐观息法,每天至少两次、每次20分钟(起)的练习,能够透过对身心变化的实像,时刻关照专注当下的重心,建立不纠结的平等心,增强觉知力。不再拧巴的心,身体需要不就自然入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