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赛珍珠:告白徐志摩被拒,后获得诺贝尔奖,称一生只属于中国

赛珍珠:告白徐志摩被拒,后获得诺贝尔奖,称一生只属于中国

1938年,在庄严的瑞典皇家科学院,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正式颁发,上台领奖的是一位西方女性,但在场所有的人都知道,她是“中国人”,她写的作品主角也是中国人。

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主席公布了对她的评语:“对中国农民生活进行了丰富与真实的史诗般描述,且在传记方面有杰出作品。”

随后瑞典国王亲自将奖牌和证书颁授给她,随后上台发表获奖演讲,她说的每一句话都没有离开过中国,面对日本在中华大地上的肆虐,她坚定地说道:“我对中国的敬仰胜似以往任何时候,因为我看见她空前团结,与威胁她自由的敌人进行斗争。由于有着这种为自由而奋斗的决心,而这在一种极其深刻的意义上又是她的天性中的根本性质,因而我知道她是不可征服的。”

赛珍珠:告白徐志摩被拒,后获得诺贝尔奖,称一生只属于中国

这位获奖者名叫赛珍珠,她此时并不关心自己有没有得奖,她期盼的是,全世界都能支持中国抗战,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

赛珍珠之所以如此牵挂中国,还和她曾经的过往有关。

一、对徐志摩一往情深

赛珍珠的父亲是一位美国传教士,1892年父亲前往中国传教,四个月大的赛珍珠也随着父亲的工作来到中国,居住在江苏镇江,这一住,便在中国生活了四十年。

1924年,中国学术界迎来一场声势浩大的迎接活动,亚洲首位诺贝尔奖得主泰戈尔要访问中国,陪同访问的皆是文化名流,包括蔡元培、梁思成、林徽因、徐志摩等人。

其中徐志摩担任泰戈尔出访中国的翻译,徐志摩作为新月派诗人,同时还是位出色的作家,在进行翻译时妙语连珠,文采盎然,博得台下阵阵掌声。

赛珍珠:告白徐志摩被拒,后获得诺贝尔奖,称一生只属于中国

其中担任金陵大学外语系教师的赛珍珠就在台下,赛珍珠从小受中华文化熏陶,接触的第一门语言便是中文,在面对徐志摩精准且雅致的翻译时,深陷其中无法自拔,她从内心深处感受到了共鸣,甚至产生了崇拜,她意识到,他对台上的这位文坛翘楚产生了莫名的情愫。

可此时的赛珍珠已经和一位美国农学家结婚七年了,两人一起在金陵大学教书,赛珍珠生过孩子之后在32岁的年纪也逐渐发福,赛珍珠知道,自己的这份情应该埋在内心深处。

可能从古至今,国内国外,文理科的差异总是存在。文学系的赛珍珠和农学系的丈夫根本谈不到一起,她内心的苦闷无法排解。终于她鼓起勇气找到徐志摩,两人促膝长谈,从哲学聊到文学,又从文学聊到新闻报纸,从诗词到歌赋,两人仿若遇到了人生知己。

赛珍珠:告白徐志摩被拒,后获得诺贝尔奖,称一生只属于中国

之后徐志摩陪同泰戈尔访问日本,长久的岁月里,赛珍珠再也埋藏不住自己的情感,给徐志摩写信,她写道:

“我的心掩藏在语言的背后,但从你眼里频频掷来的刺激,使我痛苦不安。”

可信还没寄出去,她便得知徐志摩已经准备和陆小曼成婚了,这消息,犹如落入冰河。

婚后的徐志摩并不幸福,作为女人的赛珍珠很快就发现了徐志摩的情绪,她认为,此时徐志摩正是需要关爱的时候,她拾起自己的勇气,给徐志摩写下了:

“我不想凭此得到你的爱,只希望你能从中找到力量。狂乱如你,沉静如我,其实大家都一样,在痛苦的婚姻中,更加期待真爱的到来。”

徐志摩呢,他喜欢的向来是具有东方气韵的女子,面对一位西方女子的示爱,他淡淡回道:

“我跌倒在生命的荆棘里,只有康河的水能为我疗伤。”

随即便前往剑桥大学。

赛珍珠真的不敢奢望了,情之一字最为伤人,它不是尖刀,却有着远比尖刀的锋利,而且直插人心。

赛珍珠也准备前往美国,两人这一别,没了再见之日,徐志摩飞机失事,人生也在青春谢幕。从此赛珍珠便把心中的徐志摩写在书中,让他永存。

二、走进诺奖殿堂

赛珍珠就属于那种起点很低,可一旦起飞,便能一飞冲天的人。

论才华、学识,她无法与徐志摩相提并论,当徐志摩得知赛珍珠想要通过写作来贴补家用时,他这样鼓励赛珍珠:

“不要为金钱去写作,只有真正发自内心的热爱,才能像泰戈尔那样,做夏夜雨林中的鹃鸟,吐出无双的情趣。”

那时的徐志摩或许还不知道,不,是永远也不会知道,他曾经鼓励的那位女士,会走上诺贝尔文学奖的领奖台,成为第一位同时获得普利策奖和诺贝尔奖的作家,也是美国第三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赛珍珠的代表作是《大地》,也是她的创作巅峰,出版之后成为美国销售量最大的书籍,紧接着赛珍珠又写作了《儿子们》、《分家》,合称《大地三部曲》,这一套书籍成功让一家负债累累的出版公司一夜之间起死回生。

赛珍珠:告白徐志摩被拒,后获得诺贝尔奖,称一生只属于中国

赛珍珠秉持文化相对主义,在她看来,文化并无高低优越之分,所以文化差异性是十分必要的,但各个文化群体应该在拥有文化差异的基础上超越文化差异,在中国这叫“和而不同”。

三、“我一生只属于中国”

赛珍珠原名珀尔·巴克,之所以给自己起这个名字,是因为她对中国的赛金花十分崇拜,赛金花会说德语,在八国联军侵华中和统帅瓦德西进行过交流,劝说瓦德西在北京莫要滥杀无辜,为保护北京市民做出了十足的努力。北京人民对赛金花十分感激,将其称为“议和人臣赛二爷”。

赛珍珠也想成为赛金花这样的人,能够为生养自己的国家做贡献,能够在中间调理好中美之间的关系。

她是第一位将中国的四大名著《水浒传》翻译为英文的人,她翻译的名称为《四海之内皆兄弟》,其精巧度被徐志摩连连赞赏。

赛珍珠:告白徐志摩被拒,后获得诺贝尔奖,称一生只属于中国

1934年赛珍珠离开中国,可她的心从未放下,新中国成立之后,她在中美夹缝中生存,内心无比痛苦,当时他对菲律宾外长这样说美国:

“美国政府想用美国式的价值观和标准来衡量和要求新中国的一举一动,这样就产生了矛盾,这些代表美国式的价值观和标准均起源于西方文化、历史背景,与中国的政治、历史、文化相距甚远。”

作为一名深知中华文化的学者,同时作为一名美国人,她对美国的想法了如指掌,也知道问题所在。

直到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之后,中美开始破冰,已经80岁的赛珍珠在美国国家广播公司开辟了专栏“重新看中国”,希望中美关系正常化,而且还积极准备访华。

赛珍珠:告白徐志摩被拒,后获得诺贝尔奖,称一生只属于中国

可回应她的是一封回绝信,信的结尾是:

我们无法答应您访问中国的请求。

第二年,赛珍珠便与世长辞了,怀揣着她对中国镇江的思念,对曾经那位让自己魂牵梦绕的诗人的念想,她想如果当时那人没出意外,现在他们会是怎样呢?她也不知道。

遵照赛珍珠的遗愿,她必须穿中国旗袍下葬,墓碑上要用篆书刻字。尼克松评价她:“一座沟通东西方文明的人桥,一位伟大的艺术家,一位敏感而富于同情心的人。”

可在自传中,她只写下了:

“我一生到老,从童稚到少女到成年,都属于中国!”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