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孔子挖的一个大坑,都说40不惑,为什么我的问题越来越多?

孔子挖的一个大坑,都说40不惑,为什么我的问题越来越多?

按照传统的算法,今年我已经40岁了,之前一直以中年人自居,从未想到这一天终于到来的时候,心中会是如此的惶恐,因为我感觉我还没有准备好。

什么叫没准备好呢,面对四十岁,到底什么叫准备好呢,之所以没有准备好,完全就赖两千多年前就已经嗝屁的一个古人,他叫孔子。

你可以不知道孔子,甚至不知道论语,但你一定知道一句话叫,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什么叫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孔子就是个典型,他这句话就像魔咒一样,紧紧套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头上。

孔子挖的一个大坑,都说40不惑,为什么我的问题越来越多?

无数三十岁的人,面对那句像魔咒一样的三十而立,惶惶不可终日,现实的情况是,大多数三十岁的人,都没能立得起来。

如果你三十岁没有立起来,或许问题还不大,毕竟看看周围,然后再给自己一个自我安慰,可能事情也就过去了,毕竟能不能立起来,有时候也要看时运,并非是百分之百由自己决定。

但等到下一个十年,可就比较可怕了,四十不惑,这可就是许多人都迈不过去的坎了,说好的四十不惑呢,但为什么四十岁的我,心中的疑惑却依然很多。

孔子挖的一个大坑,都说40不惑,为什么我的问题越来越多?

第一个疑惑就是,为什么要设定一个标准,难道三十岁就一定要立起来,四十岁就一定要不惑吗,可这明明就是孔子的标准,为什么要把他放到所有人头上呢?

孔子在中国的地位非常高,古代科举,考的也都是儒学的内容,孔子被尊奉为圣人,因此他说的话,很多都被当成了格言警句,甚至是人生信条,前些年讲论语的非常火爆,硬是把里面很多话,当做是人生最高的理想,仿佛孔子随口说上一句,就能成为我们毕生所要追求的目标。

但是三十而立四十不惑这句话,真的就是非常平常的一句话呀,他明明就是孔子用来给自己的人生阶段做的一个总结,为什么要把他扩大成每个中国国人的标准呢,而且还要被强迫接受。

孔子挖的一个大坑,都说40不惑,为什么我的问题越来越多?

很多时候,他人即地狱,当我们陷入非要给他人比较的状态是,你收获的大概率将是无尽的失望和焦虑。

如何成为更好的自己,而不是别人眼中更好的人,或是是人到中年不得不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毕竟岁月从不回头。

更好的自己,当然是跟过去的自己相比,变得比过去的自己更好,努力解除心中的疑惑,找到日后自己的人生目标,是这一年非常重要的事情。

四十岁之前,或许心中有很多疑惑,等到这一年,这些疑惑依然在,他不会自己消失,除非自己想得明白,否则只能是突增岁数,其他的依然是原地踏步。

孔子挖的一个大坑,都说40不惑,为什么我的问题越来越多?

今天是个阴天,今年的冬天特别冷,阴天特别多,就像这两年的经济一样,总是给人阴沉沉的感觉,所有人都在等着春天,都知道春天一定会来,但漫长的冬天依然是很难熬。

忘掉孔子的标准的,这个世界上本来就没有标准,这句话看起来很美好,但实际上却根本不可能忘掉,当一句话变得深入人心之后,不管你是赞成它还是反对它,实际上都已经落入了他的窠臼里。

那这个是不是就是无解了呢,记住吧,那就是拿别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忘记吧,根本忘不掉不说,就算是忘掉,那也是强行忘掉,实际上心里还是会想起,那什么时候才不能不惑呢?

这也许就是个无解的问题,人生很多问题,本来就没有答案,又或者是答案本身就是矛盾的,自相矛盾却又相互共存,这或许才是真实的人生。

孔子挖的一个大坑,都说40不惑,为什么我的问题越来越多?

2022年2月14日 星期一 阴天

中年人日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