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阿启泰】伊犁草原鹿石—岩画—石人

【阿启泰】伊犁草原鹿石—岩画—石人

鹿石

【阿启泰】伊犁草原鹿石—岩画—石人

石人

【阿启泰】伊犁草原鹿石—岩画—石人

岩画

伊犁,位于祖国的西北边陲,这里气候湿润,水草丰美,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使伊犁成为人类早期活动栖息地之一,产生了独具特色的草原文化。鹿石、石人和岩画是伊犁草原文化早期最为代表性的文化现象,展现了伊犁早期先民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

作为伊犁草原文化的代表,无论是傲身而立、纹灵质朴的鹿石,还是气势恢宏、守望草原千年的草原石人,以及遍及伊犁山地草原、展现伊犁早期先民生产、生活和宗教观念的岩画,无不以不同的方式向我们展示了古代先民旺盛的生命力和渴求进步的美好向往。今天,当我们面对这些朴拙的草原石刻艺术时,仍可感受到古人那穿越千年的为搏取生存资料而释放出的生命张力、祭拜神灵时的虔诚目光和灵魂飞天的美好向往。

【阿启泰】伊犁草原鹿石—岩画—石人

鹿石,一般指的是经过人工敲凿雕刻加工而成的一种碑状石刻,因雕刻有鹿的图案而得名,鹿石作为亚欧草原古代居民的一种文化现象,出现于青铜时代晚期,延续到早期铁器时代的早期,即公元前13~前5世纪。千百年来,鹿石伫立在草原上仰望着太阳,见证了草原游牧民族的兴衰,牵系着历史与现代,永远留存。

鹿石作为亚欧草原古代居民的一种文化现象,19世纪末叶至20世纪初,苏联和北欧的旅行家们首先发现于蒙古国。随着考古调查和发掘工作的深入,在萨彦-阿尔泰、贝加尔湖一带也发现了鹿石。20世纪60年代在来,在亚欧草原的欧洲部分也发现了鹿石,同时,哈萨克斯坦和中亚的山地也分布有鹿石,后来,有学者根据区域区域类型的变化划分出:东方鹿石和西方鹿石。

在新疆范围内,鹿石可以分成两大类:动物图案鹿石和无动物图案鹿石即非典型鹿石。动物图案鹿石又可分出三个亚型:图案化鹿纹鹿石即典型鹿石、写实动物鹿石和混合动物鹿石。

新疆草原鹿石,主要分布在新疆天山以北的北疆山地草原地带,但是范围比较小一些,如新疆阿勒泰地区、塔城地区,处于西天山的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处于北天山的昌吉回族自治州,处于伊犁河谷的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直属县市等地都有鹿石的发现。此外,处于南疆阿克苏地区也发现了鹿石。一般来说,新疆草原鹿石,在阿尔泰山地的青河县发现的最多,其次是富蕴县。

【阿启泰】伊犁草原鹿石—岩画—石人

阿勒泰 方形鹿石1

【阿启泰】伊犁草原鹿石—岩画—石人

阿勒泰 刀形鹿石2

鹿石也反映了古代游牧民族对鹿的崇拜,当时的人们认为,鹿是一种能在天地之间传达信息的神灵。当人们在高山草原初次见到这雕刻华丽、高大的石柱时,其神秘感会油然而生,催促人们去解读这一密码。

【阿启泰】伊犁草原鹿石—岩画—石人

草原石人在亚欧草原上分布广泛,更是伊犁河谷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昭苏小洪纳海石人、特克斯石人更是闻名遐迩。草原石人大都是以外形来做称呼,也有“石刻人像”、“石雕人像”、“石头雕像”和“石人”等称谓。伊犁河谷发现的草原石人,年代最早的,推测在公元前8世纪前后。草原石人实为在类似于人身形的扁长石块上刻画人的形象,雕刻出人的脸面部以及手臂等;或为浮雕,因其刻画的石人形象生动、石人各有特色而受到人们的关注。

草原石人一般为直接竖立在墓葬前,没有基座。有固定面向东方摆放的模式,也有祖先崇拜的寓意。除此之外,也有界桩、对死去家人的念想、对英雄伟人崇拜之意等。

1.最早的伊犁石人

1995年夏天,在伊宁县境内地处伊犁河上游的地方,发现了一通石人,便称之为伊宁石人。在很长时间的石人比较研究中,研究学者们认为这是伊犁河谷最早的石人,其时间大约为公元前8世纪前后。在同一时期,在其他各县境内均发现有数量不等的石人。

伊宁石人

【阿启泰】伊犁草原鹿石—岩画—石人

通高1.17米,肩宽0.47米。雕刻出头、颈肩和两臂,颈肩分界明显,头圆。脸面部有较明显的凸形圆廓,还刻出了耳朵及耳饰。弧眉,柳叶形眼,直鼻,颧骨明显,嘴浮起,较宽。颈部饰环形项饰,溜肩,胸部雕刻出两个圆形乳房。两臂屈于上腹,双手右下左上放置,作抚腹状。另外,腹腰中部浮起一形似女性生殖器的雕刻。

2.隋唐时期石人

在新疆天山南北山地草原中,发现的石人分布广泛且数量较多。其典型的石人形象为:脸面肖像化,身上明显地雕刻了束腰的长服,腰带上雕刻有垂饰,右手执杯、左手握刀或剑,立于墓葬的前面。同时,这一时期的石人以突厥石人较为典型。

在这些石人身上,我们可以看到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和灵魂观念的文化基础。同时,也可以看出当时部落人民的风貌和丧葬习俗。

小洪纳海墓地石人

【阿启泰】伊犁草原鹿石—岩画—石人
【阿启泰】伊犁草原鹿石—岩画—石人
【阿启泰】伊犁草原鹿石—岩画—石人

小洪纳海墓地石人位于昭苏县种马场东南部,石人用优质黑云母花岗岩雕刻,圆雕,胸部雕刻缺损,其他部分保存基本完好。石人高2.3米。头戴冠,冠的中间饰以圆环,右臂屈,手执杯,左臂屈于腹部手持握物状。石人背面也表现了冠帽,有明显阴刻的8条辫发,披长发至腰以下。另外,石人下部在相当于腿的部位刻有粟特文、粟特语构成的铭文,全文共20行。石人的年代推测至少在公元559年或603年秋季之前。有学者推测,石人的主人以泥利可汗最为合适。

3.晚期石人

随着雕刻工艺技术的进步,到9世纪之后的石人形象,其外形相对于前期变得精美许多。特别是女性石人形象与之前相比,其特点更加显著。在同一时期的石人中,以克马克石人较为突出。

克马克一词见于中世纪阿拉伯和波斯历史学家和地理学家的记载中。文献资料显示,克马克人有着墓地立石人的习俗。克马克时期的石人特征是双手抱杯形式,而且杯位置很低,在肚脐前端。

【阿启泰】伊犁草原鹿石—岩画—石人

岩画,是人类用自然地矿物质颜料以手为画笔或使用坚硬的器物、以岩壁或洞窟为画纸绘制或凿刻而形成的。早在数千年前,原始人类就在居住的岩棚或洞穴内绘制岩画,它不仅是宗教的表现形式,同时也是原始人类生活的缩影和体现。在新疆境内,岩画分布在天山、阿尔泰山和昆仑山上,早期的石器时代人类就开始绘制岩画,画中有飞禽走兽等动物形象,有狩猎、放牧、舞蹈、杂耍、格斗、征战场面,还有对人类祖先、图腾等崇拜的图画,新疆考古发现在十三世纪的元朝,本地民族还在绘制岩画,延续时间之长,也体现出岩画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

1.祭祀类岩画

岩画作为早期游牧人的艺术语言,蕴涵了十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广大草原是狩猎和游牧民族生息之地,新疆岩画记述的时代,是宗教巫术、萨满信仰盛行的时代。由于原始思维能力的提高,产生许多怪诞奇异的神灵形象化图像,这是信仰的具体表现,用以反映未知精神世界,把人们带到冥想的世界之中。

唐巴勒岩画

唐巴勒岩绘群,位于新疆伊犁州阿勒泰地区,据专家考证,唐巴勒岩绘画群为新石器时代晚期或青铜器时代早期所作,历经数千年的风吹日晒仍清晰可辨。岩画群气势磅礴,画面造型生动、古朴。

2.狩猎类岩画

在古代游牧民族的经济生活中,狩猎具有重要地位。在已经发现的大量岩画资料中,狩猎画面比重很大。狩猎图景,刻画得也相当细致,光看这些岩画,可描绘出游牧民族当年曾在山地、草原上展开过的一幕幕猎人射杀或是族群捕猎的场景。

克孜勒塔斯套岩画

【阿启泰】伊犁草原鹿石—岩画—石人
【阿启泰】伊犁草原鹿石—岩画—石人
【阿启泰】伊犁草原鹿石—岩画—石人

克孜勒塔斯套岩画位于新源县则合台镇,此处山体主要以砂岩、砾岩、页岩及煤系地层构成,南望巩乃斯河谷平原。海拔高度14230--1430米。在高约26米、宽约10米、平整光滑、生褐色的石面上。其中较大画面8米×2米、6米×1.6米,较小的1米×0.5米。偏左部分均为动物图像,以大角羊为多,还有马、狗等。画幅中部为狩猎图像,分步猎和骑猎两种,手持弓箭,狩猎对象以大角羊为主。画幅右部动物形象相互叠刻,十分模糊,可辨认的有大角羊等动物。保存一般,年代推测为战国至元代。

3.动物类岩画

在早期游牧民族的岩画中,最常见的便是动物类岩画,牛、马、羊、鹿、狗、熊、骆驼等在岩画中都是经常出现的动物,造型生动。

【阿启泰】伊犁草原鹿石—岩画—石人

4.其他类型岩画

新疆岩画不仅数量多,而且样式也极为丰富,除了记录祭祀、狩猎、动物等,也记录了人们的生活、驾车、放牧等内容。由此可见,新疆自古以来自然条件优越,有丰盛的牧草,是各族人民狩猎、放牧的理想天地,岩画反映出人们生产活动和社会生活,是留在石头上的史诗长卷。

【阿启泰】伊犁草原鹿石—岩画—石人

新源县塔特然岩画1

【阿启泰】伊犁草原鹿石—岩画—石人

尼勒克县索孜木头沟岩画2

历尽风雪的洗礼和历史的沉淀,伊犁草原鹿石、石人和岩画仍以亘古不变的姿态与容颜守望着这片草原,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向世人讲述着这里草原先民的历史进程,恒久地散发着草原文化的独特魅力。它们,是镌刻于草原深处的历史密码,是秘藏于山地之间的人文之钥,吸引着我们去不断的探索、发现草原的辽阔与深邃。

(转自:部落可汗。如有版权问题请您第一时间联系我们进行删除等处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