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代郭行墓壁画中摆剪刀手的人物
昨天,
介绍太原地区目前发现的规模最大的唐代壁画墓。
文中一幅幅精美的壁画,
让人惊叹。
其中,
几幅壁画中的人物引起网友关注:
这些或男或女的人物都有中指与食指竖起,
其余手指紧握的“剪刀手”手势。
现代人拍照,
经常用到的手势,
居然出现在了唐代壁画中。
网友纷纷留言表示诧异。
有人考证,
最初的剪刀手就只是一个字母V,
没有任何意义,
为它赋予胜利寓意的,
是英国广播公司一频道总监维克多·德拉维利。
而真正让它流行起来的,
是英国首相丘吉尔,
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带起了“剪刀手”风潮,
以剪刀手势代表胜利(Victory)。
现在看来,
剪刀手的历史绝非这么“短”,
郭行墓中发现那么多摆“剪刀手”造型的人物,
充分说明
它在大陆唐代时期就已经“流行”起来了。
(别认真,这是句玩笑话)
在现代社会,
“剪刀手”在拍照中很受欢迎,
开心快乐要比个耶,
幸福满足也要比个耶,
“剪刀手”随处可见,
它代表人们追求欢乐的生活态度。
▲图源:网络
那么,
郭行墓壁画中的人物的剪刀手,
有什么含义呢?
目前尚不可知,
但是一些考古爱好者认为,
这个手势可能是
唐代人一个问候或请安的手势,
在碰面时打招呼使用。
这些摆着剪刀手的神秘人物壁画,
也引起了国外媒体的关注。
不久前,
在日本一档节目,
还专门对此进行了报道。
▲报道截图 图源:MOJi辞書
接下来一起来看
郭行墓壁画中的“剪刀手”都有哪些?
首先是位于东壁甬道北部的男侍图。他的身体微微前倾,深目隆鼻,颧骨突出。头戴黑色幞头,身穿黄色圆领窄袖长袍,系黑色腰带,上坠黑色饰物;脚穿黑色长靴。男侍左臂轻抬,左手食指和中指竖起,其余紧握;右手执笏板于胸前。
▼
▲男侍图
还有位于西壁甬道北部侍女图。她面向南侧,体态丰腴,腹部微鼓。头梳螺髻,额前贴三瓣花朵状花子,内着白色圆领内衬,外套广袖敞口襦裙,衣领、袖口处加黄色条带,下穿黄黑色间裙,足蹬高头履。侍女左手笼于袖中,曲于胸前;右臂轻抬,右手食指和中指竖起,其余紧握。
▲侍女图
在墓室的东、西两壁南半部分绘有2幅演乐图。其中,东壁的演乐图上绘有四位侍女,北侧第一位,面朝南,头梳螺髻,额前贴花子,上身穿淡红色敞口窄袖襦裙,围红色帔子,下身穿黄黑色间裙,足蹬高头履,左臂轻抬、左手食指中指竖起,其余手指紧握;右手持“T”形杖于身前。
▲东壁演乐图(局部)
除此之外,在棺床的东、西、北三面还绘有8幅树下人物图,其中有4幅壁画中的人物都摆着剪刀手造型。第1幅壁画中的男子头戴莲花冠,身穿间色宽袖交领长袍,足蹬高头履。目视地面,左手隐于袖中,右臂轻抬,右手中指和食指竖起,其余紧握。
▲树下人物图 东壁南扇
第2幅壁画中的男子头戴梁冠,身穿间色宽袖交领长袍,足蹬高头履。左臂轻抬,左手中指和食指竖起,其余紧握;右臂抬起,右手隐于袖中,并握一环首器物。
▲树下人物图 东壁北扇
第3幅壁画中的男子头戴莲花冠,外穿间色宽袖交领上衣,内着间色长袍。男子短髯,左手高高举起、左手中指和食指竖起,指尖上部有云气;右手握一黑色小杯,并置于胸前。

▲树下人物图 北壁东3扇
第4幅壁画中的男子有着八字须,络腮胡,面带微笑。左臂轻抬,左手隐于袖中;右手高高举起,指向树梢,食指与中指竖起,其余手指紧握。
▲树下人物图 西壁北扇
看完之后,
您觉得这个手势在唐代表示什么意思呢?
留言告诉小编吧!
图|山西省考古研究院 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
文/辑|山西晚报全媒体编辑 南丽江
审核|方天戟
点击往期原创
山西古代壁画
|眩晕的山西古琉璃|《金瓶梅》与山西
错金鸟篆铜戈
. 妖姬传奇|嵌玉琉璃带钩.魏文侯之叹
请按下面指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