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8日 星期二 晴
我是郑建峰,沂南县第三中学的一名数学老师。
珍时光,惜韶华,转眼又是新的一年,一年之计在于春,新年的工作就从家访开始。一大早就和学生家长电话沟通约定家访的时间,避免干扰家长的正常工作生活。
从我家到学生家的路不算太远,一路期盼,一路忐忑。期待着见到自己的学生、学生家长,期待着今天的家访能有实效,期待着学生能有所变化,期待着。在这期待的背后有一颗忐忑不安的心,这是一个怎样的家庭,妻子关系如何,学生的学习状态怎样,假期安排的注意事项执行的怎样……
王同学一直是我关注和尝试改变的同学,她性格内向、不善言谈,学习基础差,做事没有自信,心中缺激情,眼中无希望,见了老师绕道走,碰见同学赶紧溜。这个年龄的孩子应该朝气蓬勃,活力四射。可是在她身上没有丝毫阳光爽朗的样子,是什么把他折磨成这个样子?
带着这个疑问,我尝试着了解她,多次沟通后,她终于敞开心扉:老师,像我这样一个成绩倒数,毫无优点的人,不配有朋友,不配老师喜欢,不配喜笑颜开…… 多么扎心的字眼,在她内心中竟然这样评价自己,不由得感叹,外界量化评价的能量如此之大。在她心中如此看重评价,我便从考试入手,结合我所教授的科目,根据所学知识,制定专项计划。
在期末考试中,王瑜同学的数学成绩从先前的30分左右提高到到及格。我想于她而言,这不仅仅是提高了40分,更是对她自己两个月努力的肯定,作为老师非常希望她能以此为支点撬动内心的磐石,让自信、阳光的种子在心底发芽、生根,在身体里恣意生长,点燃眼中的激情之火,燃尽自卑,烧尽自惭,归来仍是一个潮气蓬勃、活力四射的少年。

不一会儿到了王同学的家,父女俩早早的在楼下等着我,见到他们的那一刻,我如释重负。父亲慈祥,女儿乖巧,一扫先前的落寞神情,这个少年不再那样自卑,心中的所有忐忑烟消云散,心中甚是欢喜,这不正是我期待的样子么!
简单的寒暄之后,王同学父亲详细的介绍了孩子假期以来的表现,言语之间流露着对女儿学习上担心和愧疚。是啊,哪个家长不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哪个家长希望自己的子女再经历自己困苦与无助,内心的不甘和无奈都化作对子女的殷切期盼。
王同学的假期表现基本符合我的预期,对于接下来的十天,我对王同学提了几点要求:首先尽量远离电子产品,其次按照规划高质量完成假期作业,最后注重身体锻炼。
在回家的路上我一直在思考着一个问题,教育一直都在,未来也不会消失,良好教育的评价标准是什么?单从考试这个角度来说,这个孩子到目前的教育是失败的,孩子正是意识到这一点,迫于传统的评价体系,孩子一步一步的走向自我否定的深渊。
教育的意义应该是让优秀的人更优秀,让在泥潭中苦苦挣扎的人脱离困境,让失去信心的人重新体验成功的喜悦。我想经历这种良好教育的孩子,希望的种子早已在心底发芽生根,即便遇到再大的不如意,只要有阳光,顽强一定会茁壮成长。
给孩子创造一个个经历奋斗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喜悦机会,不正是我们教育人的责任和担当吗?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薪火相传,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