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推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加大心理健康服务,保障职工心理健康

作者:安徽阳光心健
推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加大心理健康服务,保障职工心理健康

要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中国工会十七大报告也提出要注重对职工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组织开展职工喜闻乐见的群众性文体活动,在做好物质服务、生活服务的同时提供更高水平的精神和文化服务。当前,职工的焦虑感和压力感与日俱增,关注和关照职工的心理状态成为工会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工会组织开展职工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的时代背景

十九大明确提出进一步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的标准,这为新时代工会组织能够更好地服务职工带来了理论研究遵循。

1、心理学知识为社会治理创新和社会发展服务

心理学已不仅仅只是关注有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的部分群体,要将心理学知识应用于更加广泛的社会心态建设和当今社会良性发展中。这为工会组织开展职工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带来了理论指导和工作空间。北京有高达六百万职工,正确引导职工建立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的社会心态,将是社会治理和社会发展的主要构成部分。

推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加大心理健康服务,保障职工心理健康

2、以积极主动发展的角度正确看待心理服务工作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理论研究的明确提出,为工会组织开展职工心理关爱工作带来了新的角度 。工会组织不但要预防职工心理疾病的更应以积极心理学的角度,正确引导职工建立健康向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主动的人生观,健康的心理素质。

3、职工心理服务的体系化建设规划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的明确提出,让工会组织系统化地考虑和制定这一工作。职工心理关爱工作已不是以往简单的心理健康知识讲座、个体心理咨询等碎片化的工作,而应当将心理关爱融进党建工作、融进工会工作、融进企事业单位的管理工作,利用系统化的设计正确引导职工建立良好的社会心态。

二、职工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实践

搭建职工心理服务体系,应当包含4个层面:心理服务场地的建设、心理服务内容的因地置宜、心理服务团队建设的提供人才保障、心理服务网络平台建设的延伸服务项目

推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加大心理健康服务,保障职工心理健康

三、职工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一些问题

职工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及《关于进一步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的主要工作举措,在卫建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的主要工作举措,在卫健委、文明办等各部门的具体指导和关注下,利用好几年的实践,归纳出一些体会:

1、一个格局。

职工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要坚持党的领导,建立主管机构指导各级工会组织、专业性资源服务项目、广大职工参与的工作格局

2、二个方向。

职工心理服务工作要切实于达到两个方向,一个是正确引导职工树立积极向上的心态,另一个一个是切实于搭建和谐劳动关系,宏观角度上持续改善企业管理模式,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微观上进一步加强心理服务,调节职工心态,两个方向都不能少。

推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加大心理健康服务,保障职工心理健康

3、三个层面。

职工心理服务体系的建设从三个层面分层次性地开展工作,对绝大多数职工,以职工心理能力建设为主导,重点围绕于积极心态建设;对一部分有心理困惑的职工,尤其是职工在遭受家庭、工作变故等特殊时期,利用心理健康咨询的服务项目协助职工摆脱心理阴霾;对于少数有心理危机的职工,工会要及早识别,并及时转介至专业性咨询或医疗机构。

4、四条途径。

通过心理服务的场地建设、心理服务人才团队建设、心理服务内容建设及心理服务网络平台建设四条途径,为尽量多的职工提供方便快捷化、系统化的心理咨询服务。

阳光心健专注于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方案的设计和心理设备产品器材的开发和生产,业务覆盖各省市自治区,包括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山东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省等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建设。

了解更多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