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李勇跟我叙旧,谈及他的大嫂,李勇眼里泛着泪花。有道是: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李勇姊妹九个,弟兄六个,姊妹中,李

作者:江城发哥

李勇跟我叙旧,谈及他的大嫂,李勇眼里泛着泪花。有道是: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

李勇姊妹九个,弟兄六个,姊妹中,李勇是最小的。李勇五岁多,他爸就故去,等他大哥结婚不久,他妈也永远离开了李勇他们姊妹们!

亏了李勇的大嫂和大哥,带着他们姊妹一帮,特别是李勇的大嫂,进门不久就要撑起他们这个家,十几年的时间,在几个堂叔的帮衬下,把他们家姊妹几个陆陆续续娶的娶,嫁的嫁,让姊妹们成家立业。

李勇大哥李晟的两个孩子也相继出生,李晟的大儿子仅比李勇小不到八岁。

以前仗着自己学厨师的手艺,李晟带着姊妹们过得不错。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后,李晟脑子活泛,做生意挺在行,卖过稻谷种子,贩卖过大米,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李晟就已经有自己的流水席队伍。

九十年代,和现在差不多的是,李晟负责接流水席单子,像逢年过节,他带的这个厨师班子,靠着扎实的做菜手艺,加上非常好的人员关系,非常受欢迎。

大家应该知道,农村人好客,主人家办酒席,菜品相当关键。通常请客办流水酒席的主人,不担心菜不够,担心的是客人们吃不好。

大家应该了解,很多的农村里,历来有个传统,无论遇到红白喜事,为了表达主人家,也就是东家对到访者的尊重与谢意,都要在自己院子摆上数桌酒席。过去,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时候,在东家的盛情邀请下,乡里乡亲,街坊四邻的都会陆续到东家帮忙张罗,你淘菜蒸米,他杀鸡烧火,一派喜气洋洋之意。这种农村盛大场面老一辈人觉得亲切接地气,年轻人也觉得热闹非凡沾点喜气。

但是,九十年代后,农村人出外打工的比较多,东家在家里办酒席,基本上由厨师班子承包,邻里乡亲不用帮忙了 ,只负责招呼客人吃喝。也就是说让厨师团队干专业事,乡亲们带着嘴主要任务就是好吃好喝!

李晟就是干专业事的大厨,一般做流水席经验丰富的人,只要站在灶台旁,就已经心有成竹。在事先菜肴品种准备就绪后,李晟所主导的江夏流水席,跟黄陂区差不多,都是以家常菜为主,口味清爽适合老中青孩童,传统做法一般会有二十几道菜组成,八冷十六热是主线,八冷再细分就是四素四荤,农村讲究让客人喝好,冷菜点心一上桌就得开桌推杯换盏,然后随之而来的就是十六个热菜陆续登场。

别看这菜一上就是一堆,口味的前后顺序很有讲究,先冷后热是利口,先素后荤、先菜后汤则是为了健康着想,吃过流水席的人基本都有这两个感受,一是爽,而是感觉到浓浓的情谊,远远比饭店那种“程式化”宴餐有温度、有意义。

当然了,那种浓厚的乡情氛围依旧还在,而且,在亲友的举杯欢畅间,可以把流水席的气氛烘托到了高潮。

说实话,这种农村流水席的排面是身居城市的人们难得见到的。

所以,从李勇开始能出力时,也就十四五岁开始,每逢过年过节,李勇就可以跟自己的大哥,还有几个弟兄,加上大嫂,“流窜”于江夏几个乡镇农村,择菜洗菜淘米做饭,剁肉刺鱼,跟李晟帮厨,忙得不亦乐乎。辛苦是辛苦,但流水席的伙食那是真的好啊!

自那时起,李勇他大哥贪杯的毛病就开始形成了,这也为自己老婆从边三轮上摔下来故去埋下隐患。

李勇他大哥两个儿子很早就结婚,李晟和他老婆膝下可以说是儿孙满堂。

可惜了啊!本应该享受天伦之乐的时候,李勇他大嫂就这么走了!

我和李勇正月初七吃过中饭,我劝了李勇一路,顺道在李勇盛情邀请下,来到他现在在武昌的新家。

虽然李勇再三阻挠,在路上我还是买了一些过节礼品,拎到李勇家。过去老人家有交代,过年过节,都是这个意思,不能空手白巴掌走人家!

这是最起码的礼貌,也是对别人家的尊重!

李勇的老婆黄燕早早在门口迎接我,进到屋里,寒暄一番。

黄燕是以前我和李勇同事黄忠的妹妹,很早我们就认识,只是近两年没有见几次面而已。

我望着楚楚可人的黄燕,说道:“黄小妹,你越来越漂亮了啊!”

黄燕嫣然一笑,“发哥,哪里哪里,”

正开着玩笑,说着话,就见李勇从主卧卫生间出来,拉着我就往主卧跑。

我不明就里,被李勇拽着到了主卧,只看李勇用手指了指上头,又用手指做了个不让我出声“嘘”的动作。我仔细看了看,主卧的天花板没有啥,只是从楼上传出来的声响“呼哧呼哧”,伴随着床有节奏的响动,确实动静大啊!有点让我尴尬间心旷神怡的感觉!

无疑,楼上又开始动了,而且动静不小。

黄燕倒是很大方,对李勇说道:“净让发哥见笑了。勇哥,我打听了一下,这楼上的那个女的,是附近KTV的!”

原来如此啊!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