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早春时节,杜甫和陆游各自吟诵了一首五律,画面不同,心境相似

蒙蒙春雨之后,草地上一片青翠。太阳也慵懒地从云层中探出头来,给人一种暖融融的感觉。东风拂面,冰消雪融,清澈的溪流好像一个快乐的孩子,在林间一边欢歌笑语,一边缓缓流淌。

早春时节、料峭轻寒,春雨显得温文尔雅,颇似一位小家碧玉,却能润物细无声;春天催人酣睡,可是梦醒之后,却看见落英缤纷,又着实令人怜惜。诗人们漫步在花前柳下,流连于幽径方桥,心情却或悲或喜。下面分享的是早春时节,杜甫和陆游各自吟诵了一首五律,画面不同,心境相似。

早春时节,杜甫和陆游各自吟诵了一首五律,画面不同,心境相似

奉酬李都督表丈早春作

唐代:杜甫

力疾坐清晓,来时悲早春。

转添愁伴客,更觉老随人。

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

望乡应未已,四海尚风尘。

杜甫晚年东奔西走、四处漂泊,生活拮据、穷困潦倒。亲友们非常钦佩他的才华和人品,经常会在物质和精神上给予他大力支持。

杜甫虽然暂时吃穿不愁,但是他并不希望长期依附于人,而且因为经常忧国忧民,所以他总是愁眉不展。这首诗是唱和之作,表达了诗圣悲愁的心情。

早春时节,杜甫和陆游各自吟诵了一首五律,画面不同,心境相似

由于时常漂泊不定,而且又操劳过度,老杜身心憔悴,疾病缠身。清晓时分,读到表丈的来信,他扶病强起,不禁悲叹自己竟然不知春天已经悄悄来临。

春暖花开,本该感到欣喜,可是诗人不仅高兴不起来,而且觉得“愁伴客”,更叹息年老体衰,精力大不如前。

诗人到底愁什么?其实不用多说,读者自然会分析,诸如国破家亡、妻离子散,背井离乡、宦海沉浮。诗人既感慨自身遭遇,又深切地同情百姓们流离失所、处境堪忧。

早春时节,杜甫和陆游各自吟诵了一首五律,画面不同,心境相似

颈联转而描绘绚烂的春景,桃红柳绿、杏雨梨云,大自然尽情地展现其五彩斑斓和妖娆多姿。作者采用拟人手法,“入、归”二字,虽然还是展现春天的景象,却能化腐朽为神奇,体现出诗圣炼字的好功夫,可谓语不惊人死不休。

结尾依然体现出诗圣博大的襟怀,自己已经老态龙钟、柱杖而行,他却不忘“四海尚风尘”,期盼着自己以及百姓们都能回到故园,享受安居乐业的好光景,更希望大唐王朝可以一改颓势,焕发活力。

早春时节,杜甫和陆游各自吟诵了一首五律,画面不同,心境相似

春雨

南宋:陆游

细雨吞平野,余寒勒早春。

未增豪饮兴,先著苦吟身。

幽径萱芽短,方桥柳色新。

闭门非为老,半世是闲人。

陆游是南宋杰出的爱国诗人,由于遭受排挤,放翁郁郁不得志,晚年归隐山林,过着渔樵耕读的生活。然而诗人看似悠闲,其实内心却一直牵挂着时局的变化。一个春雨绵绵的日子,诗人感怀良多,于是吟诵了这首佳作。

早春时节,杜甫和陆游各自吟诵了一首五律,画面不同,心境相似

早春时乍暖还寒,残冬的余威依然令人感到山寒水冷。蒙蒙细雨笼罩了无边的平野,似牛毛、像花针,与柔风碧水应和着。诗人也像孩子一样,盼望着春天的来到,等到春姑娘真得来到身边,放翁却不敢与她热情地拥抱。

颔联就表达了一份淡淡的愁情,“未增豪饮兴,先著苦吟身。”美丽的春景,没有增加作者的酒兴,却先给喜欢苦吟的诗人带来了惆怅。诗人似乎在逃避什么,又好像在等待什么,他不愿看见明镜中的衰容,却希望听到官兵得胜的喜讯。每次当他完成一首诗篇,即使无人欣赏,他都会热泪盈眶地低吟。

早春时节,杜甫和陆游各自吟诵了一首五律,画面不同,心境相似

颈联极其精彩,诗人独自漫步在幽径中,路边的萱草露出了短短的芽尖,桥畔的新柳也显得嫩黄。作者挑选出嫩草和新柳两个典型意象,展现出早春的季节特征。“短、新”二字,描述精准,观察细腻,突出了春雨之后的清新感觉。

最后两句耐人寻味,放翁闭门不出,并非因为自己年老走不动路,而是愿意做一位闲人。作者笔端的“闲人”,不是废人,而是不愿随波逐流,却喜欢闲情逸致的高士。

不过作者在此也不过是即兴吟诗,内心却难以达到悠然忘我、不问世事的境界。杜甫和陆游的这两首诗画面不同,心境相似,都体现出作者忧国忧民的愁情,值得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