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散文 | 霜染柿子红(尤凌波)

作者:长安人
散文 | 霜染柿子红(尤凌波)

桃杏李枣这些果木,大都统一种在果园,由专人看管,一般乡民不大散种,因一挂果,就易招碎娃害骚,好不容易有些熬到了成熟,稍不留意,更易被人顺手牵羊,为此惹事生气,实实划不着,因而种的就少。甚至原来有的,也一气之下,干脆抡起利斧,砍掉算球。

  其实就是今天,物质极度丰富,人们素质普遍提高,城市的行道两旁,也不见有拿苹果、酥梨、樱桃、水蜜桃来做行道树的,原因都清楚。唯有柿树,花也开、果也结,但那果从青到红始终涩不能食,需温、暖、挂、放,直至内在发生了化学变化,涩退甜生,方可食用。平素无须看护,故而那村内村外,到处可见柿树。深秋时节,风催霜打,那柿叶便红了,红了满树,也红了一地。娃娃们找一根尖细的树枝戳起,顷刻树枝即满,拿回家,既是牛羊的好饲料,还能烧锅煨炕,逢见叶茎粗壮的,便与小伙伴拉扯,先断者为输。寒冬腊月,大雪飘飘,满世界晶莹洁白,唯有柿树上的柿子艳红,像一簇簇燃烧的火苗,傲霜斗雪,自成关中独有一景。

  物稀方为贵,柿树处处皆是,那柿子便轻贱,不稀罕。过去其他水果少,也贵,像那苹果、香蕉、鸭梨,几毛钱一斤,唯独柿子不值钱,村里根本卖不出去,庄稼人便提一笼柿子进城去卖,秤也不用带,因不论斤,而是论个卖,一分钱俩,买者圪蹴于笼前,尽情去吃,吃完才数柿子蒂结账。就有那贪小便宜的市民,或把柿子蒂踩匿于脚下,或远远扔在一旁,卖柿的乡下人或许没看见,即便看见了,也只是憨憨一笑,佯作不见。柿子尚且如此,那做柿饼旋下的柿皮,旋坏了的柿角,更卖不上价,城里娃娃常用卖牙膏皮所得的几分钱,就能买一大捧柿子皮、柿子角呢。

  原来一直以为只有秦地才产柿子,后来才知,除了西藏、新疆之外,几乎各地都有柿子。但秦地的柿子无疑品质最好,名气最大。有镜心黄、镜面柿、尖柿、牛心柿、牛蛋柿、火罐柿、葫芦柿子,其中火晶柿子可谓天物,为柿中极品。此柿产自骊山脚下的临潼,骊山本为秦岭余脉,为一座死火山,地处关中腹地,所产的柿子个头不大,柴鸡蛋般,圆滚滚的。入秋摘下,于通风阴凉处静置一段时日,待霜一降,自动软化,且色红如焰,此时皮便薄如蝉翼,自顶一揭,环柿一周,柿皮整个剥下,便只剩下完整的果瓤,不可去咬,也不能吞,只需嘴一嘬,轻轻一吸,那红红的肉汁就如浓稠的蜂蜜,徐徐入口,缓缓入嗓,无核无渣,甜蜜自口到嗓到腹,最后到脑,通身只剩幸福了,唯有此时,你才明白了什么叫甘甜如蜜,也更叹服了火晶柿子这名起得神奇、美妙。

  这是火晶柿子的吃法,还有一种柿子,则需加工之后方可食用。临潼以北数十里,便是富平,虽说近在咫尺,那儿的柿子,长相却与火晶大不相同。富平的柿子体型硕大,大如牛卵,从树上摘下后,削去皮,用绳子穿起,吊于阳光下晾晒,待其水分蒸发,便层层码放于瓦盆之中,齐齐整整,过不了十天半月,那上面就生满一层糖霜,洁白如雪。此时的柿子已成饼状,柔韧筋道,食之甘甜如饴,也是做糕点、蒸甜饭的材料,只是那价钱,已非平民能常享用的了。至于其他软烂柿子,城里人常用白面粉掺拌了,再包以青红丝、核桃仁、冰糖,滚烫的油锅上煎熟,称作柿子饼,也是古城特色名点,尤以回坊做的最佳。至于柿子酒、柿子醋,则是乡人巧妙处理残次柿子的办法。

  关中谚云:好吃难克化。柿子性寒,食重,不可多食,多食则易积食,且难下行。故火晶、柿饼、柿子饼都不敢贪嘴多吃。

  还有一种树木,其木其叶其花,均与柿树一般无二,就连结出的果子,其形其色其味,也与柿子一样,只是那果子长到成人拇指大时,便不再长。柿子熟了,红霞似火,这果子始终青绿,且涩不能食,需摘下放置一段时间,颜色变黑时,才有甜味,那味道竟也同柿子一般无二,只是核大肉少,不如柿子甘甜。不知何故,乡人均称其为软枣,可能是个头、皱巴巴的外形与干枣相似吧。过去几乎每个村都有软枣树,就有那灵醒人,于冬季砍掉树冠,嫁接上柿枝,春暖花开,花蒂处便结了柿子。而今,软枣树几近绝迹,问起软枣,许多年轻人一脸迷茫,竟不知是何物。

来源:西安晚报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