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食宿有保障,就是很想家”

来源:工人日报

记者走访河南省灾民聚居地

"保证食物和住宿,这是想家"

我们的记者王伟伟和我们的记者董俊雅

7月28日,国家行政管理总局召开防汛救灾工作新闻发布会。自7月16日以来,河南省发生洪灾,已影响16个城市、150个县和城区,包括郑州和新乡。共有147.08万人紧急搬迁。

紧急搬迁的147.08万人的现状如何?我们的记者访问了几个临时定居点。

7月28日11时,记者来到河南省巩义市小观镇水路口村,那里的树木被连根拔起,道路受损,房屋倒塌。

"我们是巩义受灾最严重的村庄之一。临时安置地位于村部,谈及灾情,水口村党总书记张志伟说自己"很受打击"。

"美丽的乡村这块,我们是第二年在乡下修路的,村子很漂亮,很多郑州居民来这里参观。张志伟道:"现在简直不忍心看了,原来的旅游路、村道、乡间路、乡间路、县道......超过90%的地区被摧毁。"

"但只要有一个,就有希望。我们没有失去信心!张志伟说,村两委提前做好防范、抢救转移也是及时的,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出现一起失踪和人员伤亡的案例。村委会现在是一个临时定居点,"有60多人住在定居点,大约400人来这里吃饭。"

到了中午,村民们开始排队等候,用搪瓷碗吃东西。"面条味道不错,大锅米饭就是香气。7月21日雨停后,村里大部分村民都在这里吃一日三餐。

52岁的郑湘东很快吃完了一碗面条,把碗洗干净。为了不给和解带来负担,她和丈夫曹忠现在已经在车里休息了五晚,只在和解处吃饭。"我们有车留给那些更需要它们的人。郑向东说,面包、方便面、矿泉水、卫生纸、急救药......村里几乎所有的日常必需品都是免费提供的。

"目前,救助物资比较充足,安置、医疗、住宿、膳食都有保障。每个人都在考虑灾后重建。张志伟说,村委会分为宝通组、保安组、安抚组、捐赠组4个组,逐一组织登记村务事宜。在这个农村住区,村民们有什么生活需要,可以随时提出来,由工作人员来解决。每天都有郑州市、巩义市派出人员轮调保护,村医人员在安置区24小时待命。还有为群众安置提供文职服务的志愿者。

新乡市中北部的牧野区也是受灾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由于大雨和河流泛滥,城市水位居高不下,接送成为牧区居民的唯一选择。

牧野地区的几所学校成为定居点。作为牧区最大的小学,约有三四名来自被洪水淹没的村庄的受灾村民被转移到这里。

"大约1000人已经重新安置。为了更好地提供服务,我们实施了"集体责任"的"网格化"管理模式。"凌远小学校长李公佳介绍,学校将分为六个事务小组,每个教室作为一个"班级",每个老师负责一个"班级",从受影响的人中选出一个"班长"来帮助"班主任"为受影响的人提供管理服务。

记者在现场看到,在"网格"下管理下,生活有序地解决了。

在校园里,救援物资整齐地放在一个地方,吃饭的地方放在另一个地方,"医疗援助点"里挤满了附近的医院,诊所免费急救药品,24小时等待的来访医生。操场上有一块空地,专门用来存放附近居民捐赠的衣服,以便立即疏散这里的受影响人员。

受影响人群居住的教室干净凉爽。桌椅拼接在一起作为床板,分发给每个人的床上用品和洗漱用品整齐地放在桌子上。每个教室都有大约4到5个受灾家庭,井井有条。

在学校里,到处都可以看到穿着红色背心,看起来很年轻的志愿者。"我们都是这所小学的学生,我们来这里帮忙。"小志愿者马晓轩告诉记者。

记者走访了多个住区,发现救灾物资充足,受灾民众的住宿得到了充分保障。

然而,对于定居点的人来说,虽然生活是安全的,但最关心的是他们自己的家。"我们什么时候可以回家?"在鹤壁市齐县,随着局势的逐步缓和,落户的灾民往往会向县疾控中心格聪军询问。

"目前还不清楚你什么时候可以回家,但现在最重要的是保护定居点里的人的安全。葛说,人员高度集中于住区,流动性强,是灾后防疫工作的重点。

葛说,在齐县,所有定居点开通前都有一次全面杀伤,每天定期杀杀两人后,安排专人到走廊、居民区等小区专门负责,确保群众转移不出现集中疫情。

"杀灭的主要目的是消灭细菌和各种蚊蝇,切断感染源。齐县卫健委副主任王海林表示,对于村民尚未搬回去的村庄,水位下降后,将按照《琦县洪涝灾区预防性消毒方案》严格执行杀杀行动的内容,确保村民安全返回。

由于防疫任务繁重,自全面开展杀杀工作以来,葛聪俊等10余名一线人员在安置点从事杀伤工作,平均每天只能休息三四个小时,天气炎热使长期穿着工作服的工作人员都有骡子。

当时是深夜,定居点里的人都睡着了。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尽快让水退却,让生活回到过去的平静。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