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义工旅行:做义工换食宿口头约定 情怀背后藏“套路”

来源:工人日报

志愿住宿通常是口头同意的,人身安全难以保护,志愿者可能会换工作

志愿者旅行:隐藏在感情背后

阅读提示

通过短期、轻工的志愿者旅行来换取食物和住宿,在年轻人中越来越受欢迎。但是,志愿者出行背后也可能隐藏着"一套路"的感受,应该做好"避坑"的策略,保护自己的权益。

"十一"假期即将来临,志愿者出行信息在众多年轻人,尤其是大大学生朋友圈中掀起了一波"种草"的浪潮。

通过短期、轻工的志愿者旅行来换取食物和住宿,在年轻人中越来越受欢迎。

今年夏天,这位二年级学生花时间参加了一次西藏志愿者之旅。在西藏的50天里,她通过在一家青年旅社做志愿者,节省了约3000元的食宿。她发布了一段简短的视频,记录了这次志愿者之旅,并为她的摇摇杯号码筹集了3万多块粉末,直到现在,每天都有网民发消息征求意见。

在首选的旅游目的地,用省钱的方式感受当地生活,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是很多人选择志愿者旅行的初衷。不过,业内人士提醒,在志愿者出行前,也应做好"避免坑坑"的策略,给自己的人身安全和相关权益上一个"保险"。

口头协议,做旅游住宿志愿者

6月23日,葡萄柚从北京出发,抵达西藏拉萨两天。原本打算只旅行10天,但他住的青年旅社正在招募志愿者,葡萄柚决定留下来"解锁"志愿者旅行。

她和宿舍负责人口头约定,通过志愿者工作换取住宿,主要工作是入住和退房、整理床单、打扫卫生等工作。当时,有四名名义工人,每人每周工作两天轮班(9-16人.m和两次夜班(16-23人.m)。到7月中旬,客人的数量越来越多,他们的工作变得更加繁忙。

记者搜索发现,目前,很多线上平台都有志愿者出行招聘信息,除了民宿客栈,还有书店、咖啡店、餐馆、农场等经营者也在招募志愿者,有的平台还提供"求职招聘"的双向选择。志愿者出行通常分为7天、15天、30天,香格里拉、丽江、漳州岛、厦门等热门目的地。

云南省香格里拉一家客栈的老板透露,她在八年内招募了不少于15名志愿者,其中大多数是大学生,他们志愿服务主要是为了省钱和深入体验当地生活,还有一些在辞职或失业后处于混乱时期的人,想利用志愿者工作跳出固定的圈子,重新思考未来。

在Leaf看来,志愿者为寄宿家庭提供更多的劳动力,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运营成本。一些志愿者还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他们的旅行经历,这也有利于民宿的推广。

除了志愿者住宿外,在旅行期间提供野生动物保护、教学、环境保护、老人护理等志愿服务的国际、国内志愿者旅行项目,也是"圆粉"年轻人。

在隐藏"成套方式"的感觉背后,志愿者可能会改变工作

"在一个陌生的地方遇见你有趣的灵魂,遇见更好的自己"......大多数志愿者旅行招募信息使用"情感"文案来打动年轻人的心。

然而,由于志愿者出行在中国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无论是组织还是运作机制都存在不完善的地方,"诗与远方"的愿景背后,可能隐藏着"志愿者工作"的"成套方式"。

"我早上8点起床开始工作,现在是晚上10点,一天结束时我无法忍受。90后张强向记者吐出自己志愿者出行"踏脚坑"的经历。他在浙江省东济岛的一家民宿做志愿者,"感觉自己像个自由劳动者"。

记者梳理发现,志愿者为食宿"槽点"大多集中在工作时间长短、体力与约定不符、住宿条件差、人身安全无法得到保障等方面。

此外,一些平台还利用招募志愿者作为转移粉末的秘密手段——需要转发微信公众号文章或收集朋友圈点赞,才能获得志愿者申请资格。

一些旅行社也嗅到了志愿者旅行的机会。例如,一些旅行社使用志愿服务期限认证和志愿者证书的颁发作为旅游产品的卖点。旅行社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一些大学生报名参加志愿者旅行,为了充实简历,在申请海外学校时可以"加分"。记者看到,在大熊猫基地体验熊猫饲养员的"志愿者一日游"需要1580元。

提高志愿者招募门槛,约定双方权利义务

大多数寄宿家庭经营者和志愿者都是口头协议,没有就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签署协议。那么,如何更好地规范志愿者出行,使志愿者的人身安全和相关权益得到保障呢?

一位曾参与过在线志愿者出行平台调研的业内人士指出,由于缺乏监管,加上平台人员数量有限,很难对酒店进行实地考察,因此对物业的描述不真实是不可避免的。他建议加强对相关平台的监管,提高志愿者寄宿家庭的准入门槛。

汇业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洪桂斌表示,志愿者与民宿的关系极不稳定,个人依赖性弱,是一种志愿者行为,不构成就业或劳动关系,类似于民事劳动关系。一旦志愿者的人身安全受到损害,为了体现公平合理的原则,一般会考虑经营者在利益范围内给予适当的补偿。根据《民法典》的有关规定,财产经营人还应当承担相应的担保义务。

不过,他也指出,更重要的是完善志愿者登记制度,通过行业力量对经营者使用志愿者的行为加以约束,特别是要防止经营者以名义招募志愿者,践行企业就业的做法。

"志愿者换董事会志愿者严格来说是'零工作经济'的一部分。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战略研究所教授魏翔认为,志愿者旅行需要解决如何定义这种就业形式并将其纳入受监管就业的领域。他建议,志愿者招募信息发布平台应以第三方身份与经营者和志愿者就权利义务、购买保险等内容签署协议,同时通过备案制度等方式保护志愿者人身安全。

业内人士提醒,在参加志愿者出行时,首先,选择正式的第三方平台核实招聘信息的真实性,在出发前,与经营者就工作内容、时长、住宿条件、购买保险等权利义务达成共识,并签署相关协议;

记者 王伟伟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