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古董承载的历史,精美复杂的工艺品,古人的毅力真是让人佩服

导读:夏、商、周三朝,离我们实在太遥远了,而且史料也没有详细的记载。所以那段时期到底发生过哪些传奇的往事,我们根本无从得知。不过,我们可以通过那些惊世的国宝,来窥探那一段神秘历史里,鲜为人知的传奇。

古董承载的历史,精美复杂的工艺品,古人的毅力真是让人佩服

湖北省博物馆收藏的曾侯乙尊盘

夏、商、周三朝,不仅仅是中国最早的三个朝代,也是中国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个时期,上古时期嘛。咱们璀璨五千年的华夏文明,正是在这个时期初步形成的。

不过,如此重要的一个时期,对咱们普通老百姓来说, 却是陌生而神秘的。原因嘛,一来时间离的实在太过遥远;二来历史资料中的记载也少的可怜。

这就让我们对那个时代知之甚少。那个上古时代都有过一些什么风云的人物,那个时候的古人有着怎样的聪明才智?他们是怎么样来过自己的生活的?咱们很难了解。

古董承载的历史,精美复杂的工艺品,古人的毅力真是让人佩服

曾侯乙尊盘出土于湖北随州市曾侯乙墓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咱们就无从了解那段历史,咱们来看一件特别的礼器,就是这件收藏于湖北省博物馆,造型极为特别的“曾侯乙尊盘”。

1978年,考古人员在湖北随州市擂鼓墩,对战国早期的曾侯乙墓进行发掘的时候,发现了曾侯乙尊盘。曾侯乙,是周王族诸侯国中的曾国国君。

曾侯乙尊盘,就是曾侯乙随葬的最为珍贵的青铜器之一。而且是大陆首批禁止出国展览的文物之一,真正的国宝级文物。

那么,这件曾侯乙尊盘如此珍贵,它到底特别在哪呢?就特别在它的造型上。这个曾侯乙尊盘极其复杂,上边的蟠虺,也就是小蛇,多达上千条,而且每条都还蜷曲着。

古董承载的历史,精美复杂的工艺品,古人的毅力真是让人佩服

曾侯乙尊盘是国宝级文物,禁止出口展览

您说造型如此复杂的玩意儿,两三千年前的工匠究竟是怎么做出来的?这个尊盘出土的时候,就这个尊盘的制作工艺,整个考古界曾经有过一次大争论。

有人说是先做了一个个的部件,然后进行最后的组合;也有人说它很可能是雕刻而成的。但是不管是哪种说法,最后谁都没法说服对方,最后没办法给出一个完全合理的解释。而且这一争,足足争了20年。

这个问题争论了20年,那20年后就不争了,为什么?有答案了呗。最终这个问题,被曾经参与曾侯乙墓发掘工作的专家黄金洲,找到了答案。

20年时间里,他通过反复的琢磨,反复的实验,最终成功破解了这道谜题。古人究竟是用的什么方法,做出如此精美的尊盘呢?这个方法就是叫做“失蜡法”。

古董承载的历史,精美复杂的工艺品,古人的毅力真是让人佩服

曾侯乙尊盘上边的小蛇,多达上千条

那么,什么是失蜡法呢?咱们来稍微了解一下,在古代,青铜器造型往往会采用中介物质,比如说石蜡。因为石蜡质地柔软,可以雕刻复杂的花纹,这就蜡模。

蜡模雕刻完成之后,就要盖上三层的石英砂,反复的持续两天,让它形成坚硬的外壳。之后,把包有硬壳的腊,横放进炉里面烧。

遇到高温,蜡模就慢慢的液化,流失了。这个时候石英外壳中间就变空了,成了空腔。让石蜡流失,“失蜡法”的名字就这么来的。

古董承载的历史,精美复杂的工艺品,古人的毅力真是让人佩服

曾侯乙尊盘制作工艺极其复杂

石蜡流失之后,模具中空就可以往里头灌铜水了。在重力的作用之下,铜水慢慢地灌满空腔。而当铜水冷却凝固的时候,再剥离厚厚的外壳,这样尊盘的一个部件也就宣告完成。

怎么样?咱们的先民,咱们的祖先真的是太有智慧了。不过,最值得咱们赞叹的不是这份才智,而是古人制作尊盘的意志。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尊盘上的一个小小部件,即便借助现代工具,也需要一个月时间才能完成。

而尊盘它的工艺极其复杂,专家推测,依照古人的工艺水准,要完成尊盘,估计制作人员可能花了十几二十年的时间。而那个时代人的寿命又短,可能一辈子也可能就是做成一两件这样的东西。

古董承载的历史,精美复杂的工艺品,古人的毅力真是让人佩服

曾侯乙尊盘制作工艺之精妙,至今无法复制

你想想看,几十年沉心做一件,或者一辈子沉心做,一到两件工艺精品,这样的意志是不是最值得咱们后人赞叹的呢?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