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宣化烙画非遗传承人 “烙”出冬奥盛景

葫芦烙画是中国传统手工艺术

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

宣化烙画非遗传承人郭春雷

将传统文化与冬奥元素巧妙融合

创作出系列作品

郭春雷:非遗传情“烙”出冬奥盛景

“我想尽可能多的创作一些有关冬奥会的葫芦作品,让更多的人了解冬奥会,认识我们张家口,也将葫芦烙画这项民间艺术文化传播出去。”2月10日,在张家口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葫芦烙画项目传承人郭春雷的工作室内,他正在加班加点制作以“冬奥冠军”为主题的葫芦烙画系列作品。同时,他已先后创作了《雪如意》、《虎盼冬奥》、《大好河山》等30多个葫芦烙画和木版画冬奥作品,用自己的方式为冬奥会献一份力,表达对冬奥的美好祝愿。

宣化烙画非遗传承人 “烙”出冬奥盛景

以葫芦为媒介 弘扬冬奥精神

今年53岁的郭春雷,家住宣化区庙底街社区辖区内,作为张家口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葫芦烙画项目传承人,从冬奥会申办成功那一刻起,就萌生出“一定要用自己的特长和爱好,以葫芦为媒介,创作葫芦烙画作品,弘扬冬奥精神助力冬奥会”这一想法,想用自己最擅长的葫芦烙画来创作一系列冬奥会元素的作品,让更多的人能通过葫芦烙画去了解冬奥会,爱上冰雪运动。慢慢的他开始在脑海中酝酿起各种“助力冬奥”烙画作品的画面、构图,并先后创作了《雪如意》、《虎盼冬奥》、《“大好河山”》等30多个葫芦烙画和木版画冬奥作品。

宣化烙画非遗传承人 “烙”出冬奥盛景

为创作冬奥系列主题的葫芦烙画,郭春雷要查阅大量资料、新闻、图片等信息揣摩研究。其中,《雪如意》这个高约50厘米,宽约40厘米的葫芦烙画作品,在创作之初寻找资料时,更是让郭春雷下了很多功夫。“这个作品上有象征着冬奥会的奥运五环,有我们祖国的万里长城,还有建于我们张家口的雪如意,将这些元素融合在作品里,在配上文字‘中国加油,一起向未来’,表达了对冬奥会的美好祝福。”但创作过程中,由于从未见过“雪如意”真容,郭春雷一直苦于不得其神,直到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去往张家口市崇礼区,这才有幸能够近距离观察、揣摩“雪如意”,最终成功创作出来。

宣化烙画非遗传承人 “烙”出冬奥盛景

烙画“冬奥冠军” 纪录健儿夺奖

“葫芦烙画是一项国家级非遗项目,从西汉年间就有了,清朝年间达到鼎盛,做出来的成品很有立体感,而创作时最困难的就是人物开脸和动物毛发的展现。”看着工作室内,摆放的大大小小、形体各异的葫芦烙画,郭春雷说道。

宣化烙画非遗传承人 “烙”出冬奥盛景

自冬奥会开幕后,他就加班加点,每天绘制到凌晨,再次创作了以“冬奥冠军”为主题的葫芦烙画系列作品。到目前为止,已先后创作了武大靖、谷爱凌、任子威、苏翊鸣等冬奥会上获奖的运动健儿人物形象葫芦烙画。同时,他准备用葫芦烙画的形式,分别为冬奥会每一位获奖的中国运动健儿,绘制烙画形象以作纪念。

宣化烙画非遗传承人 “烙”出冬奥盛景

“在冬奥会时期,能够用自己的特长和爱好,将国家的优秀运动员用葫芦烙画的形式,做在葫芦上,感觉这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情。”郭春雷表示,“国家为我们提供向世界展示的平台,作为葫芦烙画非遗传承人,我觉得应该将这项民间艺术文化传播出去。”

宣化烙画非遗传承人 “烙”出冬奥盛景

看着郭春雷手持电烙笔,手腕轻微移动,伴着细缕青烟升起,一个个冬奥健儿形象就栩栩如生的烙在了葫芦上。铅笔起稿、电烙铁勾线、渲染、压色,葫芦烙画铅笔起稿后,从用火笔起笔后,整个过程一笔不能错。这样一步步绘制下来,才能保持葫芦烙画作品颜色不掉,作品更加入木三分。

郭春雷介绍,葫芦烙画本身就是民间艺术文化,承载着传统民间工艺技艺,用烙铁的温度体现颜色浓淡变化,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他能通过这种艺术参与到冬奥会当中,他感觉很自豪和光荣。随后,他还准备着手绘制冬奥吉祥物冰墩墩、雪容融,表达对冬奥会的祝福,传播冬奥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

为宣化烙画非遗传承人

点 赞

记者:刘昶

实习生:何昔瞳

通讯员:田静

编辑:陈健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美丽宣化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