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明朝大奸臣严嵩的坎坷为官之路

明朝大奸臣严嵩的坎坷为官之路

严嵩,字淮中,成化十六年(1480)出生,江西袁州府分宜人。严嵩的幼年教育是相当成功的,据说他三岁时就学会了写字,到六岁已经能背诵四书五经,但最厉害的还是八岁那年,严嵩因为成绩优秀,作为优秀童生考入了县学,而清官海瑞作为童生那年已经二十八岁了,六七十岁考不上县学的童生大有人在,相比之下,严嵩实在是一个有为少年。

直到弘治八年(1495),十六岁的严嵩准备参加乡试,行李都准备好了,不凑巧,他爹死了,这真是一个让人悲痛的事情,就这样严嵩只好在家守孝三年,因为根据明代规定,死了爹的必须在家守制三年,三年后,严嵩带着他爹的遗愿和满腔的抱负前往南昌,一举中第,金榜题名。

严嵩的乡试成绩非常好,所以对于第二年的会试,他本人十分自信,可事实与他开了一个大玩笑,名落孙山,严嵩只好叹着气,选择了复读,为三年后的考试做准备,结果是希望有多大失望就有多大,严嵩又一次失败了。都说失败是成功他妈,严嵩没有放弃,他相信自己一定能够成功,于是他去考了第三次,不过这次他已经不抱任何希望了,而且要是考不上的话他已经准备好做一名打工青年了。可是老天又和他开了一个玩笑,善意的玩笑,他意外的考中了,二甲第二名。一甲只有三个人(状元、榜眼、探花),所以二甲第二名就是全国第五名,这样的成绩是相当的好啊,严嵩都惊讶自己能考的这么好,他认为改变自己命运的时刻来了。正德元年(1506)严嵩被选为翰林,成了一名庶吉士,这一年他二十七岁。

明朝大奸臣严嵩的坎坷为官之路

老年严嵩剧照

正德四年(1509),严嵩的母亲去世,他是一个十分孝顺的人,在父亲死后,母亲含辛茹苦抚养他,供他读书考试,这对于年轻的严嵩来说实实在在是一个噩耗,以至于他一度伤心过度,差点送了命,悲痛至极的严嵩这时做了一个十分勇敢的决定:辞官回家。这是一个让人钦佩的抉择,一个前途无量的年轻人,为了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毅然回家守孝,二十七岁的严嵩的确有过人之处。三年守孝期结束,朝廷多次下旨招他入京为国效力,可严嵩拒绝了:“奸人当道,在下不堪与之为伍”,当时的严嵩是一个多么正直的人啊。

但隐居十年之后,他答应了一个人的邀请,再次出山为官,这个人就是内阁首辅杨廷和,在严嵩看来,杨廷和是朝廷支柱,更重要的是严嵩高中的那年,慧眼识英才,点中严嵩试卷,对他赞赏有加的人正是杨廷和。

正德十一年(1516),严嵩正式出山,担任翰林院编修,一个低级的小官,一个碌碌无为的小官。正德十四年(1519)六月,严嵩传旨归来的路上,上天和他又开了一个玩笑,在一个错误的时间把他送到了一个错误的地点。因为宁王叛乱,严嵩躲了起来,并且躲的比较彻底,京城也不去了,托人请了假,直接回了老家。就这样,严嵩又过上了休养的日子,但上天注定要让他出场,两年后,朱厚照驾崩,杨廷和代理朝政,在严嵩看来,报效国家的时机来了。正德十六年(1521)严嵩正式入京,他的人生彻底改变。可刚一进京,严嵩就发现情况不对,他去拜会老师杨廷和,杨廷和却对他不冷不热,弄得他好不尴尬。其实页并不是杨廷和不想理他,而是杨廷和正忙着一件大事而顾不上严嵩。这一年,严嵩四十一岁,一个不上不下的年纪,前辈上级退休了,同辈都升官了,晚辈又看不起他,他成了没人要的孩子。礼部官员考虑了很久,觉得这人实在没啥用,又榨不出油水,就把他发配到了南京翰林院,一个鬼都不理的地方,可是严嵩没有办法,只好老实的去南京报道。但是天无绝人之路,正是这个缺德的工作,救了他的命,给他带来了光明的前途。因为在此刻的京城,正掀起了一场史无前例的风暴,斗争的结果人尽皆知,在这成惨烈的政治斗争中,杨廷和下台,新一代权贵登上舞台。严嵩运气实在不错,出事的时候他在南京,无门无派,每天就是喝喝茶,遛遛狗,日子是相当滋润。但严嵩确很清楚,他飞黄腾达的日子来了,虽然他的老师杨廷和失败了,可是他还有一个十分要好的朋友兼老乡——桂萼。果然,不久之后,京城传来消息,严嵩由南京调往北京,连升三级,担任国子监祭酒,一个部门的最高长官。坎坷的人生,虚伪的官场让严嵩明白了一个道理——左右逢源。这开始之后,严嵩进入了事业的快车道,开启了他的逆袭之旅。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