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史记》当中,司马迁记载了几位刺客的生平事迹,其中的专诸、聂政、豫让、荆轲被后人并称为“四大刺客”。今天我们要说的便是四人当中最为悲壮和侠义的聂政,他为知己杀韩相,又害怕连累家人而在死前自毁面容,可谓非常令人钦佩。

聂政(?—公元前397年),战国时期的侠客,韩国轵(今河南济源东南)人,以任侠著称,为春秋战国四大刺客之一
聂政本是战国时韩国人,因杀人避罪,带着老母和姐姐逃到齐国,在市场上屠狗卖肉。奉养母亲。
韩国的大夫严仲子因与韩国的丞相韩傀(字:侠累)结仇,潜逃濮阳。因怨恨韩傀逼迫自己背井离乡,所以四处寻访猛士,希望能帮自己刺杀侠累。听说聂政为侠义之士,亲自上门拜访。严仲子往返数次,与聂政结交为友,但未提刺杀之事。严仲子在聂政母亲生日之际,赠金百镒,为聂母祝寿,聂政拒不接受。虽明知严仲子应有求与已,但却并未表露什么。史记中并未记载细节,但是想来聂政应该态度不怎么样。
后来聂母故去,聂政守孝三年后。对自己朋友说:我只是平民百姓屠狗之辈,严仲子为士大夫卿相。严仲子因为欲报仇怨而亲近我这样低贱之人,赠母百金祝寿,我虽不受。但也不能厚颜置之不理。以前不愿奉命,是因为老母在堂,今母亲已享尽天年,是我报答严仲子的时候了。
于是面见严仲子,严仲子说明原由。聂政拒绝严仲子派人相助,单人独剑直入韩国。韩傀是韩国国君的叔父,护卫众多。聂政仗剑直入韩傀府邸,就于大堂之上刺杀了侠累。护卫围攻聂政,聂政手杀数十人,见无法脱身。便自己剥掉面皮,挖出眼睛,又自己挑出肚肠,自杀而死。
韩国人将聂政尸首,公开放在市上,出钱查询,都不知他是谁。于是韩国人就出告示悬赏,有能够说出杀国相韩傀的人,赏给他千金。
聂政的姐姐聂荌(一说荣)听说有人刺杀了韩国的宰相,却不知道凶手到底是谁,全韩国的人也不知他的姓名,陈列着他的尸体,悬赏千金,叫人们辨认,就抽泣着说:“大概是我弟弟吧?”于是马上动身,前往韩国的都城,来到街市,死者果然是聂政,就趴在尸体上痛哭,极为哀伤,说:“这就是轵深井里的聂政啊。”
旁人劝道“此乃刺韩相之凶手,韩王悬赏千金欲求其姓名,他的亲人恐怕也难逃重罚。你不躲避,怎么还敢来辨认呀?”聂嫈回答:“聂政之所以蒙受屈辱隐迹于市贩之中,是因老母在堂,我尚未嫁。严仲子认识吾弟聂政于屠贩之中,屈身结交,此深厚知遇之恩怎可不报!士为知己者死,聂政不过是因为我才毁坏自己的躯体,以免被人辨认出来牵连与我。但我又怎能害怕被牵连而任聂政的英名埋没!”大呼三声“苍天”。死于聂政身旁。
后世对聂政姐弟多有歌咏。
晋、楚、齐、卫诸国:“非独政能也,乃其姊亦烈女也。乡使政诚知其姊无濡忍之志,不重暴骸之难,必绝险千里以列其名,姊弟俱僇於韩市者,亦未必敢以身许严仲子也。严仲子亦可谓知人能得士矣!”
唐雎:“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为母辞金义且仁,却甘为盗忍轻生。
若非有姊扬风烈,千古谁知壮士名!
关于聂政所刺杀的对象却还有另一个版本,记载于据《太平御览》卷五七八卷引《大周正乐》中:“聂政父为韩王治剑,过时不成,韩王杀之。时政未生,及壮,问其母:‘父何在?’母告之。政欲杀韩王,乃学涂,入王宫,拔剑刺韩王不得,走。政逾墙而去,入太山,遇仙人,学鼓琴。漆身为厉,吞炭变其音,七年而琴成。……政鼓琴阙下,观者成行,马牛止听,以闻韩王。王召政而见之,使之弹琴。政即援琴而鼓之,内刀在琴中。政于是左手持衣,右手出刀以刺韩王,杀之。”据说聂政奏的曲子就是《广陵散》。然后这个版本认尸的是他的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