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明朝276年历史,16位皇帝,个个都是有故事的人

作者:安心姐姐的书屋

人猿相揖别。

只是几个石头磨过,

小儿时节。

铜铁炉中翻起火焰,

为问何时猜得?

不过几千寒热。

人世难逢开口笑,

上疆场彼此弯弓月。

流遍了,

郊原血。

一篇读罢头飞雪,

但记得斑斑点点,

几行陈迹。

五帝三皇神圣事,

骗了无涯过客。

有多少风流人物?

盗跖庄蹻流誉后,

更陈王奋起挥舞黄钺。

歌未竟,

东方白。

这是毛主席的诗词《贺新郎·读史》,毛主席十分喜爱阅读史书,也最懂历史。他的救国智慧、治国方略甚至于他的诗词,都可以在中国历史中找到渊源。

喜欢读史的毛主席曾对《朱元璋传》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这种情况在他的一生中是不多见的,足见主席对明史的重视。

由此可见,明史在上下五千年的中国历史长河中,就具有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涌现了很多正在说明史的作品。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正说明朝十六帝》这本书,它将明朝的十六个皇帝的人生轨迹,以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用平民化的视角,栩栩如生地展现在了我们面前。 一副恢宏而传奇的、繁复而又活泼生动的大明历史画卷,徐徐展开。

明朝276年历史,16位皇帝,个个都是有故事的人

本书的两位作者是许文继、陈时龙。

许文继,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目前供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明史室,从事徽学与明清社会经济史研究,发表论文多篇。

陈时龙,2004年复旦大学历史系获博士学位后来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明史室工作。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古代通史研究室主任,兼任中国明史学会副秘书长。主要研究明代思想史、政治史。

接下里让我们穿越今古,走进明朝276年的历史,探究明朝16位天子或励志或荒唐的精彩故事。

明太祖朱元璋,草根的人生逆袭故事至尊版;明成祖朱棣,马上天子名垂史册;明仁宗朱高炽,和查尔斯王子一样苦苦盼皇位;明宣宗朱瞻基,一半是盛世一半是隐忧的君主;明武宗朱厚照,永远是青春期的劲爆少年霸主;明世宗朱厚熜,沉迷炼丹不理朝政的甩手“东家”;明思宗朱由检,固执己见、刚愎自用的亡国之君。

今天我们不仅要说朱家的江山和男人,更要着重说说这些君王背后的女人们。看看朱家江山坐的稳,美人更是选的准,坐拥江山和美人的大明天子都有谁。说说这些贤良淑德的女人对大明天下不可估量的历史作用。

01 明太祖与千古贤后的爱情故事

“燕子矶兮一秤砣,长虹作杆又如何?天边弯月是钩挂,称我江山有几多!”很难想象,如此豪气的诗句竟出自草根出身的明太祖朱元璋之口。

清代的史学家赵翼曾说:“盖明祖一人,圣贤、豪杰、盗贼之性,实兼而有之者也。”朱元璋正是这样一个人,豪气和匪气兼具的一个非常有个性的人;一个色彩斑斓的人。

在朱元璋少年时,家中一贫如洗,辍学做了放牛娃。由于干旱和蝗灾,发生了大规模的饥荒和瘟疫,朱元璋的父母和哥哥在此期间相继去世。无依无靠的他只好到皇觉寺出家做了和尚,云游四方,靠化缘度日。颠沛流离、穷困潦倒的朱元璋,投身到农民起义的浪潮中,加入了红巾军,成了首领郭子兴的亲兵。

郭子兴比较喜欢相貌不凡且机智灵活、精明能干,外出作战总是身先士卒的朱元璋,把自己的义女马氏许配给了他。

遇到生命中的贵人郭子兴,成就了明太祖的一段爱情佳话。

有人说每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有一个伟大的女人,朱元璋也不例外,马皇后成了他生命中最大的支撑,是他完成帝业的坚强后盾和贤内助。

她调和朱元璋和义父的矛盾,稳定了他的军中地位;带领妇女制作军装和军鞋,支援前线鼓舞士气;劝谏太祖减少杀戮,稳定帝业等等。

太祖曾深情地对马皇后说:朕起自布衣,登得帝位,外靠功臣,内恃贤后,为朕司书,为朕随军,为朕亲缉甲士衣鞋,种种劳苦,不胜枚举。古称家有良妇,犹国有良相,今得贤惠如后,朕益信古语不虚。

马后却说:妾闻夫妇相保易,君臣相保难,陛下不忘妾同贫贱,愿与君臣同艰难。

在中国历史上,后宫多秽乱,而马皇后,却像一道耀眼的光芒,显示了人性之美,女性之美,千古贤后非她莫属。

只可惜,年仅51岁的马皇后因病去世,这样一个贤后的去世,让太祖痛彻心扉,久久不能释怀,自此再也没有立后。

明朝276年历史,16位皇帝,个个都是有故事的人

02 明仁宗和张皇后的伉俪佳话

张氏嫁给仁宗时他还不是太子,张氏被封为世子妃。永乐二年被封为皇太子妃。

张氏人品好,贤德淑良,做事周到谨慎,深得成祖及仁孝皇后的喜爱。

当时,另外两位皇子赵王、汉王虎视眈眈皇太子位,总是离间太子和成祖的关系,蓄意陷害太子,成祖也有易储之心。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张氏处乱不惊,竭尽全力多次维护丈夫的储位,曾说到“濒易者屡矣,卒以后故得不废”。

有一次,成祖在内宫举行宴会,张氏亲自下厨露一手,把成祖和皇后都服侍得特别开心。成祖对皇后夸赞说:“新妇贤,他日吾家事多赖也。”的确,后来的事实证明张氏很能干,识大体,顾大局,真是应了好女人旺三代的古语。

做了皇后之后,张氏关心政治和民生,对朝廷内外发生的事情都很了解,成了仁宗最好的助手。

但是最难能可贵的是,张皇后虽然懂政治但不干政,对自己的家人管束得非常严格,不允许他们没有能力而凭借自己的关系谋取高官厚爵,更不允许他们干预朝政。

就这样,仁宗在张皇后的支持理解下,虽然47岁才登基,但是他任用贤臣,重农恤民,宽刑省狱,洁身自爱,治国有方,天下太平,国泰民安,赢得了“仁宣之治”的大明盛世。

只可惜,大器晚成的仁宗只做了一年的皇帝,就病逝了。

张皇后和仁宗的伉俪佳话穿越古今,依然有着现实的意义。好像女人就是男人的一所学校。

03 明孝宗与张皇后的一夫一妻制故事

这个标题一看就让人惊诧,在那后宫佳丽三千的年代,一夫一妻太特立独行了,开了中国历史一夫一妻制的先河。有人说,明孝宗,可能是中国皇帝中唯一一个践行一夫一妻制的帝王。

他一生中只有一个皇后,而且没有其他的嫔妃。皇后张氏,河北沧州人,按照明朝中期后的

选妃制度,皇后一般都出身于平民之家,张氏的父亲原只是一个秀才,后保送入国子监读书。张氏出身于读书人家庭的书香门第,家教好,知书达理,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1487年张氏与时为太子的孝宗成婚,同年九月,孝宗继位,张氏被正式立为皇后。

1491年,张皇后生下皇长子朱厚照,即后来的武宗。朱厚照一生下来,就面容清秀,举止非常,有诗句形容:“粹质比冰玉,神采焕发。”这个孩子深得孝宗的喜欢和疼爱,对于孩子的母亲自然是更加宠爱。

晚明学者黄景昉说:“时张后爱最笃,同上起居,如民间伉俪然。”皇帝皇后像民间的夫妇一样,一起起居,琴瑟和鸣。这在封建皇帝的私人生活中,真是少见的。

身处粉黛成群的后宫,孝宗的情形肯定让人费解。对于孝宗的一夫一妻制也有很多种解说,这里就不累述。

总之,夫妻俩兴趣爱好相投,共同成长。孝宗是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也是让人佩服。张皇后能让堂堂一个天子,集专宠于一人,也必是能力非凡之奇女子。他们夫妇的伉俪情深,令人羡慕不已。

04 写在最后

《正说明朝十六帝》到这里故事就要缓缓落下帷幕。这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让每一个皇帝跃然纸上,让大明历史荡气回肠。

明朝276年历史,16位皇帝,个个都是有故事的人

“纸上得来终觉浅”我们读史,是要将历史和我们自己的生命融为一体,在让他人的人生里攫取我们自己的人生智慧,过好自己的人生,方为懂史。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