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中苏珍宝岛之战深度解读:差点爆发核战,中、苏、美背后的博弈

作者:百年战争史

众所周知,新中国成立后,中苏关系经历了十年的蜜月期。当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列强对中国实行经济以及技术的全面封锁。而社会主义老大哥苏联伸出的援助之手,对当时还很弱小的中国来说,无疑是弥足珍贵的。

中苏珍宝岛之战深度解读:差点爆发核战,中、苏、美背后的博弈

不过,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赫鲁晓夫上台后,热衷于推行大国沙文主义,短短十年,中苏关系便从合作走向了对立。

而在1969年发生的珍宝岛保卫战更是使得中苏关系走向冰点。中国更是遭遇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危机。而在珍宝岛保卫战背后,美国却是一反常态,竟然在背地里帮助了中国。

这其中的前因后果究竟是怎么样的?这期我们就来深度解读一下,珍宝岛保卫战背后中美苏三国背后的博弈。

珍宝岛爆发的国际大背景

二战后,雅尔塔体系的建立形成了美苏争霸的冷战格局。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那是针尖对麦芒。

中苏珍宝岛之战深度解读:差点爆发核战,中、苏、美背后的博弈

雅尔塔会议三巨头: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

换句话说,在美苏争霸这样一个国际格局中,美国和苏联的利益是要得到优先保障的。而一个大国是无法独善其身的,要么成长为一颗参天大树,要么就只能寄人篱下,依附于美苏一方。

所以,在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选择了“一边倒”亲苏的外交政策。朝鲜战场上,中国得到苏联的支持,将世界头号军事强国美国打得丢盔弃甲,一败涂地,最后只能在停战协议上签字。

之后,中苏更是联合起来推动全球的民族解放运动,使得美国疲于奔命。

到了60年代,中苏关系虽已经破裂,但在越南抗美的战争中,还是保持了一致的态度。在近20年的越南战争中,打得美国国内民不聊生,通货膨胀严重,社会矛盾重生,更是打出了美国没有希望的一代。

中苏珍宝岛之战深度解读:差点爆发核战,中、苏、美背后的博弈

60年代美国国内反战游行

也就在这时,苏联也犯了帝国主义的毛病,在国际上搞起了霸权主义,被我们的总理批评为“社会帝国主义”。

不仅如此,苏联还想要称霸亚洲,将手伸向全世界。这无疑是严重威胁到了中国的安全。

就是在这样一个国际大背景下,珍宝岛保卫战爆发了。

珍宝岛保卫战爆发

自1967年到1969年3月,苏联军队已经蓄意入侵大陆珍宝达16次之多,从一开始互相对骂到推搡,最后发展到棍棒武斗。面对中国方面的严重警告,苏联方面置若罔闻,依旧是我行我素。

为此,我们的掌舵人制定了“针锋相对,寸土必争”“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等一系列边防斗争的指导思想和反侵略斗争的行动方针。

中苏珍宝岛之战深度解读:差点爆发核战,中、苏、美背后的博弈

珍宝岛保卫战

中国边防军也曾从全国挑选武术高手与入侵的苏军进行棍棒交锋。但随着苏军挑衅的势头愈演愈烈,双方的对峙也是逐步升级,到最后甚至出现射杀边民的恶性事件,中国方面不得不着手反击。

1969年3月2日,70多名全副武装的苏军乘坐4辆军车,悍然入侵大陆珍宝岛。上岛后,苏军蓄意开枪射击我方军民,打死打伤我方军民6人。我军根据中央指示,就地反击,将入侵的苏军赶了出去。

3月15日,苏军再次大规模入侵珍宝岛,50多辆坦克后面跟着100多名苏军,浩浩荡荡冲着珍宝岛开进。解放军经过长达9个小时的英勇作战,最终击退了苏军。

两天后,苏军再次卷土重来。70多名苏军在坦克的掩护下,第三次入侵大陆珍宝岛。解放军英勇还击,击退了来犯的苏军,捍卫了中国的领土主权。

苏军的三次入侵就是整个珍宝岛保卫战的来龙去脉。

中苏珍宝岛之战深度解读:差点爆发核战,中、苏、美背后的博弈

珍宝岛保卫战中我军缴获苏军的T62坦克

核战争的阴云

三次入侵都以失败告终,这不禁使得苏联高层恼羞成怒。随即勃列日涅夫立即增兵中苏边境,苏联在中苏边境的兵力迅速增加到144万。

不仅如此,苏联国防部长格列奇科元帅、部长助理崔可夫元帅等强硬派直接向勃列日涅夫建议:一劳永逸地消除中国威胁。动用他们部署在远东地区的核武器,对中国实施“核外科手术”。

一时间,核战争的阴云再次笼罩在了中国人民头上,珍宝岛事件很可能成为继古巴导弹危机之后,引发全面核大战的导火索。

中苏珍宝岛之战深度解读:差点爆发核战,中、苏、美背后的博弈

苏军百万钢铁洪流

不过,发动核战争毕竟非同小可,而且国际上还有另一个超级核大国——美国在一旁虎视眈眈。所以苏联表面上叫嚣要对中国进行核打击,但如果不得到美国的支持或是让美国保持中立的话,苏联也是不敢轻举妄动的。

随即,苏联驻美大使与时任美国国务卿基辛格进行了会谈,并向基辛格通报了苏联计划对中国实施“核外科手术”的战略意图。

对于美国的态度,苏联一开始还是比较有把握的。朝鲜战场上,中美打得不可开交,双方剑拔弩张了近二十年,并且在1964年,美国和苏联还曾准备联合摧毁中国在西北地区的核工业设施。

因此,苏联认为,就算得不到美国的支持,最不济也能让美国袖手旁观。这样一来,苏联便能放手去干。

美国人的小算盘

不过,尼克松毕竟是一位有见识的政治家,他对国际局势的洞察力还是不可小觑的。

中苏珍宝岛之战深度解读:差点爆发核战,中、苏、美背后的博弈

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

此时,中国将苏联144万的大军拖在了远东地区,极大地缓解了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在欧洲地区的军事压力。

在美国看来,苏联还是其最大的对手。而这时的美国深陷越战的泥潭,国内经济已经开始走下坡路,国内民不聊生,通货膨胀严重。此时的苏联已经隐隐压美国一头了。

一旦中国遭到苏联的核打击,使得苏联在远东地区没有了后顾之忧,那么在欧洲地区、中东地区以及远东地区的越南战场上,届时美国势必会受到来自苏联更为巨大的军事压力,很有可能将美国拖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从核战争的角度来看,一旦苏联首先使用核武器,那么中国势必会强烈反击,这样一来,很可能会第三次世界大战,甚至全球核大战。不仅美国无法置身事外,对全人类来讲,也是一场空前的灾难。

中苏珍宝岛之战深度解读:差点爆发核战,中、苏、美背后的博弈

苏联克格勃

而且此时的美国已经意识到,中国在美苏争霸的冷战格局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并且中国这样一个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如果能融入到美国主导的世界市场体系中,那么对于此时国内正处于经济危机的美国那是百利而无一害。

所以,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美国都应该站在中国一方。

美国背后的小动作

此时,美国虽然有意向中方发出善意的信号,但毕竟中美之间因朝鲜战争以及宝岛问题剑拔弩张了近二十年,双方并未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那么如何让中国方面得到美国方面释放的善意信号,这就是一个问题了。

中苏珍宝岛之战深度解读:差点爆发核战,中、苏、美背后的博弈

美国总统尼克松和国务卿基辛格

随即,在1969年8月28日,美国的一家小报社《华盛顿明星报》,在醒目位置刊登了一则消息,题目为《苏联欲对中国做外科手术式核打击》。消息中提到:

“苏联要对中国进行外科手术式的核打击:苏联欲动用中程弹道导弹,携带几百万吨当量的核弹头,对中国的一些重要军事基地比如西昌导弹发射基地、酒泉和罗布泊核试验基地,以及北京和长春等重要工业城市进行外科手术式的核打击。”

美国此举可谓是非常高明,一方面对中国起到了警示作用;另一方面也是故意制造国际舆论,给苏联施加压力,让苏联不得不慎重考虑一旦动用核武器后所带来的后果。

不仅如此,苏联驻美大使多勃雷宁向勃列日涅夫汇报:基辛格已明确表态,一旦我方对中国进行核打击,那么美国就认为第三次世界大战开始,美国也将首先参战。

中苏珍宝岛之战深度解读:差点爆发核战,中、苏、美背后的博弈

时任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

勃列日涅夫听完汇报气不打一处来,气愤美国将自己的机密泄露给中国,自己还拿美国无可奈何。更可气的是,自己本来已经是板上钉钉的,对中国实施核外科手术的计划,被美国这一小动作彻底瓦解,并且还将自己推向了国际舆论的风口浪尖。

面对核威胁的中国

当然,我们的掌舵人也对此消息非常重视,听取汇报之后表示:不就是要打核大战嘛!原子弹很厉害,但鄙人不怕。

我们的掌舵人为什么有底气讲出这样的话语?

原来早在1964年的时候,我们的掌舵人在面临美苏两大国联手,妄图摧毁中国西北地区的核工业设施时,就以惊人的魄力下令停止第三个五年计划,转而制定了一个伟大工程——“大三线建设”。

中苏珍宝岛之战深度解读:差点爆发核战,中、苏、美背后的博弈

大三线建设示意图

简单来说,大三线建设就是在远离中苏边境以及东南沿海的西南地区重新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工业体系。

这样一来,新中国即便是遭遇苏联的钢铁洪流以及美苏等大国的核威胁,在外围的工业设施被完全摧毁后,中国依然拥有着一套完整的工业体系可以进行反击。

也正是由于大三线建设的成果,给予了中国在面对苏联核威胁时据理力争的底气。

到了1969年10月20日,两国边界谈判在北京举行,珍宝岛事件就此结束。

而珍宝岛事件中,中国也了解到美国释放出的善意,此事件也成为了中美关系转变的拐点。三年后,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逐渐恢复正常化。而尼克松联华的策略,也正是最终导致苏联解体的基础性原因。

继续阅读